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房推銷員售卡拿提成 會員未買私教課遭諷刺!

健身房推銷員售卡拿提成 會員未買私教課遭諷刺!


健身房推銷員售卡拿提成 會員未買私教課遭諷刺!


“不辦一張健身卡,感覺自己似乎脫離了時代。”作為健身房的老顧客,上海市民胡先生每週至少健身3次。

早在2009年10月1日,國務院《全民健身條例》開始實施,並將每年的8月8日定為全民健身日。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健身已慢慢成為一種流行的生活方式,健身房也如雨後春筍般迅速發展。

公開資料顯示,我國健身房數量自出現以來一直保持較高的增長,從2010年近3300家增至2017年的5000多家,預計2018年我國健身房數量將達到5800多家,會員人數有望進一步突破1000萬人。

有專家認為,《全民健身條例》出臺滿9年了,但國家層面一直沒有制定配套實施細則。對於健身活動站點和體育俱樂部,條例只是作了原則性的規定。迄今為止,全國僅北京市體育局在十多年前發佈過《北京市健身房安全管理規範》(試行),其他地方的健身房基本上處於無法可依的狀態。“由於法律的缺失,看似繁榮的健身市場卻蘊含了隱憂。很多健身房的經營可謂亂象叢生,健身教練的資格證也是五花八門”。

“小區附近新開了一家健身房,一年只要1600元,太划算了!”廣州白領小美喜滋滋地與同事分享這則好消息。

由於平時工作忙,小美經常不按時吃飯,動不動就暴飲暴食,身材完全走了樣。看著朋友圈一大波秀身材的動態,心裡難免失落。這次,小美痛下決心開始健身之路,並爽快地交錢成了健身房的VIP會員。

“器械智能、環境優美、課程豐富,可免費體驗三天……”看著健身卡推銷員遞過來的宣傳單,有一種“撿了大便宜”的感覺。然而,小美高興沒幾天,微信群的一條消息打破了她內心的平靜:“健身房的會員們注意啦,1600元的年卡只是初級會員,每天只能下午三點到四點進行鍛鍊,其他時間都不可以。”吃驚之餘,小美撥打電話聯繫健身房,得到的答覆也是一樣。

“為什麼當時付款的時候沒說,合同上也沒有寫,這不是欺騙消費者嗎?”在小美的質問下,銷售員告訴她,想要全天不限時鍛鍊,就必須升級為高級會員,高級會員是3600元一年。

“本來想健身,有個好身體和好心情,這下好了,健身不成還添堵。”跟小美有相同遭遇的,還有一百多名健身愛好者。但是考慮到錢已經付過了,很多會員都選擇不計較,就當買個教訓。

記者從小美處瞭解到,在辦卡之初,銷售人員並沒有明確告訴她這些限制條件。“當有會員提出要退卡時,銷售人員才提示合同背面有一行小字,寫著退卡要收取30%的違約金,之前壓根沒有注意到。”小美瞬間有種被忽悠的感覺。

記者採訪發現,地鐵口、商場口、小區……但凡人口密集的地方,總是時不時能看見一些健身房推銷員在派發傳單。

“想要把健身卡賣出去,一定要執著。”3年前開始接觸健身行業的小邱是名推銷員,通過這些年和健身行業的親密接觸,他對這一行的各種潛規則已熟稔於心,從最開始的一無所有到現在月收入過萬元,靠的就是賣健身卡。最高峰的時候,他一天說服近百人辦卡。

小邱還透露,有些健身會所會搞虛假宣傳,店內的實際情況並不如宣傳資料上那麼光鮮,很多效果圖片都是從網上找的,通過設計人員進行排版美化,給人一種“高大上”的感覺,進而引誘消費者辦卡。

業內人士告訴記者,一家健身會所開業三四十天,銷售額往往可達200萬元到300萬元。如此高的銷售額,功勞全在銷售員身上。對於銷售員來說,基本工資很低,收入基本靠賣卡的提成,所以他們會以高額折扣優惠、誇大宣傳服務質量等為誘餌吸引消費者辦卡,以此拿到高工資。“90%的健身會所都有門禁,會員需要打卡進入,有的還會採取攝像頭拍照的形式驗證持卡人是否是會員本人,防止有人私下外借。這是在保障他們的生財之道,讓更多人辦卡,他們才會賺到更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