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扶蘇繼任皇位,大秦會怎麼樣?

如果扶蘇繼任皇位,大秦會怎麼樣?

扶蘇(?—公元前210年),嬴姓,名扶蘇,是秦始皇長子,母羋氏。扶蘇是秦朝統治者中具有政治遠見的人物,秦始皇對其給予厚望。嬴扶蘇認為天下初定,百姓未安,反對實行焚書坑儒等嚴峻政策。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在巡遊途中病逝,中車府令趙高和丞相李斯等人害怕扶蘇登基後,對他們不利,於是偽造詔書,扶持胡亥登基,並逼令扶蘇自殺而死。

如果是扶蘇繼任皇位,大秦會怎麼樣?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想問大家,秦始皇是暴君嗎?

如果扶蘇繼任皇位,大秦會怎麼樣?

有人會說:秦始皇逼迫奴隸修長城、焚書坑儒、秦始皇暴虐無度、秦始皇殺人如麻等等。

這些事件似乎都可以證明秦始皇是個暴君,尤其還有孟姜女哭長城這種流傳千古的悲傷故事。

可實際上,秦始皇真的就是一個暴君嗎?至少功大於過的。

試想,如果秦始皇真的是那樣一個暴戾之徒,為何能統領三軍、雄霸四方、引來八方賢士為其效命呢?

如果扶蘇繼任皇位,大秦會怎麼樣?

首先對於逼迫奴隸修長城一事我有不同的看法!

早在戰國中後期,匈奴(胡人)的力量進一步增強,他們飄忽不定的作戰方式令中原國家頭疼不已。趙武靈王以胡服騎射革新武裝,在與胡人的鬥爭中大獲全勝。

就秦國而言,其早期的建國史堪稱一部與胡人的鬥爭史,中間既有失敗的教訓,也有成功的經驗。秦昭襄王時,胡人威脅到秦國的北部邊境,秦國出於東進的考慮,對胡人採取了築城防守的策略。

秦始皇統一全國時,匈奴人逐漸由一盤散沙匯合成一個較為統一的國家,實力又有所增強。

當時雙方邊境相對穩定,秦軍與匈奴間沒有大規模的衝突。這一方面是因為秦軍善戰,匈奴人不敢輕易挑釁。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匈奴所處的形勢險惡,他們西臨大月氏,東接東胡,南面強秦,三面都有強敵存在,匈奴不敢輕舉妄動。

按照當時的情勢判斷,如果秦帝國不主動挑起事端,匈奴是絕不敢輕易南下的。秦始皇是個有雄略的帝王,他早有徵伐匈奴之心。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也就是秦國剛剛完成統一,秦始皇就有意趁熱打鐵,一舉收服匈奴。匈奴受到沉重打擊,他們不僅抵不過蒙恬的攻擊,還擔心東西兩翼受到襲擊,最後乾脆逃往大漠北方去了。

胡人居無定所,沒有不能放棄的地盤,他們隨時可以遷移,秦軍的勝利並沒有多少實質性的內容可言,反而為自身平添了不少麻煩。

匈奴人打一槍換一個地方的戰法令秦軍非常頭疼,為了防止他們的侵擾,秦始皇決定修築長城。一馬平川的地方適合匈奴人騎射行動,修築城池限制他們的特長不失為一種有效的辦法。

雖然修長城死了十幾萬人,可是保護的卻是數百萬人啊,

修建長城,是為了保護北部邊境人民的生命財產的安全,其目的也是為了減少人民的負擔;由於匈奴是遊牧民族,其騎兵活動範圍很大,沒有長城的話,要很多軍隊來防守,這會給人民增加很大的負擔。秦始皇修長城不是他開創的,他只是把原來秦國,趙國和燕國北邊原有的長城連接起來,而史書上卻把修長城造成的苦難全歸罪於秦始皇,這是不符合事實的。

秦始皇“暴政”是為了扶蘇的仁政

帝國成立之初國內肯定很亂。特別像秦國這樣一個大統一的國家,沒有前車之鑑,在戰國時期大家都亂習慣了,六國貴族在當地經數百年的經營,盤根錯節,勢力滲透蔓延到當地的每一根毛細血管。秦國實行的是

法治,一開始必須要“暴政”。但秦始皇不夠暴政.他對六國貴族太過仁慈。秦王朝修長城、修陵墓、修阿房宮、修馳道等,涉及國防軍工、行政辦公、交通、水利等龐大的工程,並非吃飽了撐的沒事幹,修這些大工程固然有國家安全的考慮和虛榮等心理作怪,更加重要的是解決六國平定之後秦國及六國部隊轉業和民間失業問題。

其實秦始皇是想扶蘇當皇帝的,雖然秦始皇殘暴,但也是個明君,從他一系列的壯舉就可以看出,秦始皇知道自己的暴政不得民心,而公子扶蘇則實行的是仁政,是對百姓有利的,自古得民心者得天下,只有扶蘇當了皇帝,秦王朝才能得到延續。但是秦始皇做夢也想不到,自己死後趙高和李斯卻篡改了遺詔。

如果扶蘇繼任皇位,大秦會怎麼樣?

扶蘇當了皇帝后,肯定不會重用趙高這個奸臣,大將蒙恬也不會死,也會廢除秦始皇在世的嚴峻刑罰,推行仁政。就連陳勝吳廣起義的時候,都要詐稱公子扶蘇,再說,扶蘇本就受文武百官和百姓的愛戴,短時間內秦朝根本不會滅亡。就算髮生起義,項羽再英勇,也難敵戰神蒙恬之勇,所以說扶蘇當了皇帝,劉邦和項羽就不會橫空出世,也就沒有了西楚霸王和漢朝的建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