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三請諸葛亮出山時,水鏡先生說了11個字,最後字字成真!

劉備三請諸葛亮出山時,水鏡先生說了11個字,最後字字成真!

中國有著幾千年的歷史,歷經很多朝代的不斷更替,每個時代都有自己的一段輝煌與傳奇,其中三國是人們一直津津樂道的,其中不僅誕生了很多驍勇善戰的武將,還有很多一計定乾坤的謀士,其中最有名的就是諸葛亮了,但是像他這樣的謀士在當時卻是有很多,有道是亂世出英雄,英雄造時勢。諸葛亮的師父水鏡先生就是這樣一位世外高人。

劉備三請諸葛亮出山時,水鏡先生說了11個字,最後字字成真!

水鏡先生名叫司馬徽,他這個人博學多識,不僅精通道學、兵法、奇門遁甲,而且琴技高超,彈出的曲子如高山流水,堪稱舉世無雙。他長得器宇不凡,仙風道骨,他可以說是三國中的“閒雲野鶴”,也是洞悉乾坤的世外高人。

劉備三請諸葛亮出山時,水鏡先生說了11個字,最後字字成真!

司馬徽不僅自己是個世外高人,就連自己教出來的徒弟都是名震天下。諸葛亮和龐統都是他的門人,而司馬徽對自己的這兩位弟子的才華也是十分欣賞的。對於自己的這兩位弟子,他也是不遺餘力的推薦,當初劉備訪問他,問他天下大事,他在舉薦諸葛亮和龐統時,語氣十分肯定,正是因為有了他的舉薦,才有了後來的順口溜:臥龍鳳雛得一者,便能安天下。

劉備三請諸葛亮出山時,水鏡先生說了11個字,最後字字成真!

但是當劉備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時,水鏡先生卻說了十一個字耐人尋味:孔明雖得其主,卻不得其時。短短的十一個字,意思說得很明白,劉備是個有雄才大略的君主,跟著他有前途,但是諸葛亮一直隱居在南陽,出山的時機不對,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到底有沒有道理。

劉備三請諸葛亮出山時,水鏡先生說了11個字,最後字字成真!

我們都知道,當初諸葛亮下山時,天下的形勢為曹操官渡勝袁紹,雄踞中原,此時唯一能跟曹操對抗的就只有江東,但是隻能是防守並無多大的反擊能力。而像荊州劉表、益州劉璋等都是平庸之輩,並無多大作為。

在這樣的情況下,諸葛亮跟著劉備居無定所,白手起家,其中的艱難程度可想而知。同時他們還要面臨曹操的打擊,實屬在夾縫中求生存。假如諸葛亮在官渡之戰前出山,趁著曹操和袁紹對戰之際,劉備趁機發展,那麼形勢和發展機遇也是完全不一樣的。

劉備三請諸葛亮出山時,水鏡先生說了11個字,最後字字成真!

而事實上,司馬徽的這十一個字最後也都應驗了。在諸葛亮的幫助下,劉備逆境中逢生,現實協助東吳赤壁之戰大敗曹操,而後幫助劉備奪去川蜀之地,為劉備建立了自己的根據地,從此天下三分。

劉備三請諸葛亮出山時,水鏡先生說了11個字,最後字字成真!

儘管諸葛亮有不世之才,任憑他再兢兢業業,匡扶漢室一統天下的願望還是落空了,六出祁山無功而返,原因雖然有很多,但是歸結起來就是那四個字:不得其時。

劉備三請諸葛亮出山時,水鏡先生說了11個字,最後字字成真!

如此看來,司馬徽真是眼光獨到,天下形勢分析的相當透徹啊。劉備三請諸葛亮出山時,水鏡先生司馬徽說了十一個字,最後字字成真了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