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陽,安康


重陽,安康


農曆九月初九,重陽節,

又稱重九節、九月九、“踏秋”節。

重陽之說,與“九”相關,

源自《易經》以陽爻為九。

九為陽數,兩九相重,故為重陽。


重陽節來源

重陽節早在戰國時期就已形成,

到了唐代,

重陽被正式定為民間的節日,

此後歷朝歷代沿襲至今。

“重陽節”名稱見於記載卻在三國時代

據曹丕《九日與鍾徭書》中載:

“歲往月來,忽復九月九日。

九為陽數,而日月並應,

俗嘉其名,以為宜於長久,

故以享宴高會。



重陽,安康


重陽習俗

賞 菊


重陽又稱菊花節,而菊花又稱九花。

賞菊也就成了重陽節俗的組成部分。

菊是長壽之花,又為文人們讚美

凌賞菊霜不屈的象徵,

大型菊花展多在重陽節日舉行。

重陽,安康



登 高

重陽最重要的節日活動之一,

即是登高。

故重陽節又叫“登高節”。

登高所到之處,沒有劃一的規定,

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


據《晉書》中《孟嘉傳》載,

九月重陽這天,

晉朝大司馬桓溫及參軍大將孟嘉等人

登上龍山,

孟嘉觀賞山景,

連帽被風吹走也不知道。

桓溫叫人作文笑他,

他也不示弱,作文答辯,

一時傳為佳話。

重陽,安康



佩茱萸·簪菊花


重陽節有佩茱萸的風俗,

因此又被稱為“茱萸節”。

茱萸是重陽節的重要標誌

重陽節時人們還喜歡佩戴菊花

茱萸雅號“辟邪翁”,菊花又名“延壽客”。


重陽佩茱萸的習俗在唐代很盛行,

人們認為在這一天插茱萸

可以避難消災;

或佩帶於臂,或作香袋

把茱萸放在裡面佩帶,稱為茱萸囊,

還有插在頭上的。

重陽,安康


飲菊酒


重陽佳節,

我國有飲菊花酒的傳統習俗。

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

是重陽必飲、祛災祈福的“吉祥酒”。

我國釀製菊花酒,

早在漢魏時期就已盛行。


據《西京雜記》載稱

“菊花舒時,並採莖葉,雜黍為釀之,

至來年九月九日始熟,

就飲焉,故謂之菊花酒。”

後來飲菊花酒

逐漸成了民間的一種風俗習慣,

尤其是在重陽時節,更要飲菊花酒。



重陽,安康


吃重陽糕


重陽的飲食之風,

除前所述的飲茱萸、菊花酒之外,

還有很多,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吃糕。

在北方,吃重陽糕之風尤盛。


糕與高諧音,

吃糕是為了取吉祥之意義,

因而才受到人們的青睞。

重陽,安康



重陽節詩詞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唐 · 王維

  •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九日齊山登高》

唐 · 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飛,與客攜壺上翠微。

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

但將酩酊酬佳節,不用登臨恨落暉。

古往今來只如此,牛山何必獨霑衣。


《重陽席上賦白菊》

唐 · 白居易

  • 滿園花菊鬱金黃,中有孤叢色似霜。
  • 還似今朝歌酒席,白頭翁入少年場。


《九日藍田崔氏莊》

唐 · 杜甫

  • 老去悲秋強自寬,興來今日盡君歡。
  • 羞將短髮還吹帽,笑倩旁人為正冠。
  • 藍水遠從千澗落,玉山高並兩峰寒。
  • 明年此會知誰健?醉把茱萸仔細看。


《蜀中九日》

唐 · 王勃

  • 九月九日望鄉臺,他席他鄉送客杯。
  • 人情已厭南中苦,鴻雁那從北地來。


《阮郎歸》

宋 · 晏幾道

天邊金掌露成霜,雲隨雁字長。

綠杯紅袖趁重陽,人情似故鄉。

蘭佩紫,菊簪黃。殷勤理舊狂。

欲將沉醉換悲涼,清歌莫斷腸。



重陽,安康



一個電話,一聲呼喚,

總有一個人在默默愛著你


往事如煙,白駒過隙,

當飛雪染上了父母的雙鬢,

當曾經的我們已經長大,

忽然恍然,

一份沉甸甸的歲月就這麼過去了。

父母,轉眼就只剩下滿臉的皺紋了


時光流轉,父母一天天老去。

重陽佳節,請繁忙中騰出個時間,

陪父母吃頓飯、和他們聊聊天

世上最美好的事是

我已長大,你還未老

我有能力報答,你仍然健康

還能和你細數年華……

願我愛的人

被時光溫柔以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