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位曾被質疑「教育出了問題」的虎媽,她的哈佛女兒後來怎樣了?

還記得那個在美國引發軒然大波的華裔母親,虎媽蔡美兒(Amy Chua)嗎?

2011年,她因為《虎媽戰歌》引起一場關於中西教育大討論。她得到很多稱讚——嚴格管教,孩子才能成功;她也收穫很多質疑——書中說的成功,多為外在功名,如學習成績、上名校、高收入等,過於世俗功利。

那位曾被質疑“教育出了問題”的虎媽,她的哈佛女兒後來怎樣了?

在蔡美兒的《虎媽戰歌》第一章"中國媽媽"裡,虎媽提出了以下幾點:

我從來不允許女兒Sophia(大女兒)和LuLu(小女兒)做的事情:

• 在外面過夜

• 參加男女玩伴聚會

• 參加校園戲劇演出

• 抱怨不能參加校園戲劇演出

• 看電視或玩電腦遊戲

• 選擇自己喜歡的課外活動

• 任何一門功課的學習成績低於“A”

• 任何一科拿不到第一名(體育和戲劇除外)

• 演奏除鋼琴或小提琴以外的樂器

• 在某一天沒有練習鋼琴或小提琴

那位曾被質疑“教育出了問題”的虎媽,她的哈佛女兒後來怎樣了?

面對媽媽的高壓,兩個女兒出奇地團結,她們經常竊竊私語,指責媽媽:“她真是神經錯亂”,然後一邊偷著樂。

虎媽毫不在乎,她說:“我的目標,是做一個為你們的未來著想的媽媽,不是要討你們的喜歡。”

我被虎媽養大,她的方法是成功的

7年過去了,當年團結“對抗”媽媽的兩個女兒也已經長大。

他們怎麼樣了?真的像媒體評價的那樣一敗塗地嗎?

虎媽的大女兒Sophia在哈佛畢業之後,攻讀耶魯法學研究生,同時加入美國陸軍。

小女兒考上哈佛大學藝術歷史系。

那位曾被質疑“教育出了問題”的虎媽,她的哈佛女兒後來怎樣了?

今年,《紐約郵報》報道了她的小女兒Lulu現在的情況,標題就是:我是虎媽養大的,她的方法是成功的。

LuLu今年22歲,是哈佛大學四年級學生。雖然她今年即將畢業,但是她對學業毫不放鬆,目前她已經完成了一個90頁的關於美國猶太人身份的論文,以及10頁的關於伊朗的前王室政權的論文。她的GPA是3.9。LuLu說:“自己已經準備好離開學校進入社會,她感謝虎媽的教育。”

那位曾被質疑“教育出了問題”的虎媽,她的哈佛女兒後來怎樣了?


那位曾被質疑“教育出了問題”的虎媽,她的哈佛女兒後來怎樣了?

虎媽的女兒Lulu

我將來也一定會是個虎媽

進入大學後,很多同學得知LuLu的背景以後對她感到好奇,但是她並不覺得生活在母親的陰影下。

“我覺得自己完全正常。”她說,“我不認為我自己重要到很多人會注意的程度。”

“我真的是一個很好的小提琴演奏者。在哈佛,我任何事情都不是最好的。這裡到處都是天才。但是我不會去假裝什麼。我覺得我得到了我應得的,因為我自己非常努力了。”

自從踏進哈佛大學的校園,父母就完全不再管她。LuLu回憶說,她父母把她送到宿舍就告訴她,“我們不會干涉你的生活了。”而中學的磨練讓她準備好了哈佛的生活。

“現在的生活比中學更放鬆。”她現在沒有男朋友。“我出去玩。我有很多朋友。這裡絕對是拼命學習,拼命玩的狀態。”

LuLu回顧大學生活,她對她母親的嚴厲教育有了新的理解:“人們認為嚴厲的家長教育會讓小孩缺乏自信,因為沒有父母不斷的讚揚。但是我覺得我自己比一些人自信很多,因為我的自信是自己爭取來的。我的母親給我了贏得自信心的工具。我將來一定會是個虎媽。做要求高的父母並不總是壞事。有時候這只是意味著你真的對自己的孩子有信心。”

那位曾被質疑“教育出了問題”的虎媽,她的哈佛女兒後來怎樣了?

姐姐Sophia,虎媽蔡美兒,妹妹LuLu

不少讀者普遍對《虎媽戰歌》這本書有很大的誤解和偏頗。

如蔡美兒自己所言,該書並非一本自以為是、居高臨下的育兒手冊,而是記憶和回顧。

其次,大家只看到虎媽在督促孩子學習時的不近人情,卻沒有注意到母女之間親密和信賴的關係。

“虎媽”不僅是“虎”,更要有“虎”的資本。

如果不具備這些條件而盲目照搬蔡美兒的嚴苛,帶來的只會是矛盾和對抗,以及其它後患無窮的心理問題。

父母是孩子的role model

蔡美兒的父親蔡少棠在麻省理工取得博士學位後赴普渡大學任教。這位老派的知識分子以傳統模式對待4名女兒,比如:在家不說中文會被打手板、每天都要練習數學和鋼琴、考第二名被認為是丟臉的。

不僅如此,父親下班回家時,孩子們要恭恭敬敬地遞上拖鞋。朋友們認為蔡美兒的童年生活很恐怖,但她自己卻說,外人永遠看不到全部。

蔡美兒說:“父親每晚工作到凌晨3點,從他身上,我汲取了奮發向上的力量和信心。”

在父親的楷模作用下,蔡家3個女兒全部考入哈佛、耶魯。最小的妹妹蔡美音天生患有唐氏綜合症,縱然如此,父母仍然要求她“在能力所及的情況下做到最好”。

目前在沃爾瑪工作的蔡美音在殘奧會勇奪2枚金牌,仍在練習鋼琴。

在一個精英家庭中,父母是孩子的role model,要求孩子做的事情自己要先能做到,這樣的家長才能贏得孩子的尊重和服氣;相反的,如若一位母親以虎媽的標準來苛求孩子,自己卻不學無術,孩子心中升不起信念,只有牢騷和疑惑,又怎麼能達到與蔡美兒一樣的教育效果。

與孩子的親密關係是牽制的基礎

蔡美兒的父親並非一位只會懲罰孩子的家長。他會興奮地帶孩子們去品嚐墨西哥玉米麵豆卷、邋遢喬辣汁肉末三明治,更別提那些野營、滑雪、捉螃蟹的開心時光了。

同樣的,蔡美兒對待女兒也是事必躬親、嘔心瀝血。她總是提到,全家人如何一起趴在床上讀書、一起打迷你高爾夫球、一起做有創意的中國菜;丈夫帶領一家人騎車旅行,教孩子們游泳、玩撲克、朗讀文學作品。

那位曾被質疑“教育出了問題”的虎媽,她的哈佛女兒後來怎樣了?

姐姐Sophia,虎媽蔡美兒,妹妹LuLu

大女兒Sophia初學鋼琴時,老師要求上課時家長作陪。蔡美兒陪著女兒學完了“鈴木音樂教程”的全部內容,回到家再盯著孩子練琴至少90分鐘,非但沒有發出“陪讀的媽傷不起”的哀嚎,反而慶幸自己也沾光惡補了音樂理論。

不僅如此,她對孩子彈過的每一首曲子,參加的每一場演出,經歷的每一位老師如數家珍。

看得出,蔡美兒在家庭教育上投入了超凡的時間和精力,甚至於,在Sophia10歲時,原本對音樂不甚瞭解的蔡美兒已然成了行家。

她每天花上一個鐘頭兼任樂隊預演的指揮官,帶領一大群孩子從發音到節拍到力度反覆練習莫扎特。用她自己的話說,演出完後精疲力竭。

要知道,作為一位又教學又出書又擔任多份顧問工作的女性,能夠做到如此高質量的陪伴是有多麼不容易。

她說,因為知道孩子們不會記仇,所以才敢在言語上激勵她們。Sophia和LuLu會一邊議論母親神經錯亂,一邊偷著樂、蔡美兒允許LuLu捏住自己的鼻子5分鐘以出口惡氣……只有在良好的母女關係中才會有上述一幕,而並非外界理解的敵對和憤恨。

如同索菲亞在公開信中寫到的:

外界很難真正瞭解我們家庭的實況,他們聽不到我們彼此的談笑聲,也看不到我們享用炒飯加漢堡的美食的場景,更無法想像一家四口加上兩隻小狗,擠在一張床上為下載哪些電影爭論不休的有趣畫面。

與孩子的親密關係是牽制的基礎。然而我看到的卻是,在眾多家庭中,父母之嚴苛不輸虎媽,但卻沒有建立起像虎媽家一樣的親子關係。不講前提,一味加壓的後果是,孩子的牴觸心理越來越重,最後連話都不願意說一句了。

每一種教育方式都沒有絕對的好和壞,要看用在什麼孩子身上。每個孩子都是一個個體,有自己獨特的天賦秉性,父母要根據自己孩子的特點來進行家庭教育。“虎媽”蔡美兒之所以能把兩個孩子都送進哈佛,並且得到兩個女兒的認可和感激,正是因為她選擇了適合她的孩子的教育方式,在孩子還無法自控的年紀,教會了孩子自控,培養了孩子的毅力,以至孩子長大後不但變得優秀,而且對母親充滿感激。

不管父母採取什麼方式教育自己的孩子,有一點是不能忽略的,那就是給孩子無條件的愛。父母對孩子的學習可以要求嚴格,但同樣要關心孩子、支持孩子,尊重孩子,這樣在孩子長大成人後,回憶裡不只有嚴厲的教育,更有家庭的溫馨,這樣的孩子性格才會更健康。

你怎麼看待虎媽教育呢?歡迎各位家長在下方留言探討。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微信公眾號:91讀好書(ID:jiuyaoduhaoshu)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