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軍閥的三大派系是如何退出歷史舞台的?

涼涼


北洋三大派系是皖系、直系、奉系。

段祺瑞的皖系在袁世凱死後是第一大勢力,但卻最早退出歷史舞臺。

段祺瑞先是利用張勳復辟,驅逐了總統黎元洪。之後他又逼迫總統馮國璋辭職。但是皖系的囂張跋扈也得罪了很多人。直系馮國璋雖然下野,但是吳佩孚開始崛起,曹錕成為直系的新首領。張作霖看到皖系逐漸不得人心,也轉而投奔直系。在1920年的直皖戰爭中,吳佩孚擊敗了皖系軍隊。段祺瑞下野。到1924年的時候,段祺瑞被張作霖、馮玉祥請出來,擔任臨時執政。但此時皖系的實力已經很弱,段祺瑞權力有限,相當於傀儡。1年多後,段祺瑞被馮玉祥驅逐下臺。皖系從此退出歷史舞臺。

1920年,曹錕、吳佩孚為首的直系,與奉系聯手,擊敗了段祺瑞。到了1922年,吳佩孚又擊敗張作霖,將奉軍趕出了關內。之後直系開始控制中央政府。曹錕一心想當總統,驅逐了總統黎元洪,並賄賂議員,當上了大總統。直系因此大失民心。張作霖在戰敗之後,勵精圖治,精心備戰了兩年多。而直系各首領麻痺大意,對奉系掉以輕心。直系內部矛盾也開始增多,曹錕部下,就分為保定派、天津派、洛陽派,各方爭鬥不休。1924年,直系與奉系又爆發了戰爭。吳佩孚在山海關抵抗奉軍,戰事膠著,情況對直系並不利。直系大將馮玉祥,一向與吳佩孚不和。他突然帶兵返回北京,發動政變,囚禁了曹錕。直系軍隊軍心渙散,被奉軍擊潰。直系失去了北方地盤。

但直系依然控制有南方的湖北、江西、浙江、江蘇等地,依然很有實力。1926年,國民革命軍北伐,擊敗了吳佩孚、孫傳芳。從此直系徹底退出了歷史舞臺。

1924年張作霖擊敗吳佩孚後,控制了北京政府。之後奉軍最遠打到了上海,控制了山東

江蘇、上海等地。但之後奉軍被孫傳芳擊敗,退出了江蘇、上海等地。1926年國民革命開始北伐,奉軍又被擊敗,丟掉山東、河北、北京等地,地盤僅剩東三省。之後張作霖被日本人炸死。九一八事變後,奉系丟掉了東北地盤,東北軍進入內地。西安事變後,張學良被軟禁。大將王以哲被激進派刺殺,東北軍群龍無首、分崩離析,逐漸退出歷史舞臺。


國史拾遺


北洋軍閥的三大派系,是張作霖的奉系軍閥、馮國璋的直係軍閥、段祺瑞的皖系軍閥。而這三個軍閥,在當時的中國,坐擁重兵,統治一方,都擁有能夠攪動風雲變化的軍事力量。



一、奉系軍閥是怎樣退出歷史舞臺的

其實奉系軍閥,在張作霖被炸死皇姑屯之後,便開始走向沒落。尤其在張學良東北易幟以後,這也成為了奉系軍閥退出歷史舞臺的分水嶺。1928年張學良通電蔣介石的南京政府,宣佈效命於國民政府,這也同樣為以後張學良不抵抗事件種下了因果。

在興安嶺“中村事件”之後,日本正式加大兵力與速度,全面對東北地區進行佔領,並建立了“偽滿洲國”,至此,奉系軍閥在張學良的手上,算是逐步的退出了歷史的舞臺。



二、直係軍閥是怎樣退出歷史舞臺的

袁世凱死後,北洋軍閥開始分裂。直隸省出身的一些政治頭目,如馮國璋、曹錕、吳佩孚等人,組成了直係軍閥。

然而直係軍閥的存在,一直在奉系與皖系軍閥之間做夾縫生存,一頭要對抗皖系的騷擾,一頭又非常忌憚奉系的實力。



在1924年爆發的直奉第二次大戰中,由於馮玉祥的兵變,直系大敗,至此一蹶不振。到了1926年國共合作期間,直係軍閥已經徹底解散,退出歷史舞臺。



三、皖系軍閥是怎樣退出歷史舞臺的

段祺瑞其實還算是個厲害人物,在袁世凱死後,也曾短暫執掌北洋大權。但由於段祺瑞是親日派的代表人物,不論是國民政府,還是各地軍閥,都非常不喜歡他。



所以,這就造成了段祺瑞掌控的皖系軍閥勢單力薄,得不到其他勢力的支持。在直系與奉系的聯合軍事打擊下,皖系軍閥戰敗,段祺瑞下臺。至此,皖系軍閥像春冰消融,逐漸的也消失在歷史的舞臺之上。


雜七雜八的事


民國時期的北洋軍閥共有三大派系,這三大派系是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袁世凱逝世之後分裂的。

第一是以段祺瑞、徐樹錚為領導的皖系軍閥。

第二是以吳佩孚、曹錕為領導的直係軍閥。

第三則是以張作霖、楊宇霆為領導的奉系軍閥。

三大軍閥最終都消亡了,現在我們來說說三大軍閥是如何消亡的。

皖系軍閥

皖系軍閥的主要領導人是段祺瑞,除此之外徐樹錚﹑靳雲鵬和段芝貴等人也是皖系軍閥的重要人物。由於段祺瑞是安徽人,安徽省簡稱為皖,皖系軍閥因此得名。

皖系軍閥最重要的成就就是收復外蒙古,1919年11月,徐樹錚武力迫使外蒙古撤銷自治,親自經營外蒙古,收復了外蒙古。

皖系軍閥的在外交上的成就則是西原借款,這次借款段祺瑞以耍賴的方法獲取了軍費。

然而,皖系軍閥亦是建立最早也是消亡最早的軍閥。1920年7月,直皖戰爭爆發,皖系軍閥在直係軍閥和奉系軍閥的夾擊之下節節敗退。最終段祺瑞下野,直皖戰爭標誌著皖系軍閥的衰落。

1924年,江浙戰爭之後,皖系軍閥從此一蹶不振,退出了歷史舞臺。

直係軍閥

直係軍閥是以吳佩孚、曹錕領導的,因直係軍閥大人物均出直隸,故得名直係軍閥。

直係軍閥是三大軍閥中軍隊勢力僅次於奉系的強大軍閥,因此直係軍閥比較好戰。

1920年,直係軍閥在直皖戰爭中打敗皖系軍閥,皖系軍閥從此衰落。

1922年,第一次直奉戰爭中,直係軍閥打敗了張作霖的奉系軍閥。

1924年,直係軍閥在江浙戰爭中徹底擊敗皖系,皖系從此一蹶不振。同年,直係軍閥在第二次直奉戰爭中被奉系軍閥打敗,直係軍閥開始衰落。

1925年浙奉戰爭中,直係軍閥孫傳芳打敗奉系軍閥。

1926年北伐戰爭後,吳佩孚、孫傳芳領導的直係軍閥被消滅,直係軍閥自此退出了歷史舞臺。

奉系軍閥

奉系軍閥是由張作霖領導的,因勢力範圍東三省城市瀋陽稱奉天,奉系軍閥因此得名。


奉系軍閥是三大軍閥中最強大的勢力,擁有幾十萬軍隊和精良的裝備。

在直皖戰爭、直奉戰爭、浙奉戰爭中二敗三勝,於1927年成為北洋政府的最高統治者。

1928年二次北伐,奉系軍閥節節敗退。1928年6月4日,張作霖在皇姑屯事件中逝世。隨後張學良宣佈東北易幟,奉系軍閥退出了歷史舞臺,北洋軍閥就此落下帷幕。


由此,我們可以瞭解北洋三大軍閥是如何退出歷史舞臺的。

皖系軍閥是因為直皖戰爭,直係軍閥因為北伐戰爭,奉系軍閥因為東北易幟。


Minecraft軍長解說


北洋三大軍閥脫胎於袁世凱的北洋新軍,在袁世凱死後形成三大派系、也就是張作霖的奉系軍閥、馮國璋的直係軍閥、段祺瑞的皖系軍閥.此三個軍閥派系是當時中國最具軍事,經濟,政治實力的三個,因此被並列三大軍閥。他們三個也曾經統治過北京政府。所謂的北洋政府指的就是他們。直系與皖系完全袁世凱的班底。奉系應該是屬於自己“發家致富”。國民黨北伐就是為了消滅這些軍閥。也就是說他們都基本上被國民黨消滅和同化。

直係軍閥的頭領是擔任過北洋政府的代總統的馮國璋,馮國璋是北洋三傑之一(北洋三傑龍虎狗),馮國璋畢業於北洋武備學堂。是袁世凱一手培養和提拔起來的將領。馮國璋的勢力主要字在以南京為中心南方地區。之所以稱作直系。因為大都出身直隸省,故稱為“直系”,政治上親英美。主要人物包括曹錕、吳佩孚、齊燮元、孫傳芳等。馮國璋死後。曹錕吳佩孚繼任直系首領,

曹錕在23年當上北洋總統,直係軍閥達到政治頂峰。就此引發皖系奉系聯軍討伐直系。也就是第二次直奉戰爭,因馮玉祥臨陣倒戈,吳佩孚功敗北。1926年國民革命軍起兵北伐,直系到敗於國民革命軍,就此徹底退出歷史舞臺。

皖系軍閥的頭領是以段祺瑞為首。段祺瑞也是北洋三傑之一。擔任過北洋政府執政總理,執掌北洋政府數十年。之所以稱之為皖系,是因為大多是安徽(簡稱皖)人。勢力範圍是黃河以北的地區。主要人物有徐樹錚﹑靳雲鵬﹑段芝貴﹑傅良佐﹑倪嗣沖等。皖系軍閥依靠日本為主,皖系以袁世凱接班人自詡。皖系起事最早。興盛最高,實力最強。但也敗的最早。可以說,自徐樹錚死後,皖系就走向下坡路。段祺瑞的政治生涯就此結束。皖系也最終在覆滅於北伐軍中,而段祺瑞晚節不虧,值得的讚賞。

奉系軍閥完全是自己發展起來的,根基最厚,勢力最強,奉系軍閥首領是張作霖,北洋政府最後一任總統,奉系軍閥勢力範圍是東北三省。主要將領包括張作相、吳俊升、張景惠、湯玉麟、張海鵬、張宗昌、馬占山、許蘭州。1928年張作霖被北洋軍擊敗退回東北,在皇姑屯被日本人暗殺。其子張學良繼任東三省奉系首領。奉系是三大軍閥裡和平解決的,1928年張學良易幟。12月30日,南京政府任命張學良為東北邊防軍司令長官,全國在名義上出現了統一的局面。三大軍閥就此退出歷史舞臺。

我是清水空流,歷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關注和點評。


清水空流


北洋軍閥三大派系,分別是直系,皖系和奉系。

直係軍閥,其軍閥領袖多出於直隸,因此稱為直係軍閥。主要代表人物有馮國璋、曹錕、吳佩孚、齊燮元、孫傳芳等。


第一任老大為馮國璋,馮死後,曹錕、吳佩孚相繼成為過直系老大。直系退出歷史的舞臺在北伐戰爭期間,當時北伐的三大目標中,吳佩孚、孫傳芳都屬於直系。

通過北伐戰爭,吳佩孚、孫傳芳的主力部隊被北伐軍消滅,就此退出了歷史的舞臺。


皖系軍閥,引起首領段祺瑞出身安徽而得名。主要人物有徐樹錚﹑靳雲鵬﹑段芝貴﹑傅良佐﹑倪嗣沖等。其中段祺瑞和徐樹錚是最為核心的人物,徐樹錚收復過內蒙古。


段祺瑞的皖系一直以北洋正統而自居,卻是北洋三大系中最早滅亡的一個派系。1920年,直皖戰爭爆發,因為奉系軍閥張作霖幫助直係軍閥,導致皖系大敗。段祺瑞苦心經營的西北軍和邊防軍,被消滅的一乾二淨。

至此,基本可以看做皖系退出了歷史的舞臺,雖然後來在1924年間段祺瑞短暫復出過。


奉系軍閥,因首領張作霖出身於奉天而得名。主要人物有張作霖,張學良,張作相,楊宇霆等人。


關於奉系和張作霖父子,大家都比較熟悉了。1927年,張作霖就認北洋政府海陸軍大元帥,成為北洋政府最後一任最高統治者。

1928年,皇姑屯事件發生,張作霖被炸死,張學良繼任奉系老大。從個人角度來說,從張作霖死的那一刻,奉系就已經退出歷史的舞臺了。


胡史亂翔


1916年,袁世凱逆潮流而死後,北洋軍閥出現了分化整合,先後出現皖系、直系、奉系三大軍閥,這三大派軍閥在割據和互相火拼中退出歷史舞臺。

在北洋軍閥系統中,皖系在日本帝國主義的支持下,日漸擴大,控制了安徽、陝西、山東、浙江、福建等省,勢力很大。直係軍閥則控制長江流域富庶地區,這時的奉系軍閥還在興起中。1917年,圍繞第一次世界大戰參戰問題,發生府院之爭, 段祺瑞充分顯示了其實力,一時直系落下陣來。

奉系的名稱,是因首領張作霖出生在奉天故稱奉系。其實,大部分人和張作霖一樣是綠林出身的,張作霖用計趕走了皖系督軍段芝貴,在奉天省獨攬大權。三大軍閥之間並不和平,時常混戰。為排擠皖系勢力,馮國璋提出“ 和平統一” 口號,以對抗段祺瑞的武力統一,曹錕、吳佩孚成為直係軍閥的新頭目後,為了和段祺瑞相抗衡,與南方革命勢力頻頻接觸,並與英美聯繫。

終於在1920年直皖戰爭爆發,結果皖系大敗,段祺瑞下臺,直奉控制北京政府。日本失掉皖系軍閥後,又轉而支持奉系軍閥,結果又爆發了直奉戰爭。

最終奉系大敗,退回東北,北京政府完全落入直系手中, 沒想到直系和皖系把持的中央政府同樣腐敗無能,民不聊生。

曹錕、吳佩孚妄圖依靠英、美勢力, 用武力消滅異己,1924年9月,,張作霖率奉軍 15 萬,發動第二次直奉戰爭,結果直系大敗,吳佩孚率殘部南下逃到長江流域。隨著進一步的分化整合,北伐前的軍閥主要有張作霖的奉系,吳佩孚的直系,控制長江中游,孫傳芳的直系,控制長江下游和津浦路南段。

廣東革命軍的北伐,這三股勢力中孫傳芳和吳佩孚在不到半年時間內就被消滅,1928年張學良宣佈改旗易幟服從國民政府,國民政府在形式上獲得了統一,也宣告了北洋軍閥的消亡。

歷史傳訊社,基於共享理念下的歷史學人社區。我們團隊立足於原創,書寫歷史,資鑑現實,努力建設為一個有情懷和質量的新傳播媒體,歡迎大家點贊、評論與交流!

秦右史


北洋軍閥在袁世凱死後逐漸分裂成:皖系、直系、奉系。三大派系先後把持北京政府。但三派領袖無人能達到袁世凱的政治威望和都不具備統一中國的實力,導致中國在袁世凱死後出現了軍閥混戰的局面。

皖系軍閥統治時期:1916-1920年

袁世凱死後段祺瑞以北洋正統自居,出任國務總理兼陸軍總長掌握北京政府大權。 1917年 主張參戰的段祺瑞與反對參戰的黎元洪矛盾激化爆發“府院之爭”。 辮帥張勳趁機進京擁溥儀復辟 段祺瑞馬廠誓師擊敗張勳“三造共和”。 重掌大權的段祺瑞拒絕恢復《臨時約法》孫中山在南方掀起護法運動。南北戰爭爆發,段祺瑞主張武力統一,積極擴軍備戰與主張和平統一的直系首領馮國璋矛盾產生分歧。同時皖系的親日政策與武力統一政策也招致全國的人民的不滿。1920年直皖矛盾激化,直系聯合奉系發動直皖戰爭。直系擊敗皖系,段祺瑞下野,皖系軍閥退出了中國權力舞臺的中心。

段祺瑞下野後,皖系不在作為一個獨立存在的政治派系,各地的皖系逐漸被直系奉系吞併消滅。此後雖然有盧永祥聯合張作霖發動第二次直奉戰爭、段祺瑞出任臨時執政,但皖系已不再是主角。


直係軍閥統治時期:1920-1924

1919年直系首領馮國璋病逝,曹錕吳佩孚成為了直系的新首領。1920年直系聯合奉系擊敗皖系後掌握北京政府的大權,直系在把持北京政府後迅速擴張,先後佔領直魯豫蘇陝及兩湖等地。1922年直系與奉系矛盾激化第一次直奉戰爭爆發,吳佩孚擊敗張作霖。擊敗奉系的吳佩孚擁兵數十萬虎踞洛陽,掌握著直系絕大多數的軍隊。更是等上美國《時代》週刊雜誌封面,被譽為“中國最強的男人”,被認為最有實力統一中國的人。但直系同皖系一樣,其興也勃焉,敗也忽焉。直系在擊敗奉系之後倒行逆施面臨著巨大危機,對外由於曹錕賄選總統、吳佩孚鎮壓工人運動等事件招致全國人民的不滿,張作霖在被擊敗後在關外厲兵秣馬準備捲土重來,直系內部也有越來越多反對吳佩孚的人(如馮玉祥)。1924年第二次直奉戰爭爆發,吳佩孚前往山海關迎擊張作霖,馮玉祥在後方發動北京政變囚禁曹錕,吳佩孚腹背受敵兵敗南逃。直係軍閥統治也宣告結束。

與皖系不同的是,直係軍閥是敗而不亡,依舊擁有雄厚的實力,吳佩孚在失敗後退往兩湖,孫傳芳異軍突起,擊敗南下的奉系勢力挽救了直系的危機,佔據東南五省,與昔日的老上級吳佩孚平起平坐。而馮玉祥從直係軍閥中獨立出來,成為西北軍閥。1926年廣東國民政府開始北伐,先在兩湖擊潰吳佩孚的主力,後進入東南擊敗孫傳芳。至此直係軍閥才徹底退出了中國的歷史舞臺。

奉系軍閥統治時期:1924-1928

1924年張作霖聯合馮玉祥擊敗吳佩孚掌握了北京政府的大權。1925年張作霖乘勝追擊在關內再次擊敗直系。並推舉段祺瑞為臨時執政。1925年奉系軍隊佔領上海勢力到達頂峰。但面臨直系的反撲和內部危機。年底郭松齡聯合馮玉祥倒奉因日本干涉失敗,同時張作霖聯合吳佩孚開始倒馮,割據東南的孫傳芳起兵反奉,奉系的勢力被擊退。

1926年國民軍北伐,吳佩孚孫傳芳先後被擊敗。1928年蔣介石聯合閻錫山馮玉祥李宗仁發動二次北伐,張作霖不敵,敗退關外。在皇姑屯被日本炸死。

(東北易幟)

1928年張作霖宣佈退回關外,宣告北洋軍閥在鬥爭中徹底失敗,張作霖被日本人炸死後,他的兒子張學良宣佈擁護三民主義和國民政府,東北易幟。自此不僅奉系軍閥退出了歷史的舞臺,北洋軍閥也退出了歷史的舞臺。蔣介石的國民政府完成上了形式上的統一,中華民國的法統也由北洋政府轉移到了國民政府的手中。開始了蔣介石的時代。

最後再安利一部央視的紀錄片《北洋軍覆滅記》一共九集,講述的是從北洋軍從小站練兵到東北易幟的全過程。比較詳細,對我們瞭解那段歷史很有幫助。




托馬斯_潘恩


自袁世凱死後,北洋逐漸分裂,總體分為兩大派系:直系與皖系,皖系在直皖戰爭失敗後基本退出。直系是北伐戰爭退出歷史舞臺的。完整的奉系要到了西安事變之後了。

1、軍閥演化

自清末軍興以來,兵歸將有已經成了常態,袁世凱節制北洋六鎮,劉鎮內部又各有歸屬。在袁世凱死後,就逐步明顯了。

以直隸人為中心的北洋元老與督軍漸漸成為一體,這也很正常,在民國鄉誼勝過政見。主要有馮國璋、曹錕、吳佩孚等。

(北洋軍閥勢力圖)

以安徽人段祺瑞為核心的督軍漸漸成為一體,主要有徐樹錚﹑靳雲鵬﹑段芝貴等。

這兩個派系都以北洋正統自居,一直都是面下鬥,面上和。在1918年徐樹錚槍殺陸建章後,開始逐步公開化。

2、戰爭與派系命運

直皖戰爭的結果就是皖系大敗,其軍事主力損失殆盡,作為軍閥派系其逐步在歷史舞臺邊緣化。奉系與直系共治天下。

第一次直奉戰爭,奉系戰敗,退回關外自守。直系勢力達到巔峰。

第二次直奉戰爭,直系戰敗,吳佩孚浮海南下,奉系達到第一次巔峰。

孫傳芳反奉,直系旁支崛起;郭松齡反奉,奉軍暫退關外。

(第二次奉直戰爭)

南口作戰,奉軍掌握北方,隨著北伐軍打到河南、長江一帶,

直系吳佩孚退出歷史舞臺,孫傳芳也納入奉系。一直推戴張作霖為最高統帥,奉軍達到第二次極盛。

在二次北伐後,奉軍退往關外,改旗易幟,擁護統一。但實際上還是自成一體。

3、奉系的第三次巔峰與瓦解

中原大戰,張學良率兵入關,一下獲得了察哈爾、綏遠、河北、山西、平津兩市的控制權,勢力再次達到極盛。

(三次戰爭與奉系的三次極盛)

隨著九一八事變、熱河作戰,東北軍丟失東四省,客居河北,地盤迅速減小。

在之後更是調發陝西。在西安事變後,張學良被扣押,在善後中,東北軍逐步瓦解,不再作為一個完整的軍事集團二存在。

總結:

北洋三大派系,皖系退出歷史舞臺最早,直系在北伐戰爭中退出,奉系到了西安事變善後處置才瓦解。興亡聚散,歷史就是如此。

參考文獻:

彭濤,楊天宏.“另類戰爭”:北洋時期直皖軍閥的武力統一[J].四川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45(03):148-159.

馮一鳴,田亮.陝西停戰問題之於1919年南北和議[J].蘭臺世界,2017(22):95-97.

吳吉利. 北洋初年陸軍改造論評(1912-1916)[D].華中師範大學,2016.

羅志田.轉折:1924—1926年間北洋體系的崩潰與南方新勢力的興起[J].近代史研究,2011(04):149-159.

歡迎關注、點贊、吐槽,我是一枚明粉,給你不一樣的史學評析,期待你的評論,期待你的分享

一枚明粉


大家都知道北洋軍閥是袁世凱創立的,也是民國軍閥勢力之一,由袁世凱掌權後的“北洋新軍”主要將領組成,袁世凱死後,無人具有足夠的能力統領整支北洋新軍,所有個領導人以省割據導致分裂,以軍隊為主要力量在各省 建立勢力範圍,主要分為三個主要的派系:皖系,直系,奉系。在名義上仍接受北京政府支配。

先來看看皖系的代表人物以及下場:代表人物就是段祺瑞,他在日本人支持下,控制著皖,浙,閩,魯,陝等省。1920年的時候,直皖戰爭爆發,直皖戰爭把段祺瑞苦心經營起來的西北軍和邊防軍輸得精光,皖系從此一蹶不振,慢慢開始退出歷史舞臺。

直系的代表人物是馮國璋,他在英國人的支持下,控制著長江中下游的蘇,贛,鄂等省,1926年國共合作,國民革命軍開始北伐,當時的直系軍代表吳佩孚被北伐軍擊敗,直系到此消亡,大部分在北伐戰爭中被國民革命軍收編或者接散。



奉系代表人物就是張作霖,他佔據著東北三省,經營這東北,也是當時實力最為強勁的的,1928年12月29日,張學良與張作相,萬福麟聯名通電,宣佈服從南京國民政府,東三省,熱河省同時改旗易幟,幾將過去的東北懸掛的五色旗取消,改懸為南京國民政府的青天白日旗,奉系軍閥成為歷史。


這都是歷史的必然結果,中國素來就是分久必合,大一統這一是必然結果,這裡也歡迎大家聊聊三大軍閥,我是餘雯雯,一個愛歷史的女生,歡迎大家的關注,也謝謝您的閱讀!


雯雯聊熱劇


北洋軍閥三大派系退出歷史舞臺,一言以蔽之:內憂外患。
如果說在中華民國,有一段時間最讓人感到迷茫,那無疑是後袁世凱時代。老袁去世之後,北洋眾生群魔亂舞,很難找到一個聲望和實力都能與袁世凱匹敵的強勢人物,更讓人感到無奈的是,他們內部還不團結,也就是題目裡所謂的北洋三派。袁世凱去世之後,政壇中出現的第一個強勢人物是皖系的代表:段祺瑞。段祺瑞一直跟在袁世凱的身邊,因此他能夠執北洋牛耳。但是也正因為他一直跟在袁世凱的身邊,袁世凱對他有很大的顧忌,因此他個人的武裝力量是有限的。因此,皖系在初始階段,可以說是有政治而無軍事。


段祺瑞對自己的硬傷也瞭然於胸,因此在他任上極力的發展自己的武裝力量。他的智囊徐樹錚一直在做這件事情。而擴軍這事是會引起輿論對手的攻擊的,再加之徐樹錚不擇手段,與日本人西原龜三過從甚密,因此段的倒臺,和外界的輿論壓力是分不開的。
可是坦率的說,段祺瑞的政治智慧和用人的手段,和袁世凱差的不是一點半點。段的固執,使得他偏聽偏信,特別的護短。他任上,把他的心腹都安插國家的各個角落,而且他的人還總是患得患失。內部出現破裂,成為了老段下臺的催命符。
最後一點,徐樹錚。段祺瑞是成也徐樹錚敗也徐樹錚。徐樹錚不僅能幫段祺瑞出謀劃策,也能幫他招災惹禍,最終由於得罪了曹錕,直皖戰爭,不到一週,皖系打敗虧輸,自此退出歷史舞臺。
皖系之後是直系,曹錕和段祺瑞是完全不同的兩種性格,如同硬幣的正反面。但是,看似相反的兩極卻殊途同歸,內部矛盾處理的相當狼狽。直系掌握政權之後,一分為三。曹錕保定派,吳佩孚洛陽派,曹銳天津派。這三派有交集也有矛盾,而曹錕這種好說話的性格,非但沒有使利益最大化,卻使得矛盾更加突出。曹錕賄選總統,吳佩孚不摻和。第二次直奉戰爭,戰爭一觸即發了,吳佩孚才大搖大擺的從洛陽趕來北京。人事關係處理不好,這才有戰場上馮玉祥倒戈的一幕。

再說直系之後的奉系,張作霖出身草莽,天不怕地不怕,但是他有他自己的底線,就是一個“義”字,這個義字。但這個字也成了一把雙刃劍,積極的時候,他敢於和日本人叫板,日本人都懼他三分。消極時候,就是人人兩面三刀。奉系內部分老派和新派,新派裡面又有陸大派和士官派之分。三者利益矛盾錯綜複雜,最終陸大派的郭松齡因不滿自己的地位,發起反奉戰爭,從而敲響了奉系滅亡的喪鐘。三者內憂雜亂紛繁,但一句話就能概括:人事工作處理不好。而他們又面臨著一個共同的難題:他們執政時候的中國,並非一個統一的中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