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已死,「聽話」兩個字,毀掉孩子的一生

在很多人教育孩子的過程中,“聽話”兩個字是口頭禪,所謂“聽話”,就是按照父母的意願去行動,“聽話,要好好學習”、“聽話,要多吃點蔬菜”、“聽話,不可以玩遊戲”、“聽話,一定要吃早餐”……聽話的前面或後面的內容,往往都是無比的“正確”,看上去都無可挑剔。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認知侷限,以及認知侷限內的安全感,當自己的孩子的行為在自己的認知範圍內,父母才認為是“正確”的,才感覺到安全,否則,就是天將垮塌!比如,孩子喜歡打籃球,花在上面的時間可能比較多,當父母的就會抱怨:這個鬼娃娃一點都不聽話,一天打籃球,都不好好學習,你看隔壁家的某某一回家就安安靜靜做作業,看書。在這樣的家長看來只有做作業、看書才是學習,才是聽話,做其他的事都是浪費時間,不是聽話的好孩子。可是,有位互聯網大佬在萬眾矚目的大會上公然宣稱“讓孩子玩吧,不然30年後他們將找不到工作”!

除了認知的侷限外, 很多當父母的有一種“權威”情節,以為自己是一家之主;以為自己是“過來人”;以為孩子都沒自己懂得多。殊不知成年人很多的經歷,是優勢,也是樊籬,讓你看不到之外的風景;而小孩憑其天性卻勝成人一籌,比如小孩吃飽了就不吃了,可是成人在某些時候還會把自己吃撐。所以,做父母的也要學會蹲下來和孩子對話。

中國幾千年來的專制文化也深深影響著中國做父母的人們,“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就是說各有各的位置,各在各的位置上做好自己。又說,“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叫子亡,子不得不亡”,兩句連接起來的意思就是:君就是支配臣的,臣的位置就是服從;父就是支配子女的,子女就該服從。這是專制政權施捨給民眾權利夢:爾等勿懷謀逆之心,天下臣服於寡人,爾等也可支配自己的子女!曾幾何時,子女不遵循父母的安排,就是不“聽話”,就是大逆不道!

這“聽話”兩個字也就一代又一代根殖於很多中國人的心理,以致於深深地影響其行為模式,很多人要亮出某個觀點,往往在前面冠以“我媽說”;工作後遇到某個難題,又會說“老師沒教過”;遇到某件本該做而沒做的事,就說“領導沒安排過”,他們總是看別人,“老闆說”、“聽朋友們說”是他們時常掛在嘴邊的話。

呱呱墜地地到離家之前,聽父母的;未完成學校教育踏入社會之前,聽老師的;完成學校教育踏入社會之後,又將聽誰的?有領導的話可聽,可能進入了體制內工作;有老闆的話可聽的可能進了民營企業。如果沒有誰的話可聽,又將怎麼辦?

聽話,是對權威的一種服從,一種依靠,一種歸宿,當個人遇事不知如何處理時,會去看看聖經,看看上帝怎麼說,可是有個思想瘋子說上帝死了!人們就像沒有了大救星,沒有了舵手,那又怎樣?當年小崗村村民要求承包到戶;八十年代個體工商戶的崛起;下崗工人還得繼續下去的生活;活躍在淘寶網以及其他網絡平臺上的數以萬計的賣家,是誰告訴他們怎麼辦的?他們能聽誰的話!

此時,父母已經不會說要他們“聽話”;沒有領導告訴他怎麼做;也沒有老闆要求做什麼,如果長期如此,除了啃老活著又能做什麼!這就是在長期的“聽話”、“聽話”、“聽話”的教育中,使思維進入了衚衕,不知道除了聽別人的話外,自己還可以聽自己的話!

自己的話,就是自己的內心感受,就是自己的內心體驗,就是一種“自由意志”,這種自由意志是需要去培養、去呵護、去激發的,除了從小要求孩子“聽話”外,也要問問孩子“你怎麼想”,鼓勵孩子說出自己的想法,聽孩子把話說完。

一句話,既要讓孩子知道“孔子曰”,也要讓孩子自己明白“我曰”。就算孩子有某些人的話可以聽,另外也要聽聽自己的內心,畢竟,聽話後的行動結果,只有自己可以負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