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1 越王勾踐能吞滅吳國,這個人“功不可沒”,最後身死,卻大快人心

當越國的軍隊將夫差團團圍困於姑蘇山上,勾踐終於得以一雪前恥,然而為他帶來這一切的最大功臣,不是文種,不是范蠡,而是吳王的親信大臣,太宰伯嚭!

越王勾踐能吞滅吳國,這個人“功不可沒”,最後身死,卻大快人心

伯嚭

伯嚭的父親名叫郄宛,是楚國的大臣,由於軍功卓著,官至左尹。少傅費無忌十分記恨他的才能,於是挑唆令尹子常殺死了他。伯嚭為了避難,逃往吳國,投奔到伍子胥門下。此時的伍子胥與伯嚭可謂是同病相憐,不僅收留了他,還將他舉薦給了吳王闔閭。後來伯嚭慢慢被吳王重用,到了夫差時期,伯嚭被封為太宰,掌握了吳國的行政大權。

之所以說伯嚭是滅吳的最大“功臣”,是因為他幫勾踐完成了三件大事。

越王勾踐能吞滅吳國,這個人“功不可沒”,最後身死,卻大快人心

1. 存越。

闔閭由於攻打越國時,身受重傷,回國後不久便病死了。夫差繼承了闔閭遺志,誓言吞滅越國,為父報仇。經過了一年的精心籌備與訓練,夫差在繼位的第二年發動了對越國的滅國戰爭。吳軍精銳盡出,在夫椒大敗越軍,將勾踐和所剩的五千殘兵,圍困在了會稽。此時的越國危如累卵,存滅也只在旦夕之間。百般無奈之下,勾踐聽從了文種的建議,用重金賄賂太宰伯嚭,於是伯嚭向吳王進言說:“大王,我聽說過去賢能的國君討伐敵人,也不過是讓敵人臣服而已,現在越國已經甘為臣子,我們又有什麼好苛求的呢”!夫差聽從了他的建議,保留了越國,並赦免你了勾踐,允許他委身為奴。

越王勾踐能吞滅吳國,這個人“功不可沒”,最後身死,卻大快人心

2. 讒殺伍子胥。

伍子胥雖然曾經幫助過伯嚭,但道不同不相為謀,兩人在政治上的分歧也越來越大。伍子胥是十分有才能的,他推薦了專諸,幫助闔閭奪取了吳王的寶座,還同孫武一同攻打楚國,佔領了楚國的國都郢,幾乎滅亡楚國。夫差時期,曾多次進言,希望吳王殺死勾踐,佔領越國,從而擴充土地,穩固後方,並且不要偏師北伐,爭雄中原,而是休養生息,養精蓄銳。吳王不僅沒有聽從他的建議,反而與他產生了隔閡。於是,伯嚭抓住機會,向吳王進讒言說伍子胥自恃功高,外結諸侯,圖謀不軌。吳王信以為真,將伍子胥殺死。

越王勾踐能吞滅吳國,這個人“功不可沒”,最後身死,卻大快人心

3. 北上爭雄,疲憊國力。

伯嚭不僅貪財好色,還好大喜功。夫差意圖北上攻打齊國和魯國,圖霸中原,伯嚭不僅不勸阻,反而大力支持,以迎合吳王。吳國本就偏居東南,國力和人口都不足以經受長期的戰爭,齊國和楚國又本都是大國,在不斷的征伐中,吳國精銳慢慢消耗殆盡。

這一系列的舉動都為吳國埋下了滅亡的種子,而越國不過是個等待時機的收割者。當伯嚭作為亡國之臣得意洋洋的企圖得到新主人的封賞時,他可能沒有想到,再也沒有黃金和美女了,迎接他的是無盡的嘲諷和身首異處的悲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