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爲何「高攀」網易嚴選


拼多多為何“高攀”網易嚴選



上週最後兩個交易日,拼多多的股價終於在持續的負面輿論情緒中爆發,來了個跳空高開,市值最高達到332億美元,一度超過網易逼近京東。

據說,這次股價突然發力,源於高盛的一份報告,建議買入,並給出30.9美元的目標價格。要知道拼多多的發行價是19美元,即使上週四(美國時間)最高衝至30.48美元,按照高盛的目標價,依然還有上漲空間。但是從週五的走勢來看,繼續上漲依然承壓,低開低走,跌幅12.08%。連同樣瞄準“五環外”的趣頭條當日上市,並暴漲128%都沒能拉拼多多一把。

而就在市值超越網易時,上週市場關注到網易旗下電商平臺網易嚴選入駐拼多多的新動態。一個定位精選,以品牌起家的電商平臺,居然選擇了被詬病為“山寨貨聚集地”的拼多多,多少讓人有點大跌眼鏡。也難怪網易嚴選在回覆媒體時的多少有點心虛,“在拼多多平臺的銷售只是去年就開始的試水,嚴選並沒有在這一渠道上投入更多的精力,其他渠道我們會根據發展的需求,再決定投入的多少。”

從直觀感受上來看,拼多多的確有點“高攀”的意味,但我們回到商業邏輯,邀請網易嚴選入駐背後是拼多多未來一段時間的整個戰略考量,比如,網易嚴選入駐的是拼多多升級後的“品牌館”,這個頻道的升級也顯示出拼多多的轉型意願,但是這條路並不好走,並且留給拼多多的窗口期也不會太長。

供應鏈之困

扭轉“假冒偽劣”、“山寨”的品牌形象,是市場與拼多多的共識,黃錚在多個場合說明過這一點,此次品牌館的升級,以及大品牌的不斷入駐,已是一個非常明顯的信號。

但是,收割五環外用戶容易,想短時間內整合供應鏈卻沒那麼容易,而未來拼多多的股價能漲多少,正是取決於後者,而非外界關注的前端流量。

為什麼這麼說?從商業邏輯和阿里、京東的發展路徑來看,掌握了供應鏈才能夠真正把握市場。供應鏈有多重要,看看前幾年層出不窮的“二選一”政策就知道了,京東牢牢抓住3C品類的大牌廠商,而阿里則在服飾鞋包行業嚴防死守。這是因為品牌商家無論在產品質量、服務,還是合作、戰略方面,都有著高度的相對穩定性,進而能夠最大程度保證平臺的穩定。更進一步而言,龐大而成熟的供應鏈也是電商平臺商業模式延伸的關鍵一環,阿里的新零售、京東的線下店,都是嫁接在成熟的供應鏈基礎上。

我們可以看到,阿里近幾年連續收購入股銀泰、大潤發、萬達等,當然有增加場景的需求,同時也是一種對供應鏈的把控,每一家大商場背後都是無數的供應鏈品牌。如果沒有穩定的供應鏈,電商平臺隨時可能成為無水之源。

再來看拼多多,8月底,公佈了上市後的首份財報,在分析師會議上,有人問黃錚如何對平臺上的1700萬商家分類,SKU的具體數據是多少?但黃錚對這兩個問題並沒有做太明確的答覆,甚至稱無法統計SKU,也就說根本不知道自己有多少SKU在賣;而商家分類,也以不會明確分類的模糊概念帶過。這似乎也就意味著,拼多多對自己平臺上商家和商品的掌控力度或者說了解程度遠遠低於其它平臺,而這是供應鏈的重要環節。

當然,早前,拼多多也曾開放工廠給媒體參觀,但是這些更多是一種公關術,可心柔紙巾即便真的如媒體所稱的那麼厲害,試問,依靠拼多多的扶持,能孵化出多少可心柔?通過平臺孵化品牌商家,充實供應鏈的路子,淘寶也幹過,淘品牌在今天還有幾個?另外一個營銷點是“大蒜”等農產品,其實以水果電商升級為拼多多的黃錚不會不明白,農產品的供應鏈有多複雜、多分散,想要整合,比工業的可心柔還難。

因此,在拼多多的供應鏈裡,中小企業甚至個體戶一直是主流,但這些商家無論在產品、服務還是合作穩定性方面,都難以保證持續性,他們的組織形式產品定位已經決定了以走量為主,但是在這個時代,走量的生產模式本身就已經走向沒落。

或許,不是拼多多不想引入品牌商家,而是阿里、京東、唯品會等先行者已經牢牢把控了供應鏈上的頭部企業商家,拼多多想虎口奪食,並非易事。

品牌困境

儘管艱難,拼多多依然在努力,山寨之路不是長久之計,品牌升級已是當務之急。因此,品牌館出現,網易嚴選入駐。

當然,並非網易一家,我們梳理了一下拼多多的品牌館商家,截至9月17日,共入駐505個品牌,其中包括網易嚴選、安踏、耐克乃至五糧液等中高端品牌。

但是,細究之下發現,頭部品牌的銷量並不盡人意。耐克旗艦店,只有一款75元的足球已拼110件,其它100多個SKU裡,只有幾款百元以內的商品拼單在1-11件之間,其它均是0。五糧液拼單成功的則集中在幾十元的低端酒上。網易嚴選的負責人說的也是實話,網易嚴選上架的產品並不多,同樣拼單筆數少的可憐。

拼多多為何“高攀”網易嚴選


拼多多為何“高攀”網易嚴選


這說明兩大問題,第一,入駐品牌館的中高端商家較少,依然以一些國產中低端品牌為主;第二,即使中高端品牌入駐,要麼銷量低,要麼也只是上架一些低端品類。

從中不難發現,拼多多用戶的確以低消費能力的用戶為主,其用戶屬性成為制約中高端品牌入駐的最大門檻,這也就意味著拼多多依然難以整合優勢供應鏈。因此,想要完成整個平臺的品牌升級,拼多多還要解決用戶的問題。

但這又是一個悖論,拼多多以收割“五環外”用戶起家,這是其生存之本,不可能完全改弦更張與阿里京東正面競爭。這就形成一個惡性循環,用戶消費力低——供應鏈脆弱——平臺品牌力差——升級品牌館——供應鏈品牌商家不願入駐——供應鏈脆弱……

如何走出這種困境,或許是黃錚和拼多多未來幾年比較頭疼的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