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明的“梃击案”到底是怎么回事?

梃击案,是指明朝末期宫廷中发生的梃击案、红丸案、移宫案的“晚明三大疑案”之首案。这三起事件本没有什么太大的影响,但因其预示明末纷争和衰落的开始,所以有了“三大案”之说。那么,梃击案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晚明的“梃击案”到底是怎么回事?

这要从明神宗朱翊钧立太子说起。万历年间,因为王皇后没有生养皇子,朝臣主张立宫女所生的皇长子朱常洛为太子。然而,明神宗朱翊钧的想法是立皇三子福王朱常洵,因为她是自己宠妃的郑贵妃所生。郑贵妃就没断向神宗吹枕边风,但遭到群臣的一致反对,而且皇太后李氏也支持立长子朱常洛。

晚明的“梃击案”到底是怎么回事?

神宗无奈,在皇长子朱常洛20岁时册立为皇太子,朱常洵为福王,封地为洛阳。对这样的结果,郑贵妃十分恼怒,由此引发了有明以来最严重宫廷仇杀事件,即梃击案。

事件的经过是这样的,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五月,一个叫张差的大汉,手持木棒闯入太子居住的慈庆宫,打伤守门太监,后被太子内侍在前殿把张差制服。

晚明的“梃击案”到底是怎么回事?

经过讯问,张差是蓟州井儿峪人,以砍柴与狩猎为生。张差好赌,一日,他在济州卖了砍柴和猎物,又进了赌场输了精光,结果遇上一位说能帮他赚钱的年轻太监,就随之入京,见到一位老太监,老太监好吃好喝好招待。数日后,老太监带他进紫禁城。先让他喝酒,又把一根木棒交给他。然后带他到慈庆宫,交待他进宫后见人就打,尤其是穿黄袍的,当然指的是太子朱常洛。还说,如打死穿黄袍的有赏,如被抓,他会救他。

晚明的“梃击案”到底是怎么回事?

这两个太监一个叫庞保,一个叫刘成,正是郑贵妃内侍太监。

晚明的“梃击案”到底是怎么回事?

有的朝臣怀疑这是郑贵妃有意谋害太子,以便扶立福王,并奏疏谴责外戚郑国泰,一时间朝廷哗然。郑贵妃惶惶不可终日,向皇上哭诉,神宗朱翊钧要她自己去求太子。结果皇帝无意深究,太子也不愿株连他人,最后以疯癫奸徒罪处张差以凌迟。张差临死前曾说:“同谋做事,事败,独推我死,而多官竟付之不问。”

晚明的“梃击案”到底是怎么回事?

不久刑部、都察院、大理寺三法司先后五次会审庞保、刘成,由于人证消失,二犯无可畏惧,矢口否认参与此案。后来明神宗密令将庞保、刘成处死,全案便不了了之。

晚明的“梃击案”到底是怎么回事?

梃击案到底是否是郑贵妃指使,没有任何有力证据,也有人认为是太子自演自导的一出苦肉计,以陷害郑贵妃,这些都是人们的猜测。但从整个情势发生发展来看,郑贵妃所为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更多精彩,请关注【下午历史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