譴責、約談叫不醒沉睡的滴滴

譴責、約談叫不醒沉睡的滴滴

“滴滴”取自於汽車的鳴笛聲,意在提示行人注意安全,但壯大之後的滴滴公司卻將安全拋棄。

-01-

2014年4月,同樣被安全問題困擾的共享出行鼻祖Uber(優步)想出了一個辦法:向乘客徵收1美元到2.5美元金額不等的“安全乘車費用”,用於調查司機背景以及日常安全維護。

但在後來的運營過程中,Uber(優步)在安全方面並未有明顯改進,比如Uber連司機的指紋都沒有采集,而這在美國的出租車行業是通行做法。

於是,2016年,美國洛杉磯和舊金山地區的消費者們先後兩次將Uber告上了加州法庭,稱Uber的“安全乘車費用”打虛假廣告。

2016年2月11日,在法庭的調解下,Uber花了2850萬美元賠償費用和消費者達成和解。這是Uber成立六年以來因為法律訴訟而賠償的最大一筆費用。

2017年11月21日,由於涉嫌允許有重罪前科以及其他背景可疑的人從事司機工作,Uber被美國科羅拉多州處以890萬美元的罰款

。在科羅拉多州提供運輸服務的公司必須對司機進行背景審查。

除了在美國,在中國臺灣,Uber同樣因安全和運營不合規問題被重罰多次。

2013年,Uber進入臺灣,以私家車提供載客服務,並招募一般駕駛員,因觸犯了臺灣“不納保、不納稅、不納管”的法令底線,又因發生司機性侵乘客事件被臺灣當局重罰。

臺灣立法機構2016年12月三次修正通過“公路法”部分條文,對Uber在臺非法營運,最高可開罰2500萬元新臺幣(約81萬美元),並勒令歇業。

譴責、約談叫不醒沉睡的滴滴

2017年2月,Uber宣佈暫停在臺灣的叫車服務,但仍遭臺灣交通部門重罰。臺“交通部”公路總局針對Uber開出首批罰單22張、罰金共2.32億新臺幣(約合760萬美元),駕駛員則每人被罰10萬元。

但是,在國內,共享出行運營者的違法成本低的可憐。《英國金融》在幾年前針對Uber的一篇報道中稱:“Uber現在在68個國家運營,但中國總是最特殊的。”

於是,這種“特殊性”被本土品牌滴滴發揮的淋漓盡致。Uber也因水土不服,被滴滴在2016年8月收購。

-02-

由於Uber在全球範圍內的醜聞不斷,2017年6月11日,Uber董事會在長達6小時的討論後,決定讓創始人兼CEO崔維斯·卡蘭尼克(TravisKalanick)離開公司進行休假。

10天后,創建並執掌Uber八年之久的崔維斯·卡蘭尼克辭去CEO之位。原Expedia集團的首席執行官達拉·科斯羅薩西(DaraKhosrowshahi)接替。

達拉·科斯羅薩西上任後打破了企業“保持高速成長”的慣例,在關鍵領域進行了改革。

首先是尊重監管機構,最典型的一個例子是他與倫敦政府打交道的經歷。2017年9月,倫敦市政府吊銷了Uber的營業執照,理由是該公司工作條件不達標,且對一起性侵案件隱瞞不報。

後來,Uber作出了很多努力,到2018年6月,科斯羅薩西終於讓法庭相信,Uber正在翻開嶄新的一頁,使法庭批准Uber繼續在倫敦運營18個月,以觀後效。

倫敦交通部門主管授予執照的官員表示:“如果一個運營商請求的是許可,而不是請求原諒,那麼在申領證照的過程中,肯定效果會更好。”

另一個例子是,他對公司的UberPOP服務的立場變化。UberPOP是該公司在歐洲推出的一檔廉價網絡叫車服務,類似於美國的UberX。前幾年,包括西班牙、德國在內的歐洲各國禁止了UberPOP,理由是它違規使用了不專業的司機。

Uber沒有跟這些國家的監管機構硬剛,而是採取了更加順從的立場,不再呼籲在德國恢復UberPOP服務,而是計劃在巴塞羅納推出一項新的UberX服務,該服務的司機均有合法授權。

除了更加尊重規則,達拉·科斯羅薩西還重塑了Uber的文化。比如,以前公司盛行“唯結果論”,但達拉·科斯羅薩西讓員工提交了1200餘條意見建議,投了22000多張票,修正了公司的文化。

現在,科斯羅薩西不再鼓勵“衝刺式”發展,而是強調“我們要做正確的事情”,“鼓勵差異”,“創意高於等級”。

-03-

同樣是出行服務商,Uber因為安全事件付出了沉重的代價,並進行了深刻的反思和改進,但滴滴在這方面和Uber相比顯得有些“無動於衷”。

2018年5月6日,河南鄭州21歲的空姐李明珠被順風車司機殺害,這是“滴滴司機殺人案”關注度最高的一起案件。

事情發生後,滴滴例行的道了歉,賠了錢。5月12日起,滴滴宣佈下線順風車業務一週,並公佈了順風車整改措施,包括:下線所有個性化標籤和評論功能,個人信息僅自己可見;車主接單前須人臉識別,以及暫停22點-6點期間的訂單。

5月19日零時,滴滴準時恢復了順風車業務。不到一個月後的6月15日,滴滴還悄然恢復了深夜服務,22時至24時、清晨5時至6時可以叫順風車,但只允許車主與乘客為同一性別方可合乘出行。

5月份這次整改,在滴滴看來是“史上力度最大的整改”,但仍有“鹹豬手”繼續伸向女乘客。

5月17日,北京昌平的毛悠兒看到剛送自己回家的滴滴司機躲進小區草叢;報警後,對方承認尾隨了一路,只是想留她的微信號。

5月20日,大連某高校的陳同學被滴滴快車司機叫“親愛的”,問“啥時候有時間激情一下”;湖南長沙的朱顏顏遭遇滴滴司機鎖住車門,“給你500元,摸一下”。

8月24日,浙江溫州樂清市女孩兒趙某在虹橋鎮乘坐滴滴順風車前往永嘉縣,途中遇害。25日凌晨4時,警方將犯罪嫌疑人抓獲,據交代,司機對趙某實施強姦,並將其殺害的犯罪事實。

滴滴順風車的安全問題再次受到公眾質疑。和5月份那次一樣,8月25日滴滴發佈了道歉聲明(詳情如下)。

譴責、約談叫不醒沉睡的滴滴

不過,細心的網友發現,滴滴這次發佈的道歉聲明和5月份發佈的道歉聲明高度“雷同”。後來,滴滴刪除了5月份的聲明,現在不管是滴滴的官方微信還是微博,都難覓蹤影。

譴責、約談叫不醒沉睡的滴滴

兩次事件後,滴滴採取的行動也“高度雷同”:先道歉,再處理工作人員,然後下線順風車業務模塊。唯一不同的是,5月份的聲明中官方微信用彩色照片,但8月份這次用了黑色。

譴責、約談叫不醒沉睡的滴滴

從這些小細節上能看出滴滴也有憐憫之心,但要避免類似事件的再次發生,這些是遠遠不夠的。

據南方週末不完全統計,過去四年裡,媒體公開報道及有關部門如法院處理過的滴滴司機性侵、性騷擾事件,至少有50起,幾乎每個月都有。

50個案例中,有2起故意殺人案,有19起強姦案、9起強制猥褻案、5起行政處罰案件、15起未立案的性騷擾事件;涉及50個司機,53名被害人均為女性。

-04-

樂清女孩遇害後,不管是監管部門還是媒體都義憤填膺,公眾的情緒也空前高漲,強烈譴責滴滴長期忽視安全的行為。

8月26日,新華社以“辛識平”的筆名發表了《網約車,安全永遠是生命線”》的評論稱:“面對血的教訓,責任必須追究,整改必須到位。全方位堵住漏洞,築牢安全保障網絡,才是對公眾最負責的交代。”

評論還說:“網約車企業眼裡不能只有資本、市場、利潤,安全、責任、社會信任才是企業能走多遠的決定性因素。”

8月27日,人民日報發表《網絡平臺不能只有“資本思維”》的文章指出,互聯網催生了技術的創新、推動了經濟的增長,但這並不意味著可以把資本思維凌駕於公共利益之上。新經濟如何成為好經濟?這是互聯網經濟向前發展繞不過去的必答題。

同日,交通運輸部的官網發表了題為《堵住“滴血”的漏洞》的評論,言詞極為犀利,可以說已經出離憤怒。

譴責、約談叫不醒沉睡的滴滴

文章質問道:“事前不做有效防範,事中不能積極干預,事後標榜高價補償,滴滴的安全底線在哪裡!生命只有一次,豈是金錢可以贖買的?”

“平臺企業不能仗著自己錢多,掌握的車輛、駕駛員、乘客信息流量多,就有恃無恐、任性而為。”文章說,如果某家企業不服管又不自律,政府絕不會袖手旁觀。這樣的企業不要也罷。

除了各種媒體和監管部門的“譴責”和公眾的“怒罵”,各地方政府也接二連三的約談滴滴公司。滴滴公司註冊所在地的天津市交通委要求,滴滴公司要加快辦理網約車平臺、車輛和人員的行政許可手續,停止接入不合規車輛、人員……

在各方壓力下,滴滴創始人程維和總裁柳青28日晚間再次發佈道歉聲明稱,在短短几年裡,滴滴靠著激進的業務策略和資本的力量一路狂奔,來證明自己。但是今天,在逝去的生命面前,這一切虛名都失去了意義。

這算是滴滴成立以來針對類似事件最“深刻”的反省了,但這又能改變什麼?滴滴為什麼不能像Uber一樣被高額罰款?為什麼不能像Uber一樣讓公司老大辭職?為什麼不能徹底對公司進行變革?……

後來發現,這一切都是因為“特殊性”造成了,滴滴在一些城市可以沒有許可證運行;《網絡預約出租汽車經營服務管理暫行辦法》2016年就頒佈了,但執行不力;針對滴滴長達兩年的反壟斷調查現在沒有任何結果;監管機構竟然無法調取網約車平臺數據……

如果這些都不能改變,每件事發生後依然停留在道歉、整改、譴責、約談的死循環中,甚至連一次像樣的罰款都沒有,你能指望沉浸在資本狂歡中的滴滴被叫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