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是輔佐康熙帝的權臣,爲何晚年被賜死,學者:只因一事

說起古代權臣,口碑相對好的有張居正、諸葛亮等。但提及有爭議和載入二臣傳的,有王安石、霍光、鰲拜等。其實權臣的好與壞,和皇帝的性格及權力關係巨大。在大清王朝的史書上,曾有一個位極人臣的官員,僅因一事而遭遇皇帝賜死,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曾是輔佐康熙帝的權臣,為何晚年被賜死,學者:只因一事

此人曾是滿清一朝有名的奸臣,但事實上起初他並不是那麼壞。提及他的家世,可謂是十分的輝煌。其父曾是康熙皇帝的輔政大臣,出生優渥的他自幼生活在權術交織的中心。擁有兩個兄長的他,自幼受到了無盡的寵愛,甚至其家族中還出了皇后,他們的權勢可謂浩大。

曾是輔佐康熙帝的權臣,為何晚年被賜死,學者:只因一事

值得一提的是,其父雖是順治帝指定輔助康熙帝的“四位輔政大臣之首”,但在康熙六年時去世。那時候,他勇敢的站出身來,和康熙帝達成一致。通過一系列的舉措,終於將一度把皇帝架空的重臣鰲拜扳倒。經歷了這些事後,君臣二人關係更親近,其地位也顯著提升。

尤其是到了三藩之亂時,他的計策起到不小的作用。康熙親征準噶爾時,他也是追隨皇帝的首位大臣。經歷了這一切後的他,對於權力追逐的野心可謂是越來越大。畢竟康熙帝南征北戰、政治清明,算得上滿清一代不世出的聖主,後來他所做的一件事終於激怒了皇帝...

曾是輔佐康熙帝的權臣,為何晚年被賜死,學者:只因一事

當年,他為了守住自己的權勢,不惜參與到皇子們的權力爭鬥中。為了輔佐太子,他搜刮錢財、籠絡朝臣、剷除異己,即便他一貫小心謹慎,但是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溼鞋。向來反感皇子和大臣結黨營私的康熙帝,不僅知曉太子要謀逆,還發現他是這事件中重要的角色。

曾是輔佐康熙帝的權臣,為何晚年被賜死,學者:只因一事

怒不可遏的康熙帝,立即將這個參與儲君之爭的罪魁禍首擒拿。後來,以禍亂朝綱、打壓大臣、迫害其餘皇子的罪名將其賜死。那麼,這個權臣究竟是何人呢?他就是被譽為三眼索相——赫舍裡·索額圖。歷史上對此人功過爭議不斷,那麼大家又是怎麼去思考的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