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各政权末代皇帝的结局?

秦二世胡亥:

胡亥(公元前230年-公元前207年),嬴姓,赵氏,名胡亥,秦始皇第十八子,公子扶苏之弟,秦朝第二位皇帝,公元前210年―公元前207年在位。

秦二世即位后,赵高掌实权,实行残暴的统治,终于激起了陈胜、吴广起义,六国旧贵族复国运动。公元前207年,胡亥被赵高的心腹阎乐逼迫自杀于望夷宫,时年二十四岁。

===================文史野餐整理===========================

汉孺子刘婴:

汉孺子刘婴(5年-25年),西汉末代皇帝(第十五代)(6年-8年十一月在位),号孺子,乃汉宣帝的玄孙、楚孝王刘嚣的曾孙、广戚侯刘显的儿子。刘无谥号,史称孺子婴、汉孺子、或西汉末帝。死后无陵寝。

王莽毒杀平帝后,见夺位的时机尚未成熟,再次舍大就小,于公元6年立刘婴为帝。刘婴继位时,年仅2岁,由王莽摄政,改年号为居摄,不久,王莽自称假皇帝(代理皇帝)。初始元年(公元8年)十一月,王莽称帝,改国号为新,废黜刘婴,降封他为安定公,命令他闲居在长安,通令禁止任何人与他讲话。孺子婴长大后,六畜不识,话也说不清楚,成了一个傻子。

公元25年正月,平陵人方望等起事,劫取刘婴逃离长安,到了临泾,立刘婴为帝,2月,因推翻王莽而被拥立为更始帝的刘玄,派部将带兵前去攻打。混战中,刘婴为乱兵所杀。

===============================================

王莽:

王莽既是新朝的开国皇帝,也是新朝的末代皇帝。王莽(公元前45年-公元23年10月6日),字巨君,新都哀侯王曼次子、西汉孝元皇后王政君之侄、王永之弟。中国历史上新朝的建立者,即新始祖,也称建兴帝或新帝,公元8年-公元23年在位。公元8年12月,王莽代汉建新,建元"始建国",宣布推行新政,史称"王莽改制"。

王莽统治的末期,天下大乱,新莽地皇四年,更始军攻入长安,王莽死于乱军之中。王莽共在位16年,卒年69岁,而新朝也成为中国历史上很短命的朝代之一。

=====================文史野餐整理========================

汉献帝刘协:

刘协(181年4月2日-234年4月21日),即汉献帝(189年-220年在位),字伯和,汉灵帝刘宏次子,汉少帝刘辩异母弟,母灵怀皇后王荣,东汉最后一任皇帝。

中平六年(189年),董卓废汉少帝刘辩,立刘协为皇帝。董卓被王允和吕布诛杀后,董卓部将李傕等攻入长安,再次挟持了他。刘协后来逃出长安。建安元年(196年),曹操控制了刘协,并迁都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操病死,刘协被曹丕控制,随后被迫禅让于曹丕。

曹魏青龙二年(234年),刘协寿终正寝,享年54岁,葬于禅陵,谥号孝献皇帝。

================================================

蜀汉后主刘禅:

刘禅(shàn)(207年-271年),即蜀汉后主,字公嗣,小名阿斗。昭烈帝刘备之子,母亲是昭烈皇后甘氏,三国时期蜀汉第二位皇帝。刘备建立蜀汉后被立为太子。于公元223年继位为帝,在位四十二年。期间拜诸葛亮为相父,并支持姜维北伐,在位后期宠信黄皓,致使蜀汉逐渐走向衰弱。

景耀六年(263年),魏将邓艾从阴平入,克绵竹,杀诸葛瞻父子,刘禅投降。蜀汉灭亡后,刘禅及一些蜀汉大臣被迁往洛阳居住,受封为安乐公,后在洛阳去世。享年64岁。谥号思公。

===================文史野餐整理============================

魏元帝曹奂:

曹奂(246年-302年),本名曹璜,字景明,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魏武帝曹操之孙,燕王曹宇之子,三国时期魏国最后一位皇帝,260年-265年在位。

甘露三年(258年),封常道乡公。甘露五年(260年),魏帝高贵乡公曹髦被成济弑杀,司马昭与众臣商议,立曹奂为帝,奉魏明帝曹叡之祀。曹奂虽名为皇帝,但实为司马氏的傀儡。咸熙二年(265年),司马昭死后,其子司马炎嗣位晋王,篡夺魏国政权,魏国灭亡,曹奂被降封为陈留王。太安元年(302年),曹奂逝世,享年五十八岁,谥号为元皇帝。

==================================================

吴末帝孙皓:

吴大帝孙权之孙,废太子孙和之子,三国时期吴国末代皇帝。

孙皓在位初期虽施行过明政,但不久即沉溺酒色,专于杀戮,变得昏庸暴虐。天纪四年(280年),吴国被西晋所灭,孙皓投降西晋,被封为归命侯,四年后在洛阳去世。

==================================================

西晋愍帝司马邺:

司马邺(300年―318年2月7日),即晋愍帝(313年―317年在位),一作司马业,字彦旗,晋武帝司马炎之孙,吴敬王司马晏之子 ,晋惠帝司马衷和晋怀帝司马炽之侄,西晋最后一位皇帝。

司马邺最初过继给伯父秦献王司马柬,袭封秦王。永嘉七年(313年),晋怀帝于平阳遇害之后,司马邺于长安即帝位,改元建兴。建兴四年(316年)八月,刘曜发兵攻打长安,并且切断长安的粮运;晋愍帝在食断粮绝的情况下于十一月十一日(12月11日)投降汉赵。之后晋愍帝被送往平阳,封为怀平侯,并且承受身为狩猎队伍的前导以及宴会洗杯子的杂役的屈辱。建兴五年十二月二十日(318年2月7日),被刘聪杀害,终年十八岁,葬处不明。

======================文史野餐整理========================

东晋恭帝司马德文:

司马德文(386年-421年),字德文,东晋最后一位皇帝。晋孝武帝司马曜次子,晋安帝司马德宗之弟,母为淑媛陈归女。晋安帝被桓玄所废时,司马德文与晋安帝都居于浔阳;桓玄败死后被迁至江陵。元熙元年(419年)刘裕杀晋安帝,立司马德文为帝,年号元熙。元熙二年(420年)六月,司马德文禅位于刘裕,东晋自此灭亡。司马德文被废为零陵王,同年九月,刘裕派人以棉被闷死司马德文,时年36岁,死后葬于冲平陵。

=================================================

成汉皇帝李势:

李势(?―361年),字子仁,成汉昭文帝李寿长子,母李氏,十六国时期成汉最后一位皇帝,343年―347年在位。公元343年,李寿去世,李势即位,改元太和。李势在位时,骄狂吝啬,贪财好色,杀人夺妻,不理国事,残害大臣,滥用刑法,当时人人自危。公元347年,东晋大司马桓温率军讨伐李势,李势兵败投降,成汉灭亡。桓温将李势及其亲族十多人迁往晋都建康(今江苏南京),封李势为归义侯。公元361年,李势去世。

================================================

后赵皇帝石鉴:

石鉴(?-350年),字大郎,后赵武帝石虎第三子 ,石遵和石世的异母兄,十六国时期后赵君主。

建平四年(333年),后赵明帝石勒去世,石虎掌权,封石鉴为代王。建武三年(337年),降封为义阳公。太宁元年(349年)正月,石虎称帝,进封义阳王。同年四月,石虎去世,石世即位。石世在位三十三天,石遵杀石世自立。不久,冉闵率军入宫弑杀石遵,拥立石鉴,为冉闵所控制。太宁二年(350年),冉闵改国号为卫、改石氏为李氏,改年号青龙。同年闰二月,冉闵废杀石鉴(李鉴),自立为帝。石鉴共在位一百零三日。

=====================文史野餐整理==========================

前燕幽帝慕容暐:

慕容暐(350年-384年),字景茂,鲜卑族,昌黎棘城(今辽宁义县)人,前燕景昭帝慕容俊第三子 ,母皇后可足浑氏,十六国时期前燕末代皇帝,360年―370年在位。

光寿四年(360年),慕容俊去世,慕容暐继位,年号建熙。慕容暐继位初期在慕容恪摄政之下仍能保持国家稳定,但后期在慕容评主政之下就渐渐衰落,最终被前秦所灭。慕容暐在国亡后成为前秦臣子,封为新兴郡侯。淝水之战后,前秦对境内各族的控制力减弱。慕容暐的叔叔慕容垂与弟弟慕容泓先后举兵建立政权,慕容暐计划杀死前秦皇帝苻坚呼应二人,但因事泄被杀。

===================================================

西燕武桓帝慕容永:

慕容永(?―394年),字叔明,昌黎棘城(今辽宁义县西北)人,鲜卑族,前燕武宣帝慕容廆之弟西平公慕容运之孙(一说为其子) ,前燕文明帝慕容皝的堂侄,前燕景昭帝慕容俊、后燕成武帝慕容垂、南燕献武帝慕容德为其堂弟。十六国时期西燕最后一任君主,386-394年在位。

太元十一年(386年),刁云等人杀害西燕皇帝慕容忠,推举慕容永为大都督、大将军、大单于、雍秦梁凉四州牧、河东王,并向后燕称臣。

太元十一年(386年),慕容永称帝,改元中兴,建都长子。太元十九年(394年),后燕攻打西燕,慕容永被后燕将士所杀,西燕政权灭亡。

==============================================

后燕惠懿皇帝慕容云:

慕容云(?-409年),字子雨,原名高云,是后燕惠愍帝慕容宝的养子,后燕永康二年(397年),高云因率军击败慕容宝之子慕容会的叛军,被慕容宝收养,赐姓慕容氏,封夕阳公。后燕建初元年(407年)冯跋反,杀皇帝慕容熙,在冯跋支持之下,慕容云即天王位,改元正始,国号大燕,恢复原本的高姓,后被禁卫离班、桃仁所杀,高云死后被谥惠懿皇帝。慕容超追尊庙号为景宗。

(由于对高云是否属后燕慕容氏一族成员的看法不同,因此有人认为高云是后燕末任君主,也有人把他视为北燕立国君主。)

==============================================

南燕末主慕容超:

慕容超(384年―410年),字祖明,南燕献武帝慕容德之侄,北海王慕容纳之子,十六国时期南燕最后一位皇帝。生于西羌,出身慕容氏破落贵族,曾在长安装疯行乞。东归南燕后被封为北海王,于其叔病逝前被封为太子。即位后多名宗室贵族叛变,他平定国内后游冶无数,奢侈糜费,凌虐宗室大臣,人心离散。后因掠夺东晋边民,引得东晋来攻,角逐失利后据城固守,誓死不降,于城破后被俘,与亲族数千人同被斩首,时年二十七岁。

==============================================

后凉末帝吕隆:

吕隆(?-416年),字永基,籍贯凉州姑臧人,后凉武懿帝吕光之弟吕宝的儿子,十六国时期后凉国君主。公元401年,吕隆的弟弟吕超杀天王吕纂,拥立吕隆,改元神鼎。吕隆即位后,诛杀豪族,树名立威,内外扰攘不宁,人人不能自保。公元403年,在南凉和北凉夹攻之下,吕隆被迫投降后秦,后凉灭亡。后秦皇帝姚兴任命吕隆为散骑常侍,公爵照旧。公元416年,吕隆因与其子吕弼谋反而被诛杀。

======================文史野餐整理======================

前秦宣文帝苻崇

苻崇(?―394年),氐族,略阳临渭(今甘肃秦安)人,前秦高帝苻登之子,十六国时期前秦最后一位皇帝,在位仅四个月。

太元十九年(394年),其父苻登东征后秦,苻崇奉命守卫胡空堡。同年四月,苻崇听闻苻登战败后出逃。六月,苻登被杀,苻崇逃奔湟中即位,改元延初。十月,苻崇遭西秦武元王乞伏乾归驱逐,而投奔陇西王杨定,并与杨定联合对抗西秦。不久遭西秦军击败,与杨定一同遇害,前秦政权灭亡。

=====================================================

后秦末主姚泓:

姚泓(388年-417年),字元子,羌族,南安赤亭(今甘肃陇西西)人,后秦文桓帝姚兴长子,十六国时期后秦最后一位皇帝。

义熙十二年(416年)即位,改元永和。义熙十三年(417年),东晋刘裕率军北伐后秦,姚泓投降,后秦灭亡。后被押解到东晋都城建康,在建康闹市中斩首,时年三十岁。

===================================================

夏平武帝赫连定

赫连定(?-432年),小字直獖,匈奴铁弗部人,大夏武烈帝赫连勃勃第五子,赫连昌之弟,十六国时期大夏国皇帝。赫连勃勃在位时,受封平原公,镇守长安。承光四年(428年),北魏攻克上邽,赫连昌被擒,赫连定逃奔平凉(今甘肃平凉),即皇帝位,改元胜光。胜光四年(431年),赫连定在攻打北凉途中,被吐谷浑所俘,次年,赫连定被解送北魏,处死。

=====================文史野餐整理=========================

宋顺帝刘准:

刘准(467年-479年),即宋顺帝(477年-479年在位),字仲谋,小字智观,南朝宋末代皇帝,宋明帝刘彧第三子(一说为桂阳王刘休范之子)。

元徽五年(477年)七月八日,在萧道成的拥立下即皇帝位。名义上是皇帝,但是权力都掌握在萧道成手中。升明三年(479年),被迫禅位于萧道成。同年五月六日,被杀于丹阳宫,终年十三岁。

====================================================

齐和帝萧宝融:

萧宝融(488年-502年5月2日),即齐和帝(501年-502年在位),字智昭,齐明帝萧鸾第八子 ,东昏侯萧宝卷同母弟,南朝齐最后一位皇帝。

萧宝融初封随郡王,后改封南康王,历任冠军将军、西中郎将、荆州刺史等。中兴元年(501年),萧衍立萧宝融为帝,并发兵攻打萧宝卷。萧衍进入建康后,于中兴二年(502年)将萧宝融接入建康。同年,萧宝融封萧衍为梁王,不久萧宝融便被迫禅位与萧衍,南朝齐至此灭亡。

萧衍即位后,萧宝融被封为巴陵王,居于姑孰。不久,被萧衍派人杀害,时年十五岁,葬于恭安陵,谥号和皇帝。

================================================

梁敬帝萧方智:

萧方智(543年―558年),字慧相,小字法真,梁元帝萧绎第九子,南朝梁末代皇帝(555年-557年在位)。

承圣三年(554年),西魏攻陷江陵,梁元帝遇害。王僧辩、陈霸先商定,以萧方智为梁王、太宰,承制行事。承圣四年(555年),王僧辩被迫拥立萧渊明为帝,以萧方智为太子,改元天成。同年九月,陈霸先袭杀王僧辩,废黜萧渊明,拥立萧方智为帝,改元绍泰,是为梁敬帝。

太平二年(557年),萧方智禅位于陈霸先,南朝梁灭亡。陈霸先封萧方智为江阴王。永定二年(558年),陈霸先派人将萧方智杀害,终年十六岁。

=================================================

西梁末帝萧琮:

萧琮(558年―607年),字温文,西梁宣帝萧詧之孙,西梁孝明帝萧岿之子,隋炀帝皇后萧氏的兄弟,西梁政权最后一位皇帝,585年―587年在位。

萧琮初封东阳王,后被立为太子。开皇五年(585年),萧岿去世,萧琮继位,年号广运。开皇七年(587年),隋文帝征召萧琮入朝,萧琮的叔父萧岩和弟弟萧瓛反叛投降陈朝,隋文帝于是废黜西梁,任命萧琮为上柱国,封莒国公。

隋炀帝继位后,萧琮深受亲近器重,任内史令,改封梁公。后因民间童谣说西梁将要兴盛,遭致隋炀帝忌恨,于大业三年(607年)废萧琮为庶民,同年萧琮去世,追赠左光禄大夫。

==================================================

陈后主陈叔宝:

陈后主陈叔宝(553年11月-604年11月),陈太建十四年(隋开皇二年,582年)至陈祯明三年(隋开皇九年,589年)在位,字元秀,小字黄奴,陈宣帝陈顼长子,母皇后柳敬言,南北朝时期陈朝最后一位皇帝。后主执政共八年,在位期间不理朝政,耽于女色,"陈祯明三年(隋开皇九年,589年),隋军南下,广陵失陷,不久攻破京口并都城建康,陈灭亡。陈叔宝被隋军掳至长安,自此结束了他短暂的帝王生活。

陈祯明三年(隋开皇九年,589年),后主及从属官僚并入隋朝以后,隋文帝在长安修治宅邸,礼遇甚厚。入隋以后,陈叔宝也是经常沉湎酒色,醉生梦死。仁寿四年(604)十一月壬子在洛阳病死,终年52岁。

===================================================

北魏孝武帝元修:

元修(510年―534年),字孝则,北魏最后一位皇帝(532年―534年在位),北魏孝文帝元宏之孙,广平武穆王元怀第三子。532年被高欢立为帝。534年与高欢决裂,高欢带兵从晋阳南下,孝武帝率众入关中投奔宇文泰,十二月被宇文泰毒杀。同年十月高欢另立元善见为帝,迁都邺,北魏从此正式分裂成东西魏。

====================================================

东魏孝静帝元善见:

元善见(524年-552年1月21日),鲜卑族,北魏孝文帝元宏曾孙,清河文献王元怿之孙,清河文宣王元亶之子,南北朝时期东魏皇帝。北魏永熙三年(534年)至东魏武定八年(550年)在位。

北魏永熙三年(534年)十月,经高欢和百僚的详细商议后,决定立元善见为皇帝,即位于邺城东北,改元天平,东魏正式建立,元善见时年仅十一岁。由于年幼,由权臣高欢辅政。高欢权倾朝野,令善见如坐针毡。高欢死后,其子高澄承继父职,权势更大。

武定八年(550年),继任父兄之职的北齐文宣帝高洋见篡魏之时机已到,于次年迫帝禅位于己,改国号为齐,东魏灭亡。北齐封元善见为中山王,邑一万户。禅位后次年被高洋以毒酒毒死,年仅二十八岁。天保三年(553年)二月,北齐上谥号孝静皇帝,将元善见葬于邺县漳河以北。

==================文史野餐整理===========================

西魏恭帝拓跋廓:

拓跋廓(537年―557年),即魏恭帝(554年到556年在位),鲜卑族,汉名元廓,魏文昭帝元宝炬第四子,魏废帝元钦异母弟,西魏最后一位皇帝,也是魏朝最后的皇帝。

大统二十年(554年)即位,去年号称元年,并且复姓拓跋。魏恭帝三年(557年),掌握军事大权的宇文护废掉魏恭帝,立宇文觉为帝,建立北周政权,西魏灭亡。恭帝被封为宋公,不久被杀。

=====================================================

北齐幼主高恒:

高恒(570年8月9日―577年或578年11月),北齐幼主,北齐后主高纬之子,母皇后穆邪利,南北朝时期北齐最后一位皇帝。当时北周不断进攻腐朽的北齐,齐军屡战屡败。高纬便禅位于儿子高恒,改元"承光"。高恒即位25日后,齐京师邺(今河北一带)沦陷,高恒等10余人骑马欲逃往南方的陈朝。高恒见北周大军紧追不舍,这身黄袍他也不敢穿了。便发布文书,将皇位禅让给驻守在瀛州的任城王高湝。高纬父子委派侍中斛律孝卿将禅文和玺绂送给高湝,斛律孝卿却没有将它送给高湝,而是送给了北周武帝宇文邕,以此作为卖身投靠的资本。跟随高纬多年的心腹大臣高阿那肱与北周里应外合,使高恒、高纬一行数十人全被北周俘虏,北齐灭亡。建德七年(578)十月,高纬、高恒等人被宇文邕害死。

====================================================

北周静帝宇文阐:

宇文阐(573年-581年7月10日, 《隋书》作581年7月9日), 即周静帝(579年―581年在位),原名宇文衍,鲜卑族,周宣帝宇文赟长子,母天大皇后朱满月,南北朝时期北周最后一位皇帝。

大成元年(579年)正月,被立为皇太子。二月受父传位登基,改元大象。刘昉、郑译决定以杨坚为辅政大臣(后在李德林提议下成为大丞相)。大定元年(581年),被迫禅位于丞相杨坚,北周灭亡。宇文阐被杨坚降封为介国公。开皇元年(581年),杨坚派人害死宇文阐。宇文阐终年九岁,谥号静皇帝,葬于恭陵。

==================================================

隋皇泰主杨侗:

杨侗(604年-619年),字仁谨,隋炀帝杨广之孙,元德太子杨昭次子,母小刘良娣。隋朝皇帝,在位一年。

大业十三年(617年),隋炀帝巡幸江都,杨侗与段达、元文都、皇甫无逸等,总管留守后方的事宜。大业十四年(618年),宇文化及弑杀隋炀帝。元文都等人共同拥立杨侗为帝,改元皇泰,史称皇泰主或皇泰帝。

皇泰二年(619年),杨侗被迫禅位给王世充,并被幽禁在含凉殿。王世充称帝后,封杨侗为潞国公。一个多月后,王世充派其侄王行本缢杀杨侗。

==================================文史野餐整理===========

唐哀帝李柷:

李柷(892年-908年),原名李祚,唐昭宗李晔第九子,唐朝末代皇帝(904年-907年在位)。

乾宁四年(897年),封辉王。天复三年(903年),授任开府仪同三司、充诸道兵马元帅。天佑元年(904年),唐昭宗遇害后,蒋玄晖假传遗诏拥立李柷即位。在位期间,并无实权,一切政事由朱全忠决策。

李柷在位3年后被废,次年被鸩杀,葬于温陵,终年17岁。后唐明宗李嗣源追谥其为"昭宣光烈孝皇帝",但庙号"景宗"未被采用,故后世称其"唐哀帝"或"唐昭宣帝"。

==================================================

后梁末帝 朱友贞:

朱友贞(888年-923年),又名朱锽、朱瑱,五代时期后梁末代皇帝,太祖朱温第三子 ,朱友珪异母弟。

朱友贞是朱温嫡子,初封均王,担任左天兴军使、东京马步军都指挥使。朱友珪篡位后,被授为东京留守、开封府尹。乾化三年(913年),禁军兵变,诛杀朱友珪。朱友贞遂在东京称帝。他在位期间重用赵岩、张汉杰等无能之辈,在梁晋争霸战争中胜少败多,接连丧失国土,以致国势日衰。

龙德三年(923年),晋王李存勖建立后唐,对后梁发动总攻。朱友贞在唐军攻入东京前夕,命亲信皇甫麟将他杀死,后梁随之亡国。他终年三十六岁,在位将近十一年,后被李存勖追废为庶人。

===================================================

后唐末帝 李从珂

后唐末帝李从珂(885年-937年),本姓王,小字二十三,镇州平山(今河北平山)人,五代时期后唐末代皇帝,明宗李嗣源养子。

李从珂自幼随李嗣源征战,在后唐灭后梁之战中屡立战功。长兴二年(931年)出任左卫大将军,兼西京留守。三年(932年)进位太尉,升任凤翔节度使。四年(933年)晋封潞王。

应顺元年(934年)四月,废黜后唐愍帝后即帝位,改元清泰。清泰三年(936年),因无力抵挡石敬瑭与大辽军队的进攻,自焚于洛阳,终年51岁,葬于徽陵。

=======================文史野餐整理=======================

后晋出帝石重贵:

石重贵(914年―974年),后晋皇帝,石敬瑭养子,942年-946年在位。天福七年(942年),后晋高祖石敬瑭去世,石重贵继位,沿用高祖天福年号,天福九年(944年)七月改元开运。石重贵不肯向契丹称臣,契丹攻后晋,开运三年十二月(947年1月)占开封,后晋灭亡。他在位只有4年,国破后被俘送往契丹,北宋开宝七年,辽保宁六年(974年)病死,终年61岁,葬于今辽宁省朝阳县。

====================================================

后汉隐帝 刘承佑:

后汉隐帝刘承佑(公元930年3月28日―公元951年1月2日),沙陀族,后汉最后一位皇帝,高祖刘知远和李皇后之子。公元948年―公元950年在位,后汉高祖乾佑元年(公元948年),刘知远死后,刘承佑即位,沿用后汉高祖年号乾佑,在位时期大权旁落,后诛杀权臣,引发了郭威叛乱,乾佑三年(公元950年),叛军攻开封,刘承佑被杀,后汉亡,时年21岁。定谥曰"隐"。葬于许州阳翟县之颍陵。

====================================================

北汉末帝刘继元:

刘继元(?―991年),本姓何,五代时期北汉君主,被辽朝册封为英武帝,世祖刘旻外孙,睿宗刘钧外甥、养子。少主刘继恩弟。其母刘氏为刘旻之女。

北汉天会十二年(宋开宝元年,968年)刘继恩为侯霸荣刺杀后,刘继元被司空郭无为迎立为帝,继位后即缓和与辽朝间的紧张关系。刘继元为人残忍嗜杀,动辄将忤逆他的臣属灭族。广运六年(宋太平兴国四年,公元979年),宋朝在将南汉并入版图之后,再度决意北伐,由宋太宗赵光义亲征,宋军攻势猛烈,辽援军亦被击退,五月初六日刘继元投降,北汉亡。

投降后被任命为右卫上将军,封彭城郡公。宋太平兴国六年(981年),进封为彭城公。雍熙三年(公元986年),再被任命为保康军节度使。淳化二年十二月十八日(公元992年1月25日)去世,追赠为中书令,追封为彭城郡王。

======================================================

后周恭帝柴宗训:

柴宗训(953年9月14日―973年4月6日),后周世宗柴荣第四子,五代时期后周最后一位皇帝。

显德六年(959年)六月癸未日,制授特进左卫上将军,封梁王,食邑三千户,实封五百户。 周世宗于同年六月病死,他于同月甲午日继位,沿用周太祖年号"显德"。柴宗训即位时,年仅七岁,由符太后垂帘听政,范质、王溥等主持军国大事。柴宗训在位期间,特别重用殿前都点检赵匡胤。显德七年(960年),柴宗训被迫禅位给赵匡胤,后周灭亡。赵匡胤登基后,降封柴宗训为郑王,迁往房州。赵匡胤颁布圣旨优待帝母子,赐柴氏"丹书铁券"(免死金牌),保证柴氏子孙永享富贵,即使犯罪也不得加刑。

北宋开宝六年(973年)逝世于当房州,终年仅20岁,赵匡胤闻之震恸,素服发哀,辍朝十日,谥曰"恭皇帝"。

=================================================

南吴睿帝杨溥:

杨溥(900年-938年12月23日),南吴太祖杨行密四子,南吴烈祖杨渥、南吴高祖杨隆演之弟,五代十国时期南吴君主。920年(武义二年)杨隆演去世,杨溥为徐温所迎继吴王位,921年,改元顺义。927年(顺义七年),即皇帝位,改元乾贞。南吴于杨隆演及杨溥在位时,军政大权皆操之在徐温、及其养子徐知诰(李昪)父子之中。937年(天祚三年),杨溥禅位徐知诰,南吴灭亡。杨溥被徐知诰上尊号为高尚思玄弘古让皇,938年(升元二年)杨溥去世,谥号睿皇帝。

====================================================

南唐后主 李煜:

李煜(937年―978年),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祖籍彭城(今江苏徐州铜山区),南唐最后一位国君。

开宝八年(975年),宋军攻破金陵,李煜被迫降宋,被俘至汴京(今开封),封为右千牛卫上将军、违命侯。太平兴国三年(978年)七月七日,李煜死于汴京,世称南唐后主、李后主。

=====================================================

南汉后主 刘鋹:

刘鋹(942年-980年),原名刘继兴,南汉中宗刘晟长子,五代十国时期南汉君主。南汉乾和十六年(958年),刘晟去世,刘继兴继位,改名刘鋹,改元大宝。

南汉大宝十三年(宋开宝三年,970年),宋朝派潭州防御使潘美攻南汉。南汉大宝十四年(宋开宝四年,971年),刘鋹纵火焚毁宫殿、府库,准备逃亡入海;还没出发,宦官与卫兵就盗取船舶逃走,刘鋹投降,南汉亡。宋太祖赵匡胤赦免刘鋹,并任命其为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太保、右千牛卫大将军,封恩赦侯。

开宝八年(975年)改命左监门卫上将军,封彭城郡公。宋太宗即位,再改封其为卫国公。太平兴国五年(980年),去世,被赠授太师,追封为南越王,史家习称其为南汉后主。

=======================================================

前蜀后主 王衍:

王衍(899-926年5月2日),初名王宗衍,字化源 ,许州舞阳(今河南舞阳县)人。五代十国时期前蜀最后一位皇帝,前蜀高祖王建第十一子,母为徐贤妃。

同光三年(925年),后唐庄宗李存勖遣魏王李继岌、郭崇韬等发兵攻打前蜀,王衍带着棺材,自己绑缚着出降后唐,前蜀灭亡。后来,王衍在被送赴洛阳途中,李存勖遣人将他和他的亲族一起杀害,时年二十八岁,后被封为通正公。

===================================================

后蜀后主 孟昶:

孟昶(chǎng)(919年―965年7月12日),初名孟仁赞 ,字保元 ,后蜀高祖孟知祥第三子,五代十国时期后蜀末代皇帝(934年-965年)。

明德元年(934年),孟知祥去世,孟昶即位。他诛杀了恃功骄横的大将李仁罕,满朝慑服。又攻取秦、凤、阶、成四州,尽有前蜀之地。在位三十二年,适逢中原多故,境内少有战事,经济发展,但孟昶本人亦颇为奢侈淫靡。广政二十七年(964年),宋太祖赵匡胤派王全斌等伐蜀。次年,孟昶降宋,被俘至京师,拜检校太师兼中书令,封秦国公。旋卒,追赠尚书令、楚王,谥号"恭孝"。

===================================================

宋钦宗赵桓:

赵桓(1100年―1156年),宋朝第九位皇帝,北宋末代皇帝,宋徽宗赵佶长子,宋高宗赵构异母兄。在位1年零2个月。

大观五年(1111年)立为太子,宣和七年(1125年),拜开封牧,不久受宋徽宗禅让登基,改元靖康。他听信奸臣谗言,罢免了李纲。金兵围攻汴京无力抵抗。靖康之变时被金人俘虏北去,南宋绍兴26年(1156年)驾崩于燕京,终年57岁,葬于永献陵。

========================文史野餐整理=======================

宋幼主 赵昺:

赵昺(1272年-1279年),南宋朝最后一位皇帝,宋末三帝之一。赵昺是宋度宗第三子,宋恭帝、宋端宗的弟弟,曾被封为信国公、广王、卫王等爵位。1278年4月在冈州即皇帝位,改元祥兴。

1279年3月19日,南宋朝与蒙元在崖山展开决战(史称"崖山海战"),宋军被元军击败,元军随后包围崖山,左丞相陆秀夫眼看"靖康之耻"又要重演,遂背时年8岁的赵昺在广东崖山(今新会崖门)跳海而死,南宋在崖山的十万军民也相继投海殉国,宋王朝覆亡。

====================================================

辽天祚帝耶律延禧:

耶律延禧(1075年6月5日―1128年),字延宁,小字阿果,辽道宗耶律洪基之孙,辽顺宗耶律浚之子,母贞顺皇后萧氏 ,辽朝最后一位皇帝,在位25年。天庆四年(1114年),女真族起兵反辽,辽军屡战败北,保大五年(1125年),辽朝灭亡,耶律延禧被金兵俘后病死(一说被金人所杀),终年54岁,葬于显陵附近。

===================================================

西辽末帝耶律直鲁古:

耶律直鲁古(?―1213年),西辽末代皇帝,契丹族,西辽仁宗耶律夷列次子。1178年―1211年在位。天禧三十四年(1211年),耶律真鲁古外出游猎时,被蒙古降将、乃蛮王屈出律以伏兵八千擒之,被迫让位。1213年郁郁而终。

==================================================

金末帝完颜承麟:

完颜承麟(?-1234年2月9日),金朝末代皇帝,女真名呼敦。金世祖完颜劾里钵的后代,原为金朝将领,天兴三年正月戊申(儒略历1234年2月8日),金哀宗不欲做亡国之君,遂将帝位传予他。于下旨传位翌日举行即位大典,但大典未及完成宋蒙联军已攻入城内。完颜承麟唯有草草完成大典立刻带兵出迎,后死于乱军之中。据史学家推测,完颜承麟在位时间不足一个时辰,为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短的皇帝。

=========================文史野餐整理=====================

夏末帝李睍[xiàn]:

李睍[xiàn](?―1227年),西夏神宗李遵顼之孙,西夏献宗李德旺之侄,清平郡王之子,西夏最后一位皇帝。

公元1227年春,蒙古军进围都城中兴府,李睍坚守半年后,因城中粮食用尽,军民大批得病,又遭强烈地震,城中宫室都被震塌,只得于农历六月向成吉思汗奉上祖传金佛和金银财宝请降,要求宽限1个月再献城。

李睍向蒙古请降后不久,农历七月,成吉思汗去世,密不发丧,以免西夏反悔。李睍投降后按照成吉思汗遗嘱被杀,蒙古军将领察罕努力使银川避免了屠城的命运,并入城安抚城内军民,城内的军民得以保全, 西夏灭亡。

====================================================

北元末代皇帝孛儿只斤·脱古思帖木儿:

北元末代皇帝,蒙古帝国第十七位大汗(1378年-1388年在位)。因为他的年号为天元,又称为天元帝。《蒙古源流》和《新元史》等史料记载他是元昭宗爱猷识理达腊(的弟弟;明朝史籍则记载他是爱猷识理达腊的儿子。

最后在捕鱼儿海(今内蒙古贝尔湖)被明军击溃,出逃时为元世祖忽必烈之弟阿里不哥的后裔也速迭儿所杀。

======================文史野餐整理=======================

夏后主明升:

明升(1356年―1416年),湖北随州人。大夏国末位皇帝,夏太祖明玉珍之子,继位时年方十岁,改元"开熙"。公元1366年~1371年在位,时大夏朝廷大臣们不和,由其母彭氏垂帘听政。明太祖朱元璋登基后扫荡各路割据势力,大夏国也遭到打击。明玉珍被明太祖朱元璋降封为顺皇帝归义侯。洪武五年(1372年),朱元璋将明升迁徙到高丽。 明升娶高丽总郎尹熙王之女为妻,后育有四子,从此在朝鲜半岛代代相传。

======================================================

明思宗朱由检:

朱由检(1611年2月6日—1644年4月25日),明朝第十六位皇帝。明光宗朱常洛第五子,明熹宗朱由校异母弟,年号崇祯(1627年-1644年),后世称为崇祯帝。

朱由检继位后大力铲除阉党,勤于政事,生活节俭,曾六下罪己诏,是位年轻有为的皇帝。惜其性多疑,无法挽救衰微的大明皇朝。在位期间爆发农民起义,关外后金政权虎视眈眈,已处于内忧外患的境地。1644年,李自成军攻破北京时,于煤山自缢身亡,终年34岁,在位17年。朱由检死后庙号怀宗,后改毅宗、思宗。

=====================================================

永历帝朱由榔:

朱由榔(1623年11月11日-1662年6月1日),南明最后一位皇帝。 明神宗朱翊钧之孙,桂端王朱常瀛之子。1646年至1662年在位。年号永历,史称永历帝。

隆武二年(1646年)在广东肇庆称监国。同年十一月十八日宣布即皇帝位,改第二年为永历元年。朱由榔倚仗大西军余部李定国、孙可望等在西南一隅抵抗清朝,因此维持时间较长。永历十五年(1661年),清军攻入云南,朱由榔逃到缅甸曼德勒,被缅王收留。后来吴三桂攻入缅甸,缅王将其献与吴三桂,永历十六年(1662年)6月在昆明被绞死,终年40岁,在位16年。葬于贵州都匀高塘山永历陵。

========================文史野餐整理======================

吴周吴世璠:

吴世璠(1666年?-1681年),吴三桂之孙、吴应熊的嫡长子。他是吴周第二任皇帝。

康熙十七年(1678年),吴三桂称帝,不久病死。吴世璠继位吴周皇帝,年号洪化,退据贵阳,吴世璠年幼,军心涣散,败逃昆明。

康熙二十年(1681年),定远平寇大将军赵良栋、彰泰、赖塔等从蜀、黔、桂三路入滇,十月中旬,城内粮食不继,文武纷降。昆明城破,守将胡国柱阵亡,郭壮图自杀,吴世璠自刎,妻子郭皇后投缳,残部6700余人投降。吴世璠的首级及夏国相、马宝等人被押解到北京。

=======================================================

清逊帝(宣统)爱新觉罗·溥仪:

爱新觉罗·溥仪(1906年2月7日—1967年10月17日),清朝末代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皇帝,也称清废帝或宣统帝。醇贤亲王奕譞之孙,载沣长子,母亲苏完瓜尔佳·幼兰。1909年到1912年、1917年7月1日到1917年7月12日两次在位。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1912年2月12日被迫退位,清朝统治结束。九·一八事变之后在日本人控制下做了满洲国的傀儡皇帝,年号康德(1934年—1945年),所以又称“康德皇帝”。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8月17日,溥仪在沈阳准备逃亡时被苏联红军俘虏,被带到苏联。1950年8月初被押解回国,在抚顺战犯管理所学习、改造。1967年10月17日,溥仪因肾癌在北京逝世,享年61岁。先葬于八宝山,后迁于清西陵内崇陵(光绪陵)附近的华龙皇家陵园。

中国古代各政权末代皇帝的结局?

电影末代皇帝剧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