腫瘤科醫生:不論男女,40歲後遠離3地,每一地都是肺癌「殺手」

數據顯示,肺癌不僅發病率高,死亡率也位列諸癌榜首,已超越肝癌成為癌症中的“頭號殺手”。我國肺癌的發病和死亡年齡從40歲開始迅速上升,70歲達到高峰,其中45-65歲患者佔75%,且發病年齡平均每5年降低一歲。中年人群因為自身免疫力下降,很容易受到致癌因素的影響。除了飲食外,生活環境也是致癌的重要原因!

腫瘤科醫生:不論男女,40歲後遠離3地,每一地都是肺癌“殺手”

40歲以後應該遠離這三個地方:

一、大氣汙染嚴重的地方

腫瘤科醫生:不論男女,40歲後遠離3地,每一地都是肺癌“殺手”

鼻毛可阻擋PM50的顆粒,氣管、支氣管腔內的纖毛可以擋住PM10的顆粒,而PM2.5卻可以長驅直入通過支氣管和細支氣管進入到肺泡組織,並攜帶大氣中的有害物質或致癌物進入血液以北京市空氣質量檢測結果為例,空氣達標率是48%,超標日的首要汙染物PM2.5佔77.8%。重度汙染天氣佔全年天數的16%,首要汙染物全部是PM2.5。長時間暴露於這樣的大氣汙染和霧霾天氣中,肯定會對肺癌的發病產生重大影響。

二、菸草煙氣汙染嚴重的室內

腫瘤科醫生:不論男女,40歲後遠離3地,每一地都是肺癌“殺手”

室內空氣不可能是純化的,如果不重視,室內空氣會比室外還髒。其中菸草煙氣汙染是室內空氣汙染的第一大來源。大部分菸草煙霧中的致癌物會擴散到空氣中,這些煙霧顆粒基本小於PM0.5,危害遠高於PM2.5。長期暴露於二手煙,相當於輕度吸菸造成的損害,可使肺癌的發病率增加20%~30%。

三 、被油煙汙染的廚房

腫瘤科醫生:不論男女,40歲後遠離3地,每一地都是肺癌“殺手”

廚房油煙是構成室內空氣汙染的第二大要素。食用油加熱到170℃時會出現少量煙霧,250℃時會出現大量油煙。煎、炸、爆炒和燒烤時,油溫都會在260℃以上,烹調過程油煙產生的苯並芘、揮發性亞硝胺等給人體健康帶來極大的危害。烹調時油煙越大,暴露時間越長,患肺腺癌的風險越大。

腫瘤科醫生:不論男女,40歲後遠離3地,每一地都是肺癌“殺手”

哪些生活習慣有利於預防肺癌:

1、不要吸菸,遠離二手菸

二手菸對呼吸疾病患者、嬰幼兒和老年人卻有很大的影響。特別是年輕的菸民父親,吸菸後抱孩子,衣物、皮膚和頭髮上都是三手煙,同樣會給嬰幼兒的健康帶來危害。因此,為了自己以及身邊人的健康,菸民朋友要儘早戒菸;即使抽菸也不要在室內和車內;不吸菸的人也要敢於對吸菸者說“不”,提議讓吸菸者去室外吸菸。

腫瘤科醫生:不論男女,40歲後遠離3地,每一地都是肺癌“殺手”

2、飲清肺茶有利於預防肺癌

長白山百結葉是一種東北地區特有的百結品種,全株可入藥,其嫩葉可調製保健茶葉,具有清熱解毒,清肺潤肺,鎮咳祛痰的作用;樹皮、樹幹及莖枝入藥,具消炎、鎮咳、利水作用。搭配廣西金桂,經過恆溫烘焙製成擁有淡淡桂花香的百結葉桂花茶。百結葉桂花茶可治療慢性咽炎,慢性支氣管炎、哮喘病,對於肺部排毒有很好的療效。

腫瘤科醫生:不論男女,40歲後遠離3地,每一地都是肺癌“殺手”

3、避免油煙吸入

為了減少廚房油煙汙染,應注意保持廚房通風,多擺放綠植,少在家燒烤,科學選購、安裝、使用和保養抽油煙機。很多人炒菜時,總是等油鍋冒煙後才打開抽油煙機,炒完菜馬上就關上。

4、正確的飲食

合理的安排飲食結構不但可以預防腫瘤,延緩認知功能減退,還能讓你保持良好的身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