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的政治口号“迎回二帝”到底有没有威胁到宋高宗?

Sunchild


网络上一直流传着一个谣言,说岳飞没有政治头脑,因为一直喊“迎回二圣”而遭到宋高宗的忌恨,所以被杀。

但是这一谣言忽视了这两个事实:

第一,“迎回二圣”正是宋高宗自己打出的政治口号。

宋高宗刚登基时,为了凝聚人心,彰显自己的合法性,喊出了“迎回二圣”的口号。

有一次,金兵入侵,宋高宗吓得逃到了海上避难。金兵退去后,大臣们向他称贺,宋高宗却说,金人退兵不足喜,迎回二圣才足喜。

可以说,“迎回二圣”是当时的基本国策、最高纲领,岳飞跟着喊一喊,绝对是正确的,因为当时所有人都在这么喊。

第二,后来岳飞用“迎回天眷”来代替“迎回二圣”。

岳飞改口,并不是因为宋高宗忌讳,而是因为他发现金人有送钦宗或其儿子回开封登基称帝的企图。于是岳飞立刻改口,只说迎回天眷,当然那时徽宗也已经死了。

所以,“迎回二圣”并不是岳飞的死因。

岳飞之死,是因为宋高宗这个软蛋并不想北伐,而是一心要和金人议和,要得到金人的册封,其实就是向金人投降。而对金人来说,岳飞是他们的心腹大患,因此提出了杀岳飞才能议和的条件。

那么,我们假设一下,如果真的迎回二圣,还都开封,宋高宗的地位会受到威胁吗?绝无可能。

首先,我们看看钦宗与高宗的声望对比。

在钦宗之时,发生了大宋的国耻——靖康之变,都城被攻破,太上皇、皇帝以及许多宗室、大臣、百姓被俘,大宋损失半壁江山,这是旷古未有的奇耻大辱。谁来负责?当然是当时的皇帝宋钦宗了。

而宋高宗若能北伐金人,收复故土,还于旧都,这叫再造之勋,到时候宋高宗的声望,绝对力压北宋除了太祖赵匡胤外的所有皇帝。一个俘虏皇帝,又怎能动摇他的地位?

其次,再看看大臣、将领们会支持谁?

宋钦宗的亲信大臣们,基本都在靖康之变中被一网打尽了,而南宋的大臣,特别是领兵的将领们,基本都是从高宗赵构手下出来的。你想他们会对钦宗有感情吗?钦宗回来后会支持他复辟吗?

所以,钦宗绝不会成为高宗的威胁。宋高宗赵构不愿北伐,不惜杀岳飞以求和,完全是因为他被金人吓破了胆。


梦露居士


“迎回二圣”这个政治口号,不但是宋高宗首创提出的,而且还列入在宋、金首轮谈判议和的条款里,差点成功了。宋高宗当时还下令临安知府,给宋钦宗收拾休养的房子呢!即使“二圣”真的迎回来了,经过这么些年的非人折磨,早已物是人非身心憔悴,还能威胁到高宗的皇位?概率几乎为零。

宋高宗必须高举“迎回二圣”的政治大旗,那是他亲爹亲哥呀!这是道德的制高点。那怕是口是心非,也必须喊。有些网民说,宋高宗怕死是投降派。这话欠妥。要说恨金国,宋高宗赵构排前五,因为在“靖康之耻”中,他的老婆与5个女儿全被金掳去啊。他自己也差点命丧金兵之手。可宋、金议和是历史大势,和则两利,战则两败。岳飞是愤青,喊打喊杀不讲政治。

当时,在首都临安的主要城门墙,都刷写着“迎回二圣”的显著标语!不仅岳飞高喊“迎回二圣”,韩世忠在黄天荡围困金丌术十万兵马48天,兀术三次乞和 ,韩世忠的条件之一是放回“二圣”,被兀术拒绝。可以说,在南宋初的二十年,“迎回二圣”与“收复失地”就象是两面旗帜两个灯塔,是激励被占领的“金统区”民众斗争的号角,具有很大的煽动性与号召性。岳飞作为统帅,要打败金兵,要激励将士,用“迎回二圣”是很高明的战略口号。因为金国输理,违反“国际准则”。

但“直捣黄龙府”就另当别论了。言为心声。在宋、金两国议和的大政治背景下,这个口号让金国皇帝听见晚上睡不着觉,芒刺在背,最容易给金国以口实,尤其在主战派的代表岳飞这儿喊出来。黄龙就是金国的都城,你要直捣人家的都城,不就是要灭掉金国吗?就象“靖康之耻”一样。这个口号让南宋主和派的宋高宗与秦桧听了,同样象吃进了蚂蚱一样总是大不爽、大难受。岳飞与中央唱反调,不经请示皇帝随意喊口号——与中央总体部署相左的口号,缺乏大局意识(政治头脑)。于是,岳飞的兵权被剥夺。当然宋高宗做的巧妙,韩世忠与张俊作为陪衬也同时被剥了兵权。三名主战大将同时明升暗降当了枢密副使。再之后,岳飞“愤然”辞职回庐山闲居,时年38岁。



我本狂草人


可以说啊,政治上的幼稚害死了岳飞,也充分说明了军事家必须也要精通政治,韩信也是政治上的低能害死了他。

赵构这个皇帝是彻彻底底的捡来的,整个大宋嫡传宗室也就剩下了这个宋徽宗赵佶的第九子康王赵构。在逃亡到江南以后,建立了偏安一隅的南宋小朝廷。

由于在行房的时候受到惊吓,导致阳痿,让赵构彻底没有了后代(唯一的儿子也吓死了),自己当皇帝,却没有儿子可以继承,那么,这个皇帝以后还是别人的。赵构的痛苦是可想而知的。

岳飞做为一个武将干政本身就不对,北宋太祖皇帝赵匡胤就是武将出身,最终得以黄袍加身。赵宋对于武将的防范是最严格的,甚至达到了病态的地步。猜忌武臣,是宋朝传统政策。岳飞让赵构早立太子,这简直是给赵构伤口上撒盐,由于病情的隐晦,赵构一直在秘密而积极的治疗,赵构是最希望生个儿子出来,但这不是你个武将应该考虑的问题,你所考虑的,让任何一个帝王都是无法接受的,何况还是心胸狭窄的赵构?再就是和岳飞一样的武将的权力不断膨胀,赵构也就越来越坐卧不安,想起祖宗的经历也使得赵构越发觉得祖宗家法的好处。

岳飞的政治口号“迎回二帝”更是让赵构怒火万丈,但又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真的迎回自己的父亲与大哥,自己算个啥,只有让位。就算不让位,自己又没有儿子,还能如何。其实,岳飞就是一个口号,一个宣传而已,谁也不会相信,但只要赵构相信那就可以了。岳飞越优秀。越清廉,越得人心,赵构就越害怕,越心惊,就越得让岳飞去死。况且岳飞还关注帝王家事。而且是自己最羞耻的事情。从这个方面来说,岳飞死是咎由自取。自找的。

不仅如此,岳飞还反对议和,反对国家的现行政策,作为武将你只有执行的权利,而没有反对的权利,岳飞不仅反对议和,而且性格固执,意气用事,一味主战。严重地干扰了宋金议和,也使得赵构的很难堪。但在当时的 情况下,南宋根本没有能力歼灭金朝,岳飞不体谅国家困难也是不应该的,岳飞只从军事上考虑问题,但赵构必须从军事上、经济上等等综合方面考虑问题,根本没有大举兴兵反击金国的本钱。金国几乎每隔年就要组织一次大规模的入侵,让赵构苦不堪言。而岳飞的不v理解,也是让赵构诛杀岳飞的理由之一。

但总体来说。岳飞的被害赵构是元凶。秦桧是帮凶。赵构的生理上已经阳痿了。但精神上和灵魂上也彻底阳痿了,如果生理上的阳痿也许可以治好,但精神和灵魂上的阳痿是永远不会阳刚起来的了。岳飞的被害是两宋和古代历史的最大悲剧,这种悲剧是封建历史不可避免的。


清水空流


迎二圣是高宗皇帝提出来的,迎二圣回来,对高宗有百利而无一害,1137年徽宗就死了,钦宗刚刚登基就亡国被抓,南宋是高宗皇帝亲手建立,满朝文武都高宗亲信,老百姓也不会为一个亡国之君,来反对中兴之主,迎二圣回来,不但,可以提升高宗威望,还少了金国利用钦宗建立伪政权的威胁。

岳飞1141年3月就丢了兵权,4月就因为提议放弃淮西,被降职为节度使,7月被御使弹劾,并且御使们将弹劾内容,抄录给岳飞,让岳飞准备申辩,岳飞辞职是无奈之举。

一个丢了兵权,丢了所有官职的岳飞,既没有能力去迎二圣回来,更是无兵可拥,更谈不上“直捣黄龙”,金国也不会无聊到必须杀一个对自己国家根本无害的人,来做议和条件,谈“迎二圣回来”谈“直捣黄龙”简直就是个笑话,编造这些什么“迎二圣”“拥兵自重”“金国必须杀”的谎言,无非是想混淆视听,掩盖岳飞犯罪被处死的真相。

为吹捧一个岳飞,你们丧心病狂的摸黑整个南宋,摸黑自己的祖国,摸黑中兴之主高宗,摸黑南宋名相秦桧,摸黑真正一直战斗在抗金第一线的张俊,可谓无耻下作,1140年,1141年,连续两年大规模,南宋和金国会战,都因为岳飞抗旨畏敌,南宋损失惨重,1140年南宋丢失河南全境,1141年南宋损失六万精锐之师,连高宗皇帝的御林军都全军覆没,而且,金国出动的只是四个军中的一个军,南宋是除岳飞抗旨没参加,其他举国之力都打不过,高宗皇帝是清楚认识到靠岳飞,张俊,韩世忠这几个军阀各自为战,根本打不过金国,才听秦桧的重组军队,把几个军阀的部队收编国有,编为御前军,由国家统一指挥,南宋军事力量,并没有因为这个决策减弱,反而是战斗力大幅提升,这不过金国军事力量,是明显强过南宋太多,不得不议和。

北宋比南宋强大,辽国比北宋军事强大,都抵抗不住金国六万铁骑,南宋高宗和秦桧在北宋灭亡之后,花十年时间一直抵抗金国十万精锐的进攻,能议和已经是了不起的功绩了,偏偏有居心不良的人,为了证明一个抗旨畏敌,参与谋反的乱臣贼子是“清白”的,不惜,编造谎言,摸黑整个南宋,整个国家。


晓风2016



如果历史能够假没,那我们假设岳飞打败金朝从而将沦陷的国土收回。迎回了他心中政治理想“二帝”那么将出现一个主要问题,皇帝由谁来当的问题。由二帝一人担任那么赵构所付出的一切都只会为他人做嫁衣。如果由赵构当皇帝那“二帝”怎么办,杀将背上诛杀父皇历史罪名。不杀将”二帝”推祟为”太上皇”。忠于“二帝”的大臣世俗能允许吗?“二帝”又愿意去做太上皇吗?历史就是历史。将岳飞十二道金牌召回的前提是岳飞己经取得了战场的主动权将开始战略反攻的时刻。由此可见一般,秦桧为什么会得赵构宠信。难道赵构不知秦桧勾结金朝吗,为什么赵构会屡次与金朝谈判求和。我们不难发现,赵构心里根本就没有想过收回沦陷的国土,而只想偏安一隅当他的皇帝。而岳飞的政治口号“誓迎二帝”在战争未取得胜利之前只是一个口号或梦想。在取得战争胜利之时才会有十二道金牌召回。因为岳飞己经打乱了赵构的梦想。威胁到了他的帝位时才会允许秦桧以“莫须有”即“也许有,大概有”的罪名而被杀害。秦桧的命运我们己知晓,并且长跪于岳王庙。赵构却在南宋灭亡时驾着海船出洋了。我们在歌颂岳飞民族英雄时又不得不产生另一种悲叹。当一个国家的掌权者已没有信心振兴国家时,几个人努力与信仰是无法改变其结果。即变成功了,但其从根上滥掉的王朝还是会在历史长河中消失。英雄或许应该学会审时度势吧!



小龙谈天说地


我曾是军人!在职十七年的退役军人!一日从军,终身为军!时刻听从国家召唤!吃瓜群众与砖家叫兽针对岳武和秦讨论的那个叫热闹,各种立场都出来了,味道越来越不对!甚至在恶意的别有用心的指桑骂槐,根本不是就事论事,讨论研究历史的态度。乱七八糟的我不说了,就事论事的说些自己的见解,欢迎指正。首先我们军人对岳武是非常佩服和敬重的!但绝对不能是军人学习的榜样!确立的前题岳武是现役军人,还是高级将领,相当一位方面军司令。军人的天职是什么?是服从!军事是必须服从于政治的!因为军事是政治的延续。现代对将领来说军人必须懂政治!可懂的前题是服从!军事历来是为政治服务的!你单讲政治就脱下军服,穿着军装首先要服从!不懂服从的军人绝对不是纯粹的军人!岳武仅不服从军令就达四次之多,命令对不对不在讨论之列!军事上有能力,政治上有想法的军人都没好下场!无论古今中外。唉!别的就不多说了,拒绝恶意揣测。单纯讨论可私聊,仅限军事,拒谈政治!谢谢!


tw680627


把岳飞说迎回二圣说成威胁了高宗皇帝的地位,用了没有的“事实”作说词且为最大的理由,由此得出赵抅必杀岳飞的结论,而奸贼秦桧主谋变为从犯,从而洗白。 这种思路真是无知,首先,迎二圣高宗赵构首提的政治口号,这是为了抢占道德的制高点。登基诏书中就有同徯两宫之复即迎二圣最早的政治口号;建炎四年,韩世忠向高宗赵构上贺金兵退去,当时朱胜非、赵鼎、张浚、张俊等好多大臣都在,赵构回:此不足喜,他日复中原,迎二圣,才可喜;第二、绍兴五年,徽宗赵佶已死,仅剩“一圣”赵桓,赵桓庸懦,本是靖康元年金人兵临汴京城下时,赵佶为撂挑子命人强架赵恒上位(进宫途中吓晕了),韦后南归时,赵桓哭求韦氏给赵构带话“若南归,愿为一平民,绝不争位”,可知其人亳无野心。说岳飞“迎二圣”不过是欲加之罪罢。 宋钦宗的性格也比较懦弱,在宋高宗的生母韦后被金人放还时,宋钦宗挽住韦后的车轮,请她转告宋高宗,若能回去,他只要当个太乙宫主就满足了。两宋之际,整个国家都处于风雨飘摇之中,皇帝也不是那么好当的,而以宋钦宗的才能与胆魄,即便宋高宗让位给他,他都未必愿意再当那个皇帝,更别用说去争帝位。第三,你真以为迎回二帝就能威胁到高宗的皇位吗?俗话说:“一朝天子一朝臣”。朝代更替,当朝大臣哪个不是高宗提拔的?吃谁总得向着谁吧。这么做主要是洗刷大宋的耻辱!皇帝还是赵构的。当时徽宗已死,不即使不死回来也只能做太上皇,钦宗是硬被徽宗逼上皇位的,他心志在道,只求做个道人。第四、岳飞所提是“迎回天眷”,而某些对历史一知半解的网友往往人云亦云,我建议他们先深入的研究历史再发言才能更客观,更有说服力。所以现在有人人自做聪明的下此结论实在是替古人担忧。



用户53340908296



何止没有威胁,简直是致命威胁,徽钦二帝是正统皇帝,按照正常流程登基的,宋高宗赵构是靖康之耻后,徽钦二帝及其徽宗诸子皆被虏去金国,就剩下康王赵构硕果仅存,被大家推举为新帝,继续抗金,也就是说不管赵构有没有能力,他本就不是皇帝人选,是大家没有选择的情况下推举成为皇帝的,正统皇帝徽钦二帝若是回到南宋,赵构正统之名不保,随时有可能爆发宫廷政变。

参考君权高度集中的明朝夺门之变,明朝版靖康之耻“土木堡之变”后,英宗被俘,代宗被立,一年后英宗回明,代宗经过北京保卫战,立下威名,苦心经营早已控制朝廷,囚禁太上皇英宗后不照样被“夺门之变”这场不流血的宫廷政变赶下台,明朝君权高度集中尚且如此,宋朝是与士大夫共治天下,文臣可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一旦代表正统的徽钦二帝回国,只要不死哪怕囚禁,保不准多会就会有忠心耿耿或野心家或投机妄想做从龙之臣的大臣联合二帝再度复辟,到时候宋高宗赵构轻则被废重则被杀,就好比一颗不定时炸弹一般,多会就炸的你粉身碎骨,政治就是这样残酷,宋高宗才不会迎回二帝。


岳飞之死,明面上因为秦桧的莫须有而被害,其实最根本原因在于,他北伐不只是要收复河山,还要迎回二帝,在政治上犯了致命错误,这点上来看,岳飞与后世的于谦是同样的忠臣,一生为国,没有政治上的投机,没有什么野心,自感身正不怕影子歪,却在这个过程中触犯了当权者的利益,无意间站在当权者的对立面,军事上的天才,人臣中的完人,爱国的典范,政治上的幼稚儿,最终一生为国却落的如此下场,宋之岳飞,明之于谦,莫过于此,千古奇冤,可悲可叹,每每读史于此,多感无情最是帝王家。

个人见解,谢谢观看,更多精彩请关注我~


宋安之


应该这样理解,暂时放开“迎回二帝”这一政治口号有没有威胁到宋高宗不说,先说说岳飞提出这个政治口号行为本身是不是威胁到了宋高宗。

咱们换位思考,试想一下,你在一家大公司做分公司总经理,然后在没有跟老板沟通的情况下,突然有一天,你面对媒体宣布本公司的经营战略,老板会怎么想,他会感激你想的周到,做的漂亮吗?

要知道,宋高宗可是经历过“苗刘兵变”的啊,他曾被兵变的武将逼着退位,玩弄于股掌之间,战战兢兢曲意妥协,好歹保住了性命,做了几个月的太上皇。那次兵变打击,势必深深刺痛了宋高宗的神经,成为他记忆深处挥之不去的阴影。

先补一下历史知识:苗刘兵变――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由苗傅和刘正彦发动,诛杀宋高宗赵构宠幸的权臣及宦官以清君侧,并逼迫赵构将皇位禅让给三岁的皇太子赵旉的兵变。

这苗刘二将可是以“清君侧”高大上的理由犯上作乱的呀。

岳飞擅自提出“迎回二帝”的政治口号,把宋高宗置于何地呢?宋高宗能不高度警惕吗?

实际上,从宋高宗的角度来看,“迎回二帝”并不可怕,未经自己的同意,手下的将领擅自提出什么政治口号,才是他更担心的。


吉祥有福


首先必须明确的是:这个政治口号不是岳飞提出来的,是高宗皇帝自己做为当时的“基本国策”喊出来的。这在【宋史】上有多处记载,是毫无争议的史实!很多人至今还拿这个“由头”来说事儿,似乎这是岳飞的“独出心裁”。是对历史的无知!

既是基本国策,满朝文武自然群起响应。但是,在“迎回太后(高宗生母)及二圣”的方法上,争执强烈。以岳飞为首的主战派自然是以此恳求皇上,坚定北伐信心、以武力收复失地,直捣黄龙,迎回二圣。而以秦桧为首的主和派,也不失时机地利用这一情况,胁迫、蛊惑皇上向金人投降。在岳飞遇害前三年,就发生了金人“诱降”,要高宗“拜接国书”。其许诺就包括送还太后、梓宫(徽宗灵柩),和渊圣(钦宗)。秦桧一伙立即紧密配合,向皇帝鼓吹:我(指皇上)一屈膝,则太后可覆,梓宫可还,渊圣可归…。一时沸反盈天,朝野震骇!惹起满朝文武大多数激烈反对。秘书监编修官胡铨,更是慷慨上书:臣义不与桧等共戴天…!区区之心,愿断三人(秦桧、王伦、孙近)之头,杆之藁街…!

可见,迎回二圣,是皇帝的主张,也是他真实的愿望。绝不是岳飞的独創,更不是岳飞在独唱。希望愿意了解历史真相的朋友,不要再执着此事。这是不明就里的表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