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消息!乳腺癌終將從「絕症」變成可防可控「慢性病」

王懿輝 科技日報記者 王春

來自上海市疾控中心的數據顯示:上海乳腺癌患者5年相對生存率已達91.8%,絕大部分罹患乳腺癌的女性將能獲得長期生存。如今罹患乳腺癌早已不是“世界末日”,即便發生復發轉移,大部分患者仍能獲得長期帶瘤生存。

記者從10月16日舉行的第十五屆全國乳腺癌會議暨第十三屆上海國際乳腺癌論壇媒體吹風會上獲悉,近十年,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乳腺外科沈鎮宙教授、邵志敏教授領銜下的臨床科研團隊,將乳腺癌從“絕症”轉化成一種“慢病”,在多個領域建立上海乳腺癌診治理念,並在全國推廣應用。用互聯網+的思維和技術實行“全程精準管理”,乳腺癌終將成為一種可預防可管控的“慢性病”。

乳腺癌發病年齡持續後移 早診早治可降低30%死亡風險

研究團隊發現我國大城市女性乳腺癌發病呈現兩個高峰:第一個出現在45-55歲之間,另一個出現在70-74歲之間,乳腺癌診斷的平均年齡比西方女性年輕約10歲左右。預計至2030年,我國大於等於65歲的乳腺癌患者比例將佔患者總數的27%。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上海和北京的患病中位年齡有出現了增大的新趨勢。這項研究已發表在國際頂級期刊《柳葉刀· 腫瘤》雜誌上,成為中國乳腺癌流行病學研究的代表性數據之一。

乳腺癌是一種“可防可控”的疾病,早期發現乳腺癌能讓患者“吃最少的苦頭”獲得基本治癒的可能,又能大大節約社會就醫成本。以往,歐美乳腺癌指南一般將女性50歲起每年接受一次鉬靶檢測作為早期篩查乳腺癌的一個西方標準。而在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乳腺外科主任邵志敏教授看來,東方女性乳腺腺體組織多,形態偏小等特點,僅憑鉬靶可能會漏診一些病人。為此,團隊在全國首次提出中國女性乳腺癌早期篩查應該採用“B超聯合鉬靶”的方式。

十年前,團隊聯合上海疾病控制中心指導實施了上海七寶社區女性乳腺普查。針對適齡女性共完成14,464例女性乳腺腫瘤篩查,創新性地聯合“體檢、B超和鉬靶”,使早期診斷率提高10%以上,乳腺癌檢出率達到262/10萬,大幅提高乳癌早期診斷比例。在社區篩選患者中,保乳率達到35%,一半患者因早期診斷免於化療,比例遠高於常規門診患者人群。

該項實踐成果拉開上海市大規模社區乳腺篩查的序幕,也對中國社區乳腺篩查形成了一套“上海經驗”和“中國標準”並在多地獲得推廣應用。據不完全統計,超過數十萬人因此而獲得“早發現、早治療、療效佳”的效果。

“早診早治,可降低患者30%的死亡風險”,專家表示,“中晚期乳腺癌,醫療技術僅可提升30%的療效,復發風險則較早期乳腺癌患者增加50%。”為此,女性朋友還需提升自身健康意識,留心乳頭溢液、乳房皮膚橘皮樣改變等身體發出的“預警信號”,儘早診斷、及時治療。邵志敏建議,40歲以上女性需定期接受一次鉬靶檢查,有乳腺癌家族史、“丁克”或未哺乳的高危人群需將篩查年齡提早到35歲。

乳腺癌不是“絕症” 多學科開展精準治療可防控

新出版的《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8年乳腺癌患者生存率報告》報告還披露: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乳腺外科8年間患者增長157%,年平均增長率為12.6%。2008年至2015年期間,出院0期至III期患者20085例,5年無病生存率為85.5%。統計發現,乳腺癌原位癌5年總生存率高達97.9%,只需手術、無需後續放化療,便可實現完全治癒;II期和III期患者5年平均生存率分別為75%和61%。這一診療水平與歐美髮達國家持平。邵志敏說,“乳腺癌是繼甲狀腺腫瘤之外生存率最高的惡性腫瘤,實現長期帶瘤生存早已成為現實。”

生存率的提升,離不開精準治療理念的普及、多學科綜合診治的推廣。隨著乳腺癌多學科綜合診治團隊的努力,即便是發生轉移或復發的乳腺癌患者,我們的治療策略也從過去的“姑息治療”轉變成“積極干預”。

倡導以多學科綜合治療為依託的治療規範,為患者提供個性化診治方案,腫瘤醫院乳腺癌治療已成全國標杆。例如,手術治療後對沒有淋巴轉移的患者,一般不需要放療;乳腺癌早期、腫塊大小在2釐米以下的、激素受體呈陽性的腫瘤患者,也不需要化療,而用內分泌治療;內分泌治療須針對激素受體陽性的病人用;HER2強陽性的病人術後可聯合靶向治療……邵志敏強調,“療效和規範是兩把‘重要標尺’,把握好標尺,腫瘤患者生存率將可得到保障。”

目前針對轉移性乳腺癌的藥物治療呈現多樣化,對於腫瘤的各類原創性組合治療方案,也能讓許多患者走過10年、20年不只是一個夢想。

不斷革新腫瘤外科技術 由“一刀切除”變成“留住美麗”

近十年,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在外科技術上不斷革新和進步。從最初的擴大根治術到如今的保乳手術、重建手術,折射著一種治療理念的深刻轉變。邵志敏教授說,乳腺癌患者絕大部分能夠長期生存,既往“一刀切”的方式雖說根治了腫瘤,但對患者的心理造成了持久且難以彌合的傷痛。為此,腫瘤醫院乳腺外科提出了一個口號“不讓一個40歲以下的女性因乳腺癌失去乳房”。研究團隊在確保療效的基礎上,用技術的革新,著力提高女性患者“保留乳房”的數量。

有療效保障的保乳手術和乳房重建手術讓女性留住美麗變成可能。據統計,在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乳腺外科手術中前哨淋巴結活檢率達38.3%,保乳手術佔18%,乳腺癌重建手術達400餘臺。2017年至今,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40歲以下女性乳房重建或保留乳房近7成。絕大部分患者在醫師的充分溝通下,在確保手術指徵和療效的基礎上,欣然接受保乳手術或重建手術,有效達到身心同治的效果。

邵志敏提醒,從目前數據來看,保乳手術患者5年內疾病復發轉移比例呈現“水平”狀,患者治療完成後需嚴格根據醫囑密切隨訪,及時發現問題,儘早進行干預和治療。

據悉,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乳腺外科團隊診治患者數每年以15%增長,門診量超10萬人次。2017年完成超過5700例乳腺惡性腫瘤手術,幾乎佔本市全年新發病例近一半。團隊近十年在全球權威期刊上發表論文超過150篇,被主流期刊他引近1800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