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歲重陽,祈安康。
清明折柳
端午採艾葉
中秋望明月
重陽遍插茱萸
每個節日都是中國人的精神信仰
中華民族崇和美
貴人倫、追求天人合一
於是我們在節日裡祭祖拜天
探親、巡遊、鑼鼓競賽
盡情釋放內心的情感
表達美好的願望
年年歲歲
今又重陽
拾一抹牽念
書一箋柔情
祈盼安康
九月初九重陽節,因月、日兩九相重,九為陽數,故稱“重陽”,也叫重九節、踏秋節、曬秋節。而“九”與“久”重音,因此古人認為重陽是個值得慶祝的日子,取親情、友情長久之意。
如果說春節熱鬧
端午莊重
七夕浪漫
中秋溫馨
那麼重陽就是飄逸
一年四季重陽節天氣最好
秋陽燦爛又柔和
站在習習秋風中
思念也跟著落葉飄起了來
重陽節沒有儀式
沒有束縛
而是走出桎梏
走出喧囂
和大自然盡情擁抱
讓心情得到釋放
得到怡樂
九月,因陽氣衰退
氣候變寒,草木搖落
古人對四時變化有著特殊的敬畏
因此民間有重陽登高的風俗
家人朋友一起登臨暢遊
避災解厄
登高令人眼界開闊
胸襟寬廣
百般滋味也湧上心頭
定會有感而發
杜牧在《九日齊山登高》中雲:
江涵秋影雁初飛
與客攜壺上翠微
塵世難逢開口笑
菊花須插滿頭歸
但將酩酊酬佳節
不作登臨恨落暉
古往今來只如此
牛山何必獨沾衣
可見重陽登高
能排人生之憂
解秋思之情
▲圖片 皖風徽韻
菊花有著清淡高雅
凌霜不屈的花格
自古就被認為是君子象徵
重陽之日菊花遍開
人們賞菊、戴菊、飲菊、食菊
可以說“無菊不重陽”
古時人們在街巷兩側點菊燈
搭菊花山
傍晚在燈下賞菊
別有一番重陽味
▲圖片 睡在書裡的貓
重陽必飲菊花酒
菊花酒是祛災祈福的吉祥酒
九九重陽,酒為陽水
重陽酒便是最好的陽水
陶淵明在《九日閒居》詩序中說:
餘閒居,愛重九之名
秋菊盈園,而持醪靡由
空服九華,寄懷於言
“空服九華”就是以菊花瓣泛酒
此時滿眼黃花
多麼希望採一枝
邀上三兩好友泛花共飲
閒話家常
孟浩然《過故人莊》記:
開軒面場圃, 把酒話桑麻
待到重陽日, 還來就菊花
重陽節有佩戴茱萸的風俗
在唐代尤為盛行
古人認為在重陽這一天
插茱萸可避難消災
人們或將茱萸插在頭上
或佩戴於手臂
也可做成香袋
把茱萸放在裡面佩戴
於是“遍插茱萸”成了
重陽親朋好友團聚
其樂融融的象徵
王維在《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中雲:
獨在異鄉為異客
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
遍插茱萸少一人
重陽食花糕是很重要的傳統
“糕”與“高”同音
吃重陽花糕能百事俱高
九月九日天明時
母親以片糕搭兒女額頭
口中唸唸有詞
祈願子女健康平安
據《西京雜記》記載
漢代已有九月九日吃蓬餌之俗
餌就是古代花糕
菊花糕、萬象糕、食祿糕
重陽花糕色彩斑斕
人們用五色裝點花糕
在花糕上插小彩旗
以五色驅災辟邪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
九九重陽,吃一塊花糕
登上高處,看秋葉紅遍山野
濃了季節,也化了鄉愁
冉冉秋光留不住
滿階紅葉暮
經年的歲月
九九又重陽
採一束菊的淡香
研磨成山戀積澱的滄桑
鞠一捧柔和的光陰
描摹頭上烏翠的雲痕
拾一片飄零的落葉
任秋風從指尖劃過
撒落成滿地的情思
歲歲重陽共祈安康
閱讀更多 孫琬童讀書島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