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商,別被「新零售」賣了還替他數錢



品牌商,別被“新零售”賣了還替他數錢


教師節那天,馬雲宣佈在1年後辭去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的職務,由CEO張勇接替。現在看來,“五新”的提出,尤其是“新零售”的提出,是馬雲留給繼任者張勇的最大資產。

未來20年~30年,新零售將是阿里這家巨頭公司手裡王牌中的王牌。從理論上講,所有的行業和品牌將有可能被納入阿里的新零售體系,並且為阿里輸送顧客數據資產,這些數據資產就像馬雲口中的“新石油”一樣,是戰略物資,是博弈和交易的籌碼。

“新零售”?和巨頭做生意得謹慎

最近,作為阿里巴巴新零售的排頭兵,“親兒子”盒馬鮮生近期公佈了自己的經營數據:

自2016年1月開出首家店至今,盒馬已在全國14個城市發展出64家門店,服務約1000萬消費者。

截止2018年7月,運營1.5年以上的7家盒馬成熟門店,單店日均銷售額超過80萬元;以平均營業面積4000平米計算,單店坪效超過5萬元,相當於同類大賣場3倍以上;線上銷售佔比超過60%;純線上會員消費額,略高於純線下會員;線上線下都有消費的會員,月消費額為575元。

從業績上看,相當漂亮的數據。但阿里想要的,遠不止賬面的數字那麼簡單。

在9月19日召開的雲棲大會上,阿里根據盒馬的運營經驗發佈了一個叫做ReX的零售業操作系統。該系統可視為盒馬模式的集大成者,是由門店運營系統、會員系統、物流系統、供應鏈資源等組合在一起軟硬一體的解決方案。

盒馬鮮生創始人侯毅表示,ReX有三個層面:

首先是門店層面,它集合了傳統零售企業的POS系統、門店管理系統、會員系統等多個系統,同時與上游的供應商和下游消費者進行數據打通。

其次是物流層面,ReX可以向零售商輸出門店揀貨系統、最後一公里的配送系統,以及整個盒馬的物流模式。

最後是數據層面,無論是商品數據、消費信息、客戶畫像等最終連接到阿里 雲,緊密融入阿里生態圈內。

簡單理解,阿里要的是數據和為賦能行業的能力。

賦能,一直是一個性感的詞彙。可以讓一家傳統零售店擁有數字化的力量,可以帶來訂單和轉化,可以提升坪效和運營效率……甚至馬雲、張勇在很多場合都在提“效率”,總之,我們可以不吝用最好的詞語來讚美賦能和效率。可究竟對誰而言更有利,不得而知。

我們大概把廠商現在面臨的情況分為3種:

第一,傳統的零售商,看中了阿里的技術手段對效率的提升能力,自己無力或者不願承擔技術的成本。

第二,有門店的品牌商,為了提升效率,自己不懂或者不想進行數字化轉型,直接“拿來主義”,利用阿里的賦能技術,合作開設所謂“智慧門店”。

第三種,沒有門店的品牌商,就比較慘了,把阿里作為渠道,一直在給阿里交“房租”。

所以,命運中所有饋贈的禮物,都在暗中標好了價格。只能被阿里捲入其中,因為顧客和數據被阿里拿走了。

盒馬鮮生的本質到底是什麼?

盒馬鮮生剛橫空出世的時候,很多人都把它叫做“新物種”。盒馬鮮生是個新物種嗎?

首先,盒馬鮮生肯定是一家渠道商和零售商。

阿里當時選擇生鮮行業作為新零售的切入口,其實很聰明。原因有這3點:

第一,正好趕上了“消費升級”的大勢,國內消費者對於生鮮消費的需求旺盛,更注重食材的品質和新鮮,而且更加要求購買的便利性。這也是為什麼“盒區房”的概念曾經火了一時。

第二,生鮮是個高頻的生意,消費的頻次高,到店的人流量大,這恰恰是阿里在線下最想要的流量入口。

第三,缺乏品牌,易於被掌控。生鮮行業的上游比較分散,在供應鏈的議價能力方面,盒馬鮮生會顯得很強勢。

問題的關鍵就在第三點。在傳統的營銷鏈條中,品牌商和渠道商、零售商一直是一種博弈的關係。

強勢的渠道商和零售商,因為有顧客資源,就可以擠壓上游的品牌商。盒馬鮮生就是生鮮行業的強勢渠道商。那麼,品牌商在這樣的格局下,就過得比較慘,沒有議價能力,生存空間被壓縮,只會形成強者更強,弱者更弱的局面。

回想10年前的家電巨頭國美,道理是一樣的。

其次,盒馬鮮生還是一家數據服務商。

從最近的動作來看,它不僅要成為強勢的那一方,還要不斷通過“賦能”的方式牢牢控制住品牌商。通過技術手段的“滲透”,連顧客資產和數據資產都被它拿走了,品牌商想翻身,一沒顧客,二沒數據,拿什麼和巨頭叫板?

最近,太平鳥與天貓達成戰略合作一週年時,在杭州開出了第一家數字化門店,成為雙方在新零售領域的一次合作試水。

新技術應用在這家門店得到充分展示,釘釘導購、魔鏡、色彩分析等創新場景都在門店展示,除了增強與顧客互動性外,最為重要的是能提升顧客購買體驗及銷售轉化,並最終實現數據迴流,幫助品牌沉澱會員資產及人群畫像。同時品牌亦可完成二次營銷的觸達和轉化,實現新品類、全渠道的產品運營升級。

天貓服飾總經理爾丁也表示:“太平鳥大悅城門店的開業,也成為天貓在新零售領域的又一標杆,為天貓在服飾領域創新帶來了嶄新的樣本。”

從這個例子,不難看出,品牌商與天貓的合作,本質上是在讓渡自己對數據的控制權。

盒馬鮮生作為阿里的新零售排頭兵,更像是一個新技術試驗“樣板間”,是個活廣告。樣板間什麼特點?酷炫的場景加極致的體驗,各種技術元素融入,亂花漸欲迷人眼,能不讓人心動嗎?

到底是品牌驅動還是渠道驅動?

不重要了,因為格局變了,未來所有的競爭都指向了對顧客的爭奪。

品牌商要認清2個事實:

第一,在以往的營銷鏈條上,是品牌商和渠道商的博弈。

以前,品牌商為了賣貨要做渠道,他們一直把經銷商當作自己的顧客。經營了經銷商,而沒有控制。

渠道擁兵自重,挾顧客以令品牌商的事情太多了。

曾接觸一家醫藥企業,年銷售額在5~6億的規模,在深度分銷時代,他們做的很不錯。靠著在線下十幾年的經營,全國各地都有他的經銷商。而這家企業和他自己的經銷商最倚重的渠道是醫務合作,醫生對他們的銷量貢獻巨大。

這其實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因為一旦政策有變,他們的銷量就會受到影響。而且他們的業務人員反映,醫務合作的競爭很激烈,無非就是靠利益、靠關係、靠手段。

把渠道養成了巨人,而在組織內部,連接顧客方面卻沒有作為。這是很多總部平庸的根源。遠離了顧客,他們普遍反映對渠道失去控制能力。

第二,如今變成了品牌商和新零售平臺的競爭,爭奪的焦點是顧客,即:對C端流量控制權,對顧客的話語權。

歷史是驚人的相似的,品牌商應該思考,我們到底要不要把顧客資產和數據資產交給別人來控制?答案肯定不言而喻。

不能丟失組織能力

品牌商一定要認識到顧客資產和數據的重要性,而最關鍵的是,你的組織能力。

新零售來勢洶洶,資本、技術、用戶量都佔絕對優勢的巨頭,你要如何應對?

品牌商是價值的創造者,渠道商是價值的傳遞者。相比渠道商,品牌商在為顧客提供價值方面更具優勢。

問題在於,大多數傳統的品牌商擅長銷售和渠道的開發。這兩件事做了幾十年,但是服務顧客的運營能力是欠缺的,包括:

以內容驅動為核心的運營顧客的能力

線上線下連接顧客的能力

利用數據和技術手段提升效率的能力

未來,一定要在組織層面建立一個以顧客為中心的運營部門,負責連接顧客、深化與顧客的關係,通過服務+內容+社區+互動,打造出一整套顧客運營體系,真正做到把顧客資源變成企業內部的顧客資產。

也一定需要擁抱技術的變革,重新梳理企業內部的業務流程,提升包括顧客到店、購買、售後、反饋等一系列行為的體驗和交互。

最後,想要在未來的競爭中有一席之地,這幾項能力一定要自己孵化,在組織層面落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