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看到莫高窟的時候,我看到的是……(莫高窟千年浩嘆隨想)

莫高窟是一個令人傷心的地方。

發於荒漠,盛於絲路,千年鑿建,寂於兵燹,醒於庸人,失於列強,興於志士……

千年興衰,唯餘浩嘆!

當我看到莫高窟的時候,我看到的是……(莫高窟千年浩嘆隨想)

月牙泉

(一)

當我看到莫高窟的時候,我看到的是一個浪漫的夜晚。

前秦建元二年,那個叫“樂尊”的沙門行者,在茫茫沙海、沉沉夜色中,孤獨地坐在鳴沙山麓、絕壁之下,靜靜思考。

這個夜晚一定很冷,這個夜晚的時光一定很漫長,但這個夜晚也一定很浪漫!

此時的絲綢之路已經非常興盛。無數的胡漢商人從瓜洲出發,穿過鳴沙山,走進茫茫的沙海中,或者帶回西域以西的神奇財富,或者屍骨無存,從此了無音訊。可以說,開闢絲綢之路的先行者,既是偉人,也是賭徒。

比萬里黃沙更令人窒息的,是籠罩在絲路行者心頭的忐忑。這片窒息裡,正是宗教生長的肥沃土壤:從身毒輾轉而來的修士、由中原西行求佛的覺者、因時運無常而迷茫的旅客,三者在沙洲鳴沙山麓彙集,在一片茫茫沙海里創造出了一個精神上的綠洲!

在此後的一千年裡,莫高窟的規模隨著絲路的興盛而雄偉!

當我看到莫高窟的時候,我看到的是……(莫高窟千年浩嘆隨想)

莫高窟地標-唐代巨型彌勒佛造像

(二)

當我看到莫高窟的時候,我看到的是絲綢之路的千年興衰!

從大漢張騫出使西域開始,開啟了華夏文明和西方文明的交流序幕。在這條路上:漢家兒郎遠逐匈奴,匡合西域,擊破大碗,獲得汗血寶馬;印度的佛教徒,跋涉萬里,把佛教傳入中國;中國的絲綢貿易做到了遠在歐洲的羅馬帝國帝國,並在歐洲贏得了“賽里斯【Seres/絲之國】”的美譽;羅馬帝國的東正教也隨著商貿隊伍走入盛唐;張掖、武威、沙洲、瓜洲等等邊陲小鎮因此而興盛,成為西域重鎮;為了保護絲路,唐朝與吐谷渾在300年裡浴血奮戰;歐洲的錢幣也隨著馬可波羅的腳步來到中國……

從西元前200年張騫鑿空西域,到西元15世紀大航海時代開闢、海上貿易取代陸上貿易,敦煌莫高窟見證著絲路一千五百年的風霜!

當我看到莫高窟的時候,我看到的是……(莫高窟千年浩嘆隨想)

(三)

當我看到莫高窟的時候,我看到的是東西文化碰撞出的火花。

飛天:在今天,敦煌飛天是莫高窟的名片。這是迥異於所有傳統形象的天人形象,飛天的故鄉雖在印度,但敦煌飛天卻是印度文化、西域文化、中原文化共同孕育成的。它是佛教天人和中國道教羽人融合為一的形象。

敦煌飛天,較之於佛教的天人,少了幾分嚴肅,多了幾分溫柔;較之於道教的羽人,少了幾分張揚,多了幾分飄逸。它是不長翅膀不生羽毛、沒有圓光、藉助雲而不依靠雲,主要憑藉飄逸的衣裙、飛舞的綵帶而凌空翱翔的飛天。

敦煌飛天可以說是中國藝術家最天才的創作,是世界美術史上的一個奇蹟,是東西方文明碰撞的火花。

九色鹿:1985年,一部中國24分鐘的中國動畫作品蜚聲世界,這就是取材於敦煌壁畫的上美作品《九色鹿》。從北魏壁畫《鹿王本生》圖,到現代動畫作品《九色鹿》,這是跨越千年的思想碰撞,是華夏文明歷久彌新的情懷。如果你僅僅把《九色鹿》理解為老樹新芽或者一種復古情懷,那麼就必然稍顯淺薄了。

真正的永恆之美,是跨越時間與空間的感動!敦煌即如此。

當我看到莫高窟的時候,我看到的是……(莫高窟千年浩嘆隨想)

飛天造型

(四)

當我看到莫高窟的時候,我看到的是殺戮和兵燹。

戰爭是政治的延續,政治是經濟的延續。絲路是溝通亞歐經濟體的主要通道,在絲路興盛的一千多年裡,圍繞著絲路利益,發生了無數的戰爭,而敦煌作為絲路經濟帶上的文化明珠,自然難逃厄運……

漢人在這裡驅逐匈奴

隋朝在這裡擊敗西北突厥和吐谷渾

盛唐在這裡屯兵抗拒西突厥

晚唐時吐蕃國和歸義軍在這裡“城頭變幻大王旗”

西夏和元蒙之人曾在這裡先後爭鋒

最終,信奉伊斯蘭教的黑韓王朝東進,莫高窟從此湮滅在穆斯林東進裡

可以說從安史之亂以後,莫高窟從來就沒有得到過長期的和平時間,平均不到五十年即會經歷一場改變歸屬的戰爭,鮮血浸潤過敦煌沙海中的每一粒沙子!

莫高窟是沙漠中的精神綠洲,也是沙漠中的修羅地獄。

當我看到莫高窟的時候,我看到的是……(莫高窟千年浩嘆隨想)

紅塵紛繁 覺著沉睡

(五)

當我看到莫高窟的時候,我看到的是王圓籙。

目前的很多文化界學者,談及敦煌藏經洞文物的丟失,必然會歸咎於道士王圓籙。每一個面對敦煌文物逸散這個文化浩劫時,總是急於找到一個明確的責任人來譴責,可這是不對的。我們應該通過這浩劫中得出一些有價值的反思,而不是無厘頭的發洩。

1900年,王圓籙一钁頭下去,挖出藏經洞寶藏的時候,他的內心應該毫無波瀾。因為這“寶藏”裡既沒有金銀珠玉,也沒有奇珍異寶。是的,王圓籙是一個肉眼凡胎的庸人,他並沒有認識到敦煌文物的價值。可是,我們反問一下:一個人,可以因庸碌而有罪麼?如若庸碌有罪,那麼你我皆罪人!

我們不得不思考,上天為什麼要假手於一個庸人來發現對華夏文明意義重大的敦煌寶藏?

其實,我們本有很多的機會保留敦煌文物的。從1900年敦煌文物發現,到1907年斯坦因第一次盜賣文物之間有7年的時間。7年裡,王圓籙先後2次與兩任知府交涉文物保護事宜,1次與肅州道臺交涉,1次直接奏報清宮,可惜數度努力皆如泡影。

可以說,無論什麼人發現藏經洞都是一種貢獻,都是一個了不起的重大發現。因為藏經洞的發現就預示著“敦煌學”的產生。王圓籙發現了藏經洞同樣有功,而不能視為過錯。

當代人餘秋雨在其著名的散文《道士塔》中,把王圓籙拎起來一頓痛罵,所有人都很痛快,可是這是一種極不負責的做法,對所有人(除了餘秋雨自己)都沒有任何益處。

(六)

當我看到莫高窟的時候,我看到的是蔣孝琬。

當第一個文物大盜斯坦因來到敦煌的時候,他和王圓籙的交流並不愉快。但有一個人讓斯坦因的盜買文物變得順利,這個人就是蔣孝琬。

蔣孝琬俗稱"蔣師爺"。清光緒年間去新疆, 在縣、州衙門任師爺。

斯坦因第二次中亞探險進入新疆,由英國政府駐疏勒(今新疆喀什)代表馬繼業(George Mac artney)介紹,以助手身份與斯坦因同赴敦煌,同時教斯坦因中文。

他協助斯坦因處理庶務,疏通關係。幫助斯坦因欺騙王道士,掠奪藏經洞經卷九千餘及佛畫五百餘,打包二十九箱帶走,僅付與王圓籙30英鎊。光緒三十四年,受聘為英國政府駐疏勒總領事館中文譯員。1913年,斯坦因第三次中亞探險進入新疆,因病未能。1915年斯坦因攜竊取的570餘卷敦煌寫本帶回疏勒,蔣為之整理。

這個人的一生,可謂是文化漢奸的一生。如若說敦煌文物逸散世人有罪,蔣孝琬之罪在首列!

當我看到莫高窟的時候,我看到的是……(莫高窟千年浩嘆隨想)

蔣孝琬(左二)

(七)

當我看到莫高窟的時候,我看到的是羸弱而麻木的舊中國。

我們做一個設想,如果莫高窟藏經洞是在今天被發現的,那麼還會發生那一場文化浩劫麼?答案是:絕不會。

因為今天的中國是一個強大的中國,不會也不敢有列強先後6次如入無人之境般,明火執仗地掠奪我們的文化瑰寶;因為今天的中國是一個鮮活的中國,我們正走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之路上,對文化遺產視若珍寶!

一百年前加諸於中華文明身上的傷慟,讓今天的我們砥礪前行!

當我看到莫高窟的時候,我看到的是……(莫高窟千年浩嘆隨想)

(八)

當我看到莫高窟的時候,我看到的是張大千。

張大千之於莫高窟,功過參半。

在張大千舉辦《臨摹敦煌壁畫展覽》之前,多數國人對敦煌是陌生的;畫展之後,敦煌走入了大多數國人的視野。可以說張大千用個人的名望,真正讓中國文化界廣泛地認識到了莫高窟的價值,對之後的敦煌莫高窟保護工作可謂功不可沒。

然而,張大千在1940年臨摹莫高窟壁畫時,肆意揭去表層壁畫。在張大千逗留莫高窟的一年時間裡,剝損的壁畫總共約有30餘處!

一時功過,無以評說!

(九)

當我看到莫高窟的時候,我看到的是常書鴻、段文傑、樊錦詩……

為了守護敦煌文物,本是富家子弟的常書鴻先生,從1944年開始,就矢志不移地在荒無人煙的大泉河畔駐守。其間數度匪患危及生命,數度經費斷絕,常先生矢志不移,初心未改。

在常書鴻守護敦煌的幾十年裡,由於非同尋常的艱苦環境,妻子捨棄兒女,離家而去!可以說常書鴻不僅把他一生大部分生命獻給了莫高窟,甚至把家庭幸福也獻給了莫高窟。莫高窟對於常書鴻來說,與其說是事業,不如說是信仰!

段文傑臨摹各洞窟不同時期的壁畫340多幅,面積達140多平方米,是個人臨摹之最

樊錦詩為守護敦煌與新婚丈夫分離19年,親子疏離……

他們,因為堅守信念而偉大,因為不惜付出而偉大!莫高窟的輝煌裡,有了偉大的他們而增添了壯美的色彩。

當我看到莫高窟的時候,我看到的是……(莫高窟千年浩嘆隨想)

(十)

當我看到莫高窟的時候,我看到的是輝煌、是劫難,以道家心念觀之,是常,也是無常!

當我看到莫高窟的時候,我看到的是……(莫高窟千年浩嘆隨想)

當我看到莫高窟的時候,我看到的是……(莫高窟千年浩嘆隨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