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劉備捨棄荊州,先奪取隴西,之後會怎樣?

執筆憶流年3


這是完全不同於隆中對的戰略規劃,很有實際意義。

隴西在哪?東漢末期,隴西屬涼州刺史部,置隴西郡,下轄10縣,治所狄道,位置在長安以西,渭水上游,河西走廊以南,祁山西北,諸葛亮北伐出祁山首先面對武都、天水、南安三郡,緊換著靠西邊的就是隴西郡。


公元219年,劉備擊敗曹操奪取得漢中後,進位漢中王,勢力達到巔峰,蜀漢政權面臨下一步戰略訣擇,眾所周知,接下來劉備令孟達、劉封奪取上庸郡,然後關羽就開始北伐襄樊,意圖拿下進入中原的門戶重鎮:襄陽和樊城。

劉備的戰略意圖很明顯:奪取襄樊、打通漢水,為下一步進攻曹魏做準備,至於下一步是按隆中對中所說,分兩路進攻曹魏還是別的意圖?現在顯然不知道,不過既然準備奪取襄樊,兵分兩路肯定是首選。

諸葛亮也好,劉備也好,都忽視了一個問題:在進攻曹魏的同時,孫權怎麼辦?



沒有永運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當形勢變化時,朋友隨時會變成敵人。

如果換一種戰略,放棄荊州,放棄攻打襄樊,先奪取隴西,進一步蠶食雍涼地區,最終奪取涼州,再依託益州,進攻關中,劉備是否能拿下舊都長安?進一步統一天下?

放棄荊州與東吳交好,蜀漢勢力退守益州,這樣蜀漢與東吳暫時沒有利益衝突。令關羽出祁山攻擊武都、天水、南安三郡,劉備出陳倉,魏延出斜谷,三路大軍伐魏,劉備與魏延佯動,但真實目的卻是拿下涼州,以關羽的智謀和武力,拿下涼州是有可能的。

如果蜀漢拿下涼州,控制河西走廊,則曹魏與西域的聯繫被切斷,蜀漢將來進攻長安也不用完全翻越秦嶺,糧食及後勤也有保障,不會像後來的諸葛亮北伐那樣艱難。



如果不取涼州,直攻長安,就算攻下也守不住,曹魏可從西涼、函谷關兩個方向夾擊奪回長安。欲奪長安,必先控制涼州,欲奪天下,必先控制關中。

蜀漢奪下涼州,對今後奪取長安有重要意義和實際意義。奪取長安,蜀漢從兩個方向進攻,一是涼州,二是關中,則曹魏長安很可能守不住,如果蜀漢奪了關中,那奪取天下就有可能,秦國不是僅憑關中與巴蜀之地奪取了天下嗎?

所以放棄荊州,先奪取隴西,戰略意義似乎比隆中對更合理,那樣的話劉備奪取天下有實現的可能,即便不能一統天下,劉備佔據益州、涼州及司隸後,勢力如日中天,至少不會像歷史那樣諸葛亮艱難的北伐。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劉備絕不可能做出這樣的選擇!當荊州三郡丟失後,劉備一定會選擇重新奪回荊州,而不是選擇向西北發展,奪取隴右涼州等地,事實上,多年後諸葛亮連續北伐該地,也是被迫進行的戰略選擇,因為已經沒有了其他進攻方向。

從劉備集團的戰略角度,未來如果北伐曹操企圖一統天下,從荊州出兵是最好的進攻方向,既可以利用便利的水陸,跨過荊州北部的南陽郡之後,更可以直鋪許昌洛陽直搗曹操的心臟,而在許昌洛陽的南面,除了襄陽樊城防線,曹操集團已經無險可守,可偏偏這個最佳的進攻位置由於關羽的失誤,直接造成劉備籌劃十餘年的全線崩盤,為了挽回這個損失,重新奪回荊州是劉備必須要進行的選擇。



而且在公元219年,當關羽丟失荊州三郡後,劉備集團被徹底壓縮在西南的益州地區,劉備為發展只能有兩個選擇,北上進攻曹操,或者東征東吳,而北伐曹操主攻方向就是隴右涼州地區,但這一地區的進攻難度卻遠遠大上很多,具體原因就不用多解釋,隨後幾十年,諸葛亮和姜維的十幾次進攻全遭失敗,路途崎嶇既缺乏後期維護,從來沒有歸屬過劉備的西北地區,也沒有人心支持,將自己的第一選擇放在該區域,是絕對的戰略錯誤。



而荊州方面則不一樣,劉備集團在此佔據長達十幾年,既有一定的人心支持,更熟悉這裡的一切,這一帶用兵可以得到極大的便利, 三年之後的夷陵之戰,也著實嚇出孫權一身冷汗,最危險的時候,劉備大軍已經攻入南郡地區,孫權的軍隊在向後撤就會退進江陵,南郡的半壁江山將會丟失,而南郡以南的武陵零陵兩郡,在蜀漢大臣馬良的策動下,五溪蠻夷也開始造反響應劉備,甚至直接出兵進入夷陵地區與劉備軍隊展開配合,孫權被迫出五萬人保衛南郡,並動用上萬人進入零陵地區對當地的造反勢力展開鎮壓,昔日關羽丟失的荊州三郡,隨時都有重新回到劉備手中的可能,只可惜經歷了荊州三郡丟失和東三郡的背叛,劉備集團在軍事上早已損失慘重,經歷了三年的精心準備,劉備只能出動4萬人來收復領土,根本無法應對重兵防禦的東吳部隊,只能進一步在荊州三郡一帶與東吳展開僵持,最終在東吳不斷增加軍事力量的情況下,敵我形勢發生反轉,在陸遜的突然全線反攻下,蜀漢集團直接走向潰敗。



雖然夷陵之戰以蜀漢集團慘敗告終,但即便以事後諸葛亮的角度,發動夷陵之戰也是劉備必須要進行的選擇,畢竟荊州三郡丟失沒過幾年,劉備集團在這一地區多少還具備著一定的人氣,不利用這一時期儘快收復失地,一旦拖延日久讓荊州三郡徹底成為孫權的土地,日後劉備將會被徹底鎖死在益州,只可惜經歷了早年的好運,隨著關羽的敗北,幸運之神再也沒有站到劉備這邊。


遼寧資深球迷


這是關羽失荊州之後的情節?

劉備發動夷陵之戰就是為奪回荊州,重拾戰略主動權。夷陵之戰,蜀吳兩方打得不可開交,最後蜀國慘敗,鉅虧啊。

其實蜀吳之間的矛盾就來自於荊州,荊州是東吳的命脈,非奪不可。蜀國只有放棄荊州這一戰略要地,蜀吳之間才能真正意義上的合作。諸葛亮深知當時的局勢,對於蜀國而言,荊州必須放棄。若劉備當時聽了諸葛亮的建議把戰略重心放到隴西會怎樣?


沒有夷陵之戰的話,蜀吳重拾聯盟,多了荊州的東吳接下來根據之前呂蒙提出的戰略方案就應該是“將荊州之兵以向宛洛,率江左之軍取徐州。”加上蜀中之兵出秦川。蜀吳聯盟三路出兵,縱使魏國強於蜀加吳,但同時三面受敵,難免有點疲於應對。

  • 劉備走上路—出秦川
  • 陸遜走中路—逼襄樊
  • 孫權走下路—攻徐州

這三路來看,意義最小的就是孫權一路,當然也不指望他能取得什麼戰果。


先看上路,沒有夷陵大敗的蜀國綜合實力還不錯。出漢中進攻隴右,涼州地區【魏延、張飛必參與】隴西地區對蜀國代表著什麼?其戰略意義並不比荊州小。益州兩川之地沃野千里,山川險阻易守難攻,是天然的屏障。但只適合作為大後方,不適合作為主戰場。益州地區必須要結合周邊必然西涼、荊州,才能發揮其作用【你比如看國民黨,當年就是和日軍死磕在湖南等地(湖南、湖北就是荊州),因為湖南若是,唇亡齒寒,縱使四川再有山川優勢,遲早都會失敗】取了隴西地區,再以益州為大後方,向關中進發。


再看陸遜的中路,陸遜就是走的當年關羽的北伐路線,圍攻襄樊,襄陽、樊城是中原重鎮,若成功拿下,進攻中原將再無險可守,也就是說襄陽就是南北分割的重點【這也是當年郭靖夫婦死守襄陽的原因,襄陽城一破,敵軍長驅直入,全盤皆輸】所以陸遜這個點是最重要的,當然也是最難打的。

三路齊發,仗能否打贏這個不好說。但上中二路若有一路成功,其餘二路起牽制作用,魏國接下來都會處於被動狀態。


左將軍


其實這也算是一個好辦法,至少沒有三分兵力。荊州益州相隔千里,無形中,就只能是兩個獨立的做戰團體。遷盡蜀國荊州地盤的全部人口,子午谷,斜谷,陳倉,三路強攻,能拿下八百里秦川,就形成了秦國之勢,要是拿不下,就只能永遠的被困在漢中,益州了。


風吹青竹搖162015807


劉備入川之後就應該及時放棄荊州,送給東吳,那麼蜀吳聯盟更加牢固,曹魏重點也會放在攻打東吳上(東漢末年各路諸侯吊打周邊少數民族),劉備以此換取東吳從徐州荊襄兩路攻擊曹魏,自己可趁勢收服涼州,曹魏定不會死磕,曹魏重點是在徐州荊襄。收服涼州以後,待時攻取關中,對內穩固川蜀內政,收服攻取西域,可以拿周邊少數升級打怪,鍛鍊將領,獲取及其重要草場,鍛鍊騎兵,不出三五年,強大的騎兵加上川蜀優秀的步兵,關中地區唾手可得,正如秦國,天下指日可得!


戲子的旁白無人聽


之後也不會一統天下。就像軍事聯盟裡司馬懿說的一樣。連年征戰魏國疲憊不堪,南方的吳國富庶,百姓安居,但是厭戰。這才讓劉備乘勢而起。隆西,人煙稀少,且居民多為少數民族,語言不通。有當地村民的支持,如何才能打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