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摄这部影片,英国女王都无法参观紫禁城,经典电影《末代皇帝》

溥仪的命运是生来注定的,而这个注定的命运对于他来说有太多不公平的地方。命运也从来没有给他选择的余地,哪怕他迈入暮年的时候,也要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榜样,成为做面子工程的招牌。这让人不禁想起了南唐后主李煜,虽然李煜的帝国版图与溥仪没有什么可比之处。但同是亡国之君,世事变迁,物是人非,只能空流泪。

拍摄这部影片,英国女王都无法参观紫禁城,经典电影《末代皇帝》

回顾溥仪的一辈子忍不住思考人的一生其实是多么的和气渺小,帝王的命运在历史洪流中也只不过是惊涛骇浪中的一夜扁舟。想想有人每每夸夸其谈要如何干一番惊天地的大事情,可是真实在历史中经历大事的人们,往往只是史海中的木偶。 剧中溥仪数次呼唤开门,但是人生的大门总是一次次紧闭,连条缝隙也没能留给他。心爱的人更是一个个被一些不认识的人送走,幼时的奶妈、自己的妻子还有仰慕的老师,包括自己的灵魂在内仿佛都不见了,无论怎么呼喊都回不来了。

这种无何奈何的感觉其实是从一开始就为他设定好了的。历史并没有如果,即使他最后剪下了自己的辫子;即使他热爱西方文化,博览群书;即使他积极向上,想要好好地生活。可是他来的太迟,他只是历史开的一个玩笑。 就像他自己说的,戏都演完了,为什么迟迟不落下帷幕?内忧外患的清王朝从他还牙牙学语时已经气数已尽。不可能完成之任务。看过阿来的尘埃落定中那个土司的儿子一样,他们站在了历史的分界线。悲剧在开始就为他披上暗黑色的晚礼服。

拍摄这部影片,英国女王都无法参观紫禁城,经典电影《末代皇帝》

真的很佩服伯纳多·伯图鲁奇,他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用为数不多的几个画面,展示了可以说是中国近代最为神秘的人的整个人生。幼年时期的轻狂自信,少年时期的理性追逐,成年时期的无奈坎坷,晚年时期历尽沧桑经历各种曲折后的平淡宁静。那个在缓和平静对话中的溥仪总是让你体会到一种无奈,而这种无奈中观众也在感悟自身,其实这就是人的共同性。虽然我们生而自由,生来平等,却又被无处不在的枷锁给束缚。溥仪的人生其实也是那个时代无数中国人的缩影、映射。皇帝如此,那个兵荒马乱时代的国人又何尝不是在烈火中煎熬? 最为憾人的一幕是在东北监狱里改造溥仪的监狱长,被满街的红小兵揪斗的场景的时候,溥仪不顾一切的冲上去,想要去证明这个人是有多么的热爱革命,他怎么可能会是反革命的呢?接着镜头就切到了他和监狱长四目相对,但又默默无言的画面,红小兵问他说,你是谁?他默然回答道我只是一个花匠。最后他被无情地推到,剩了一句话,"要革命,跟我走;不革命,滚他妈的蛋!"荒唐的年代,荒唐的人。满是红色的翻滚,谁也想不到,映衬在伟大领袖画像下的,倒在泥淖中的竟是一个帝王。

拍摄这部影片,英国女王都无法参观紫禁城,经典电影《末代皇帝》

而皇帝还是在的。最后的那只蝈蝈,也许能证明他曾是一个皇帝的蝈蝈,从一开始就在,很人性的东西,也许只有那些看来不经意的,才最后能证明我们的存在。片子可贵在于,我们活着的人,也许更趋向与一个外国人,看待我们中国人该去抓住些什么。溥仪从幼年的无知,到少年在无助中彷徨,从溥杰口中他知道自己大势已去,孩子的好胜心,让他无法接受这个残酷的现实,一切都是紫禁城这个自己所处的地方,只不过一般人,在上演着中国那个时代最后的一场大戏。而蒙在鼓里的就是他自己。青年时代的他为了失去的皇位、爱妃、最重要的是一个男人的尊严痛苦,希望通过一切努力拿回属于自己的东西。可是历史是,那些在他出生时本就不再属于他了。他只是一群不愿意接受现实的阿西里(乱世佳人中斯嘉丽一直爱的那位美国南方没落后不愿意接受现实的奴隶主)推举出来的主角。

一切都结束在了慈禧这个清王朝最后的实权派的改革失败中了。这些个人欲折磨着年青的溥仪,他无法自拔,就像我们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多少人为了金钱、女色、汽车、洋房无法得到而每天在痛苦中哀嚎?然而成就这一切就必然带来幸福么? 最后他的皇后被折磨的不成人样的时候,他哭了,泪水缓缓的留下他疲惫的眼眶,这时他是那么绝望。曾经听过百家讲坛说李煜凄惨的后半生,赵光义多次当着李煜的面奸淫他最爱的一个妃子,并要求一群画师现场绘画。让我想起了看人与自然的过程。对于失权者的迫害是人们使劲全力握有权力的动力。这也是西方国家与中国本质的区别,一个美国官员谢幕后不用过多担心政治迫害,这也使他不会在台上总想着如何铲除异己。这也是人权的理念。

拍摄这部影片,英国女王都无法参观紫禁城,经典电影《末代皇帝》

看末代皇帝中时时刻刻体现出导演的人文情怀,红色历史中激动的东西被淡化,却又不是的被激荡起来,审讯溥仪中突然的嚎叫、批斗中众红卫兵的踢打辱骂,激动的口号舞蹈,这一切好像离我们很遥远了,可是,这一切就在昨天。明天呢,我们是否能建立一个实质意义上的法治国家,保护甚至包括溥仪在内的所有人,不要有恐怖和无奈,真实的平等。其实剧中的溥仪已经是一个灌输无数西方理念的溥仪了。

最后那个类似老顽童的人出现在曾经决定中国命运的地方,面对一个孩子的提问,用一只幻化的蟋蟀说明了自己的一整个人生。人生就是那笼中的蟋蟀,返璞归真这就是境界。那虫儿不在是当初那只,但是他却还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