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教改教張作霖對東北教育事業功不可沒,看看他的貢獻有多大

張作霖出身貧苦,行走於綠林,一介武夫,但是他卻十分敬仰有文化的人,認為自己的墨水少,十分注重教育。自他主政東北期間,是東北教育發展的黃金時期,有人評價他“知用民財,培養人才……是國內其他軍閥所不及”。

興教改教張作霖對東北教育事業功不可沒,看看他的貢獻有多大

張作霖

1915年,張作霖擔任奉天城內第29師師長時,便上書中華民國大總統袁世凱,專門指出當時奉天教育存在的種種弊端,並提出了整頓的措施。張作霖在條陳中指出,奉天辦學存在兩大弊端:一在糜費過多,得不償失;二是教授不得其人,僅是坐擁虛名,缺少實際才幹。另外,他還提到,辦學偏厚於高等小學,忽視初等小學,使師範畢業者不願到初小就教

1916年張作霖出任奉天省長10月28日訓令各縣知事立即增加教育經費,要求各縣每年的教育經費務佔全縣歲出總數的40%,並將此標準作為考成各縣知事政績的內容之一。1918年12月,他再次重申學款應占歲出40%的標準,並嚴訂落實辦法,如“今後各縣知事仍不實行辦理,即以廢弛學務論,照地方興學考成條例予以相當之處罰”。

1917年1月9日又以個人名義致電教育部,請於奉天省設立高等師範學校:隨後又直接給教育總長髮去諮文,進一步強調在奉省設立高等師範學校的必要性,並表達了舉辦高師的迫切心情。由於張的積極爭取,奉天國立高等師範學校終於於1918年12月1日正式成立。

1918年12月,他再次重申學款應占歲出40%的標準,並嚴訂落實辦法,為防止挪用、侵佔教育經費的情況發生,張作霖還建立了視學制度,督派專員赴各縣調查教育經費的使用情況。

1923年,張作霖時任奉天省長兼財政廳長王永江籌辦東北大學。那大片的校園用地是省政府劃撥的,建築和教學設備所耗費的280萬大洋,則是他苦心經營東北多年積攢下來的。校舍以及附屬的工廠和植物園共900畝土地,校園面積為全國之冠!東北大學當年師資力量碾壓北大清華,辦學經費每年高達160萬元,而在當時北大一年的經費也就只有90萬,南開只有40萬,清華也只有120萬。

興教改教張作霖對東北教育事業功不可沒,看看他的貢獻有多大

為了發展東北經濟,增強實力,張作霖還向日本、美國、英國、法國、德國、比利時、奧地利、瑞士等國派送理科、工科、機械科等各類留學生600人,並每年自掏腰寶幾十萬用於留學生經費。這些人員學成回國後,由教育廳逐一考察學生,酌情提出任用意見,經張作霖親自審查批准任用,基本上都被分配到重要部門,為奉省的經濟建設作出了重要的貢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