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皇宮戒備森嚴,宮女們是如何被選入後宮的?

暈海的感覺


宮女,指在官中供役使的女子。我們常在宮鬥電視劇看到,宮女對劇情發展有著舉重輕重的作用,有出謀劃策的,有得到皇帝寵愛的,還有使壞的,舉個例子像《還珠格格》裡的容嬤嬤。各種宮女形象為屏幕前的你我所熟知,但古代歷史中的宮女是怎樣的呢?

宮女的選拔

最早時期的宮女,絕大多數來自女奴隸、女俘及罪犯的妻子等。

之後歷朝歷代宮女都從良家女子中選拔,而且選拔程序十分複雜,堪比科舉考試。入選者必須體態健美、模樣周正、聲音動聽、舉止得體,儀態舉止稍有不當者即被淘汰。

漢朝以前主要源於戰俘;漢朝至明朝:一般是從民間選拔“良家女”;到了清朝,入選者都是八旗少女。

宮女的數量

官女的數量各朝各代均不相同。西漢初年宮女只有十幾人,至漢武帝時富女突破一千名,到東漢桓帝時,後宮宮女則多達五六千人,而唐開元、天寶年間後宮宮女人數則躍升至四萬。此後,宮女數量略有減少,如清代官女不過三千人。清代官女在選拔範圍上也有改革,只從內務府包衣佐領下的女子中選取。

宮女的出路

宮女入宮後出路大不相同,優秀者可成為宮中女官,資質平平且地位低下者,只能充當普通奴役。也有極少數被皇帝寵幸,擢升為皇帝嬪妃。皇帝也可以把官女作力獎品,賞賜給功臣,親屬,與外族聯姻等,王昭君就是如此。絕大多數宮女在宮中整日勞碌,直到滿二十五歲乃至三十歲才許出音婚配。

我是小城,喜歡更多歷史冷知識、有趣歷史故事,可以關注【小城敘史】,歡迎大家留言評論。


小城敘史


蘭兒的緋聞官司

進入十八世紀以後,大清國處在風雨飄搖的環境中。公元1850年帶著中英《南京條約》的恥辱,道光帝依依不捨的走了,咸豐帝終於熬出頭迎來了自己的時代,可沒料到剛上任廣西的洪秀全領著一幫農民,將帝國的南方攪得是烏煙瘴氣。看著滿園春色卻提不起精神來,為了國本考慮孝貞皇后(即後來的慈安太后),就密令內務府遣人去江南巡些秀外慧中的八旗女子。於是傍晚時分,大約十來個目光如炬的侍衛,騎著高頭大馬出正陽門往江南而去。

(慈安太后)

另一邊煙雨濛濛的江南水鄉,一場偷窺正在安徽寧池太廣的道臺府院上演。只見牆外四張八仙桌層層疊疊,上面站著一個書生裝扮的人,再順著他的目光往裡面一瞧,一個眉清目秀的丫鬟正雙手撐著下把浮想翩翩,在其左側一個如天女下凡的小姐正在撫琴,周遭是沉香散發出的霧靄。

忽然一聲陳詩恰如晴天霹靂,嚇得想入非非的書生跌落至地一命嗚呼。狡黠的人總是能抓住每個害人的時機,此時一個與惠徵有仇的人將其告到了巡撫衙門。那麼惠徵何許人也,據史書記載,他就是撫琴女子的父親,膝下有一痴傻兒子和撫琴的女兒蘭兒,別看他現在只是個四品道臺,要是說其祖上無人不豎大拇哥的。在後金的時候,皇太極的一個老婆就是出自他的祖先滿洲鑲黃旗人,世襲罔替的爵位是承恩公。

(晚清叱吒風雲——慈禧太后)

雖然突如其來的官司陣勢很大,但惠徵也不是個吃素的人。很快就找到了有名的狀師來應對。憑藉陳詩的偷窺罪,就將惠徵一家救了。但是厄運在後頭,身體素質差的惠徵在兩年後就撒手人寰了,留下了孤兒寡母討生活,官場講究的是人走茶涼,其悲慘的程度我都找不到詞形容!

一路走向北京城

話說有一天城門樓貼上了一個告示,大意是:“咸豐帝登位已有半年,可後宮還有很多空房間,希望達官貴人們推薦自己的女兒進宮,以表達對天子的臣服之意。“也許今天的人,都會認為進宮是好事一樁,但實際情況卻是人人都躲之不及!

綠衣監使守宮門,一閉上陽多少春。

玄宗末歲初選入,入時十六今六十。

熟讀宮女熬盡青春,到白髮也不見君王的詩詞,大多數人都將自己的女兒送到了外地避難。從正陽門出發的內務府侍衛,只得按照名單拿人,整得全城是雞飛狗跳。而蘭兒噙著眼淚,化妝穿新衣,鞭炮響茅棚。辭母上花轎,徑直往北去。

(酒色天子——咸豐帝)

所以從蘭月進宮的事情來看,清朝的宮女入宮主管部門是內務府,由皇帝或者皇后下令,然後按照八旗的身份、官職四品以上、芳齡在14到20的條件,派遣侍衛去全國各地蒐羅,故而是一件勞民傷財的事情,一般只有在新皇登基後實施!

——END——


惜緣小歷史


古代宮女制度由來已久,後宮宮女的數量也隨著朝代的更替而不斷增加。西漢初年,宮女只有幾十人,到了漢武帝時期,宮女人數就突破了一千人,東漢桓帝時期,後宮聚集女眷達五六千人。

△影視劇《衛子夫》

西晉武帝司馬炎的後宮達到了一萬人以上,以至於每天乘羊車在行走與後宮之中,羊車停在哪,就去哪裡過夜。唐朝玄宗時期,開元盛世之下,大明宮內的女眷飆升至四萬,這才有了白居易的“六宮粉黛無顏色”。

唐朝之後,再也沒有那個王朝能養得起這麼龐大的後宮,宮女的人數開始減少,明朝時已經降到不足萬人。清朝的宮女主要選自旗人的包衣戶,宮女人數降到百人規模。

堪比科舉的選拔宮女

早期的宮女,多來源於女奴隸、俘虜和罪犯的妻女。此後,歷代宮女開始從民間“選美”、“采女”中選出。

“選美”就像科舉一樣,有一套嚴格的規矩。參選女子必須是良家,即非醫、非巫、非商賈百工,這些人家的女子,稱為良家子,是歷代宮女選拔的主要群體。我們可以通過紀曉嵐的《明懿安皇后外傳》上的記載,來看看明朝是如何選拔宮女的。

明朝天啟元年,熹宗皇帝(木匠皇帝)曾選天下13-16歲的淑女5000人,集於京師,將他們分為幾十個組,進行篩選。

第一天,由內宮大太監視察挑選,將高矮肥瘦的淘汰;第二天,檢查耳、目、口、鼻,發、膚、肩、背,有一處不周正的都淘汰,再讓參選的女子做自我介紹,說出機關、姓名、年紀,聽她們的聲音,稍有雄厚、粗劣、難聽、渾濁、口吃的都淘汰;第三天,用尺子量女子的手足,再讓她們來回行走,觀其儀態,凡手粗腳大和舉止輕躁者,再淘汰。

這門一番篩選下來,最初的5000人,只剩下1000人被成功召入宮內作為宮女。

宮女入宮後,皇帝又命宮中的隱婆將他們分別引入內室,檢查乳、腋等私密之初,確定有無隱疾,再選出300人作為宮女的頭目。宮女們在宮中生活一個多月後,再根據他們的性情、言行和皇帝的喜好,選出五十人為妃嬪。

宮女的悽慘命運

明代的宮女們一旦被選入宮中,便失去了自由,除了個別幸運的可以位列妃嬪,絕大部分宮女住所簡陋,終身苦役,老死宮中。明朝規定:宮內嬪位以下的女子,如果生病了,醫生不得為其診治,只能憑症狀自取醫藥,嬪位的主子尚且如此,宮女的待遇可想而知。

年老不能勞作的宮女和患病不能醫的宮女,都會被集中在一個叫安樂堂的地方,自行等死。如有宮女離世,則將其火化,骨灰填入枯井,是真正的死葬身之地。

相比之下,清朝的宮女制度顯然要人性的多。清朝統治者出生滿族,在宮女選擇上也已滿族旗人的包衣戶為主,例如電視劇《延禧攻略》中的魏瓔珞,就是內務府包衣出生。

包衣制度是清朝旗人制度的重要部分,旗人作為滿清的本家豢養有大量的包衣奴才,其中上三旗(正黃旗、鑲黃旗和正白旗)的包衣,歸內務府管轄,專為皇室提供服務,這些人稱為包衣奴才,是清朝宮女的主要來源。

因為清朝的宮女基本出自內務府包衣,無需在民間徵集,因此避免強搶民女情況的發生,同時也使得清朝宮女數量只有數百人的規模。宮女年滿二十四歲時,如果沒有被皇帝看中,則會被送出宮去,自行擇配。相比之下,明朝的宮女,真的是一點人權都沒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