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重陽時,登高遠望,請不要忘了這幾首詩!

南朝梁人吳均之《續齊諧記》記載東漢時,汝南縣裡有一個叫桓景的人,他所住的地方突然發生大瘟疫。桓景的父母也因此病死,所以他到東南山拜師學藝,仙人費長房給桓景一把降妖青龍劍。

又是一年重陽時,登高遠望,請不要忘了這幾首詩!

桓景早起晚睡,披星戴月,勤學苦練。一日,費長房說:“九月九日,瘟魔又要來,你可以回去除害。”費長房給了他茱萸葉子一包,菊花酒一瓶,讓他家鄉父老登高避禍。九月九那天,他領著妻子兒女、鄉親父老登上了附近的一座山。

把茱萸葉分給大家隨身帶上,瘟魔則不敢近身。又把菊花酒倒出來,每人喝了一口,避免染瘟疫。他和瘟魔搏鬥,最後殺死了瘟魔。 汝河兩岸的百姓,就把九月九登高避禍、桓景劍刺瘟魔故事一直傳到現在。

從那時起,人們就過起重陽節來,有了重九登高的風俗。

又是一年重陽時,登高遠望,請不要忘了這幾首詩!

古人登高、賞菊或是喝酒,佔其一者便可作詩;三者皆備,定然是有更多的佳作。今日,詩詞君便帶領大家一起欣賞那些關於重陽節的佳作。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這首詩乃是王維十七歲時所作。十七歲的少年身在異鄉,每逢佳節,觸景深情,自然是倍思親。

他並沒有直接描寫自己在外漂泊,無依無靠,而是聯想自己的兄弟在登高時會發現少了自己而感到遺憾。這婉轉的描述,成就了這篇千古佳作,也成就了王維。

又是一年重陽時,登高遠望,請不要忘了這幾首詩!

《醉花陰·薄霧濃雲愁永晝》

李清照

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消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重陽佳節,正是登高把酒之時,李清照卻提不起興趣,丈夫遠遊,她孤寂冷清,不禁觸景生情,菊花再美再香,也無法送給遠方的親人了;離愁別恨湧上心頭。

因此,本是秋高氣爽的天氣,在她看來也是“薄霧濃雲愁永晝”;雖然菊花暗香浮動,自己更是無心欣賞,只覺得再美的黃花也“瘦”,而比黃花更“瘦”的,則是鏡子裡的自己。

又是一年重陽時,登高遠望,請不要忘了這幾首詩!

《九日》

文森

三載重陽菊,開時不在家。

何期今日酒,忽對故園花。

野曠雲連樹,天寒雁聚沙。

登臨無限意,何處望京華。

詩人開篇便交代了自己的處境,三年重陽,自己都不在家,而自己也無法欣賞的家鄉菊花盛開的樣子。詩人登高看到的景象全然是陌生的,尋了好久也尋不到回家的路,可謂思鄉之意極濃。

又是一年重陽時,登高遠望,請不要忘了這幾首詩!

《九日齊山登高》

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飛,與客攜壺上翠微。

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

但將酩酊酬佳節,不用登臨恨落暉。

古往今來只如此,牛山何必獨沾衣。

九九重陽日,杜牧與朋友們一起登高遠望,也許是自己心中比較愁悶,因此他借“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告訴朋友、也同時告訴自己要玩得盡興,無須在此佳節為夕陽西下、人生遲暮而感到感慨,畢竟古往今來都是如此。

從詩中的確可以看出杜牧的鬱結,篇中“須插”、“但將”、“不用”以及“何必”等詞語的運用,都可以清楚地讓人感受到詩人情感上的掙扎。

但是詩人究竟是何心境,還需各位好好品嚐。

又是一年重陽時,登高遠望,請不要忘了這幾首詩!

《重陽席上賦白菊》

白居易

滿園花菊鬱金黃,中有孤叢色似霜。

還似今朝歌酒席,白頭翁入少年場。

這首詩是詩人在晚年時所作,他看到滿圓金黃的菊花中,有一朵白色如霜的菊花,恰似今日的自己與一群年輕的朋友飲酒。

​此詩新穎別緻,詞約而意豐,表達了詩人雖然年老仍有少年的情趣。以花喻人,饒有情趣。

(圖片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