增值稅率改爲兩檔,下調企業所得稅率、社保費率,民企最受益

根據近期國家部委相關負責人的表態,我國將更大力度減稅降費措施正醞釀推出,包括下調稅率,降低社保費率等。10月31日,政治局開會研究決定減輕民營企業負擔。可以說,近期高層向外界反覆釋放了諸多積極信號。

一、減稅是否具備可操作性

所有人都知道減稅對企業是利好的,可以幫助企業減輕負擔,但政府一直動作較慢,給人感覺到有些瞻前顧後,因為政府要考量的因素有很多,最主要原因就是一旦減稅後,財政支出將面臨收緊,很多宏觀調控的目標可能就失去了財政資金支持了。政府部門也做了大量的工作,目的就是讓減稅後對方方面面的影響降低到最小,主要體現在這三個方面:

1、財政要做好過緊日子的準備。財政支出要壓縮一些不必要開支,把錢花在刀刃上。

2、優化支出結構。中國的財政支出結構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而且較為剛性,導致支出結構很難靈活調整。但很顯然,優化結構涉及的面廣,阻力較大。中央近期專門下發關於《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的意見》,對行政事業單位及國有企業實施績效管理,提高預算績效,要少花錢、多辦事,儘可能節省資金。

3、加強徵管力度。減稅是通過制度減稅,主要表現為降低稅率。中國國內稅收的徵管能力不強,稅務部門在實際徵收過程中可能會面臨稅收流失等問題。如果徵管力度提高了,相當於擴大了稅基,即使名義稅率下調了,可能財政收入也不變出現大幅下滑。

二、可以操作減稅的稅種

目前中國有18個稅種,要想實現有效的減稅,要重視大的稅種——增值稅和企業所得稅。下一步,可能將逐步實現增值稅三檔並兩檔的改革目標。

增值稅率改為兩檔,下調企業所得稅率、社保費率,民企最受益

當前,中國增值稅稅率分為三檔:分別為16%、10%及6%,多檔稅率或會抑制增值稅中性作用的發揮。此外,因多檔稅率之間存在的一些模糊邊界問題,法律難以進行明確,給徵管帶來很大麻煩。並且,較為複雜的稅率結構會扭曲生產與消費決策,不利於行業、企業間公平競爭。因此,專家呼籲增值稅的稅率結構應越簡單越好。

專家們認為,增值稅三檔並兩檔有三種可行路徑:一是10%與6%合併,並統一調降至5%,16%調降至15%;二是10%與6%合併,並統一調降至5%,16%調降至13%;三是16%與10%並檔,6%調降至5%。

增值稅率改為兩檔,下調企業所得稅率、社保費率,民企最受益

除增值稅外,企業所得稅也有望進行適當下調稅率。目前企業所得稅稅率為25%,小微企業實行20%稅率,有一定的下調空間。有專家建議,將企業所得稅率從25%降至20%後,財政減收部分可通過提高利潤率較高的國有企業利潤上繳彌補。

三、社保費率有望調整

對於社保繳費可能會大幅提升企業運營成本的擔心,國家正在積極降低企業稅負和降低社保費率的具體辦法。

社保費率下調應按照總體上不增加企業負擔原則出臺政策。調整社保費率的考慮因素包括:下調幅度應與原來由於徵管因素增收的部分相匹配;推進全國統籌,設立全國統一的資金池;至於未來的養老支出壓力,可通過劃轉國有資本給社保來彌補缺口。

增值稅率改為兩檔,下調企業所得稅率、社保費率,民企最受益

根據測算,目前實際社保實際費率比名義費率約低5個百分點,因此名義社保費率下調6個百分點左右或能抵消社保從嚴徵管對企業的負面影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