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把明朝推向了深淵?這個二百年一遇的名將“功不可沒”

明朝中後期有兩位著名將領,其中一位是我們大家都非常熟悉的抗倭英雄戚繼光。另一位現代人可能未必都聽說過他的大名,但在明朝萬曆年間,其名聲卻蓋過了和他同一時期的戚繼光,他就是被《明史》上譽為“邊帥武功之盛,二百年來未有也”的明朝遼東總兵李成梁。

誰把明朝推向了深淵?這個二百年一遇的名將“功不可沒”

李成梁屬於那種典型的大器晚成的英雄,他在四十歲前還是個無業遊民,整日在遼東鐵嶺衛這個小地方閒逛。說起原因倒不是李成梁自甘墮落,而是他出生於軍官家庭中,但由於父親早逝使得家道中落。李成梁雖有資格承襲亡父的軍職,卻因湊不出去京師接受職務的路費而一直耽誤了下來。

直到李成梁四十歲這一年,一位到遼東巡視的明朝巡按御史在瞭解到他的情況後慷慨解囊,李成梁這才得以進京接受任命,被朝廷授予遼東軍事要塞險山堡參將一職,相當於今天邊防部隊的團級軍官。

自此,這位落魄的中年男子終於獲得了施展抱負的機會。而後來的事實證明,李成梁確實是一位天生的將才。短短几年時間裡,他率部打敗進犯的蒙古、女真軍隊,保持了百戰百勝的戰績,官職也從參將一路擢升至遼東總兵,相當於今天的戰區司令員。

誰把明朝推向了深淵?這個二百年一遇的名將“功不可沒”

在經過數年征戰後,北方的蒙古、女真諸部都被打得元氣大傷,無力再對大明王朝發起新的挑戰。此後,李成梁便把大部分精力用來維持遼東地區局勢的穩定。

為了節約管理成本,李成梁採取了中原王朝對付北方遊牧民族慣用的“以夷制夷”策略,即扶持實力弱小的部落,打壓實力強大的部落,並讓各部落之間不斷產生矛盾,彼此攻伐、內耗。這樣一來,李成梁和他的軍隊不需要頻繁出擊,就能很好控制住整個東北地區的局勢了。

然而,不知道是李成梁英雄遲暮,還是居功自傲。他的這套“以夷制夷”策略卻因一個“小失誤”最終導致滿盤皆輸,還將大明王朝拖向了無底深淵。造成這一切的皆因一個人,他的名字叫努爾哈赤。

誰把明朝推向了深淵?這個二百年一遇的名將“功不可沒”

努爾哈赤是女真建州左衛指揮使塔克世的兒子,雖然聽上去像是個“官二代”,但當時的建州左衛只是個很小的女真部落,規模充其量也就跟今天的一個鄉鎮差不多。所以,努爾哈赤的出身並沒有什麼值得顯擺的地方。

努爾哈赤成年後,為了能有個更好的前途,曾到李成梁的軍中服役,並有幸成為了李成梁的親兵。公元1583年,女真建州右衛指揮使王杲發動叛亂,李成梁派軍隊前去鎮壓,努爾哈赤的祖父和父親則為明軍做嚮導。可是在混戰中,明軍卻不慎誤殺了這兩人。

祖父和父親被殺的消息對努爾哈赤來說,無疑是巨大打擊。然而更令他感到恐懼的是,他自己也正處於生死攸關的時刻。中國有一句老話叫“斬草不除根,春風吹又生”,明軍既然已經誤殺了努爾哈赤的祖父和父親,那麼為了以絕後患,最妥當的辦法就是將努爾哈赤也殺了。當時李成梁的手下就向他提出了這樣的建議。

誰把明朝推向了深淵?這個二百年一遇的名將“功不可沒”

可是,李成梁在經過一番猶豫後,卻最終決定放過努爾哈赤,並讓他回到建州左衛承襲其父的職位。李成梁這個決定主要有兩方面原因:一是努爾哈赤在他身邊做了多年親兵,彼此間也算有一份主僕之情;二是李成梁認為弱小的建州左衛不值一懼,還不如讓努爾哈赤回去領導建州左衛去牽制其他女真部落。然而,後來的事實卻證明,李成梁的這個看似不經意的“小失誤”卻為明朝埋下了亡國的種子。

為了讓建州左衛能有效牽制其他部落,李成梁給予努爾哈赤各種特殊照顧,比如拉偏架,送敕書。而努爾哈赤也知道李成梁對他的重要性,因此不斷投其所好,給他送去大量金銀珠寶。在努爾哈赤的“糖衣炮彈”攻擊下,李成梁完全放棄了原則,任由努爾哈赤的勢力在其眼皮底下發展壯大。

明朝萬曆四十三年(1615年),李成梁在北京逝世,享年九十歲。三年後,努爾哈赤在盛京(今瀋陽)告天誓師,發佈“七大恨”討明檄文,明清戰爭正式拉開了序幕。

參考文獻:《明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