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兆星:銀行業對民企的貸款餘額超過30萬億

10月30日,國新辦就銀行業和保險業服務民營、小微企業等情況舉行發佈會。銀保監會副主席王兆星在發佈會上表示,新組建的銀保監會在推進銀行業保險業改革,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的同時,也毫不鬆懈地來支持引導銀行保險機構,加大對實體經濟的支持,特別是民營企業、小微企業的支持。

數據顯示,截至9月末,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餘額超過8.9萬億元,同比增長19.8%,較各項貸款同比增速高7個百分點之多,有貸款餘額的戶數超過1600萬戶,同比增加406萬戶,階段性地實現了“兩增”的目標。銀行業對民營企業的貸款餘額目前已經達到了30.4萬億元,增長幅度還在不斷上升。18家主要商業銀行三季度新發放的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平均利率已經控制在6.23%,較一季度下降了0.7個百分點。2018年1-9月,信用保險和貸款保障保險累計服務的小微企業達到50萬家左右,為小微企業提供了增信服務,也為小微企業獲得貸款提供了保障。

王兆星表示,總的來看,銀行信貸平穩較快增長,服務實體經濟力度也在不斷增強。今年前9個月,銀行業金融機構累計新增各項貸款達到13萬億元,同比多增1.5萬億元,餘額同比增長12.6%。

王兆星稱,“應該說,信貸供給應該是比較充裕的。同時,信貸資源配置加強對重點領域薄弱環節的重點支持。除貸款以外,銀行保險機構還通過直接和間接債券投資支持實體經濟、支持民營企業”。

目前,銀行業直接持有債券餘額已經達到44萬億元。大家知道,現在銀行業總資產大概是256萬億元,持有債券是44萬億元,同比增長16%左右。保險資金也增加了債券投資的比重,目前已經達到5.5萬億元。近期發行量較大的地方政府專項債券也都是用於基礎建設,近90%都是由銀行保險機構進行投資的。前三季度,保險業累計為全社會提供風險保障達到5746萬億元,同比增長97%,累計賠款和給付支出9129億元,對實體經濟的發展和緩釋風險都發揮了重要作用。

王兆星表示,今年以來,銀保監會繼續針對影子銀行等重點領域加強監管,整治市場亂象。金融體系自我循環,內部自我空轉、套利,銀行資金脫實向虛等問題得到了進一步遏制。同時,督促銀行綜合運用現金清收、批量轉讓、資產證券化、債轉股、損失核銷等多種手段,來加大處置不良資產的力度。

前三季度,共處置不良貸款達到1.2萬億元,同比多處置2300多億元,其中利用撥備核銷達到7000多億元,同比多核銷1900多億元。目前,銀行業不良貸款仍然控制在2%以內,保持在比較穩定的水平。

更多內容請下載21財經APP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