園區動態|臨港集團:助推「上海製造」的卓越科創園區建設者

园区动态|临港集团:助推“上海制造”的卓越科创园区建设者

由上海市國資委黨委、上海市國資委與解放日報共同推出的“領跑高質量——上海國企聚力打響‘四大品牌’”主題宣傳活動,解放日報今日整版報道臨港集團。

园区动态|临港集团:助推“上海制造”的卓越科创园区建设者

這裡毗鄰上海浦東航空港,背靠世界最繁忙的洋山港;這裡正在製造全世界最大的船用曲軸、最大的風能發電葉片、全國首個國產的集成電路用300毫米大硅片,全國首臺自主知識產權的國產大飛機發動機也將在這裡誕生;這裡遠離璀璨繁華的上海市中心,卻一步步成為中國與世界交流的窗口……上海臨港經濟發展(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臨港集團”或“集團”),用15年時間,在一片灘塗上建成了以新能源裝備、船舶關鍵件、海洋工程、汽車整車及零部件、工程機械、航空設備為代表的裝備製造基地,是中國技術水平最高、產業配套最好、人才最為集中的產業園區。

园区动态|临港集团:助推“上海制造”的卓越科创园区建设者

臨港集團園區佈局

臨港集團是上海市國資委下屬的唯一一家以產業園區投資、開發與經營和園區相關配套服務為主業的大型國有企業。作為“產業發展的推動者、城市更新的建設者”,通過平地興產、灘塗造城,集團建設了上海最早的園區——漕河涇開發區,最大的園區——臨港產業區,發展最快的園區——松江科技城,與國際最接軌的園區——洋山自貿區,在全市15個行政區擁有產業園區和臨港新業坊城市更新項目,在上海推進產業升級和城市更新中發揮了應有的作用。在新一輪國資國企改革中,臨港集團於2015年通過借殼“自儀股份”推動“上海臨港”上市,實現了部分園區資產證券化並順利兌現三年盈利承諾。經過多年開發實踐,集團旗下“臨港”“漕河涇”品牌已成為工業地產開發、產業集聚、園區管理的優質品牌,象徵著優質的投資環境,完善的園區服務體系和良好的科技創新氛圍,象徵著高新技術產業、高附加值現代服務業集聚、以及精簡高效的企業化運作體制機制,並形成了可複製、可推廣的能力。經過多年開發,集團各園區共吸引了8000多家企業入駐,其中世界500強及投資企業180多家,中央企業30多家,上市公司160多家,每年新增實體企業1000家左右。2017年,園區企業營收總額7500多億元,實現屬地稅收380多億元。

當前,上海正全面打響“四大品牌”建設,臨港集團始終堅持對標國際最高標準、最好水平,重視品牌建設和質量提升,走“專業化、市場化、品牌化、國際化”的發展道路,推動產業轉型、園區轉型、集團轉型,通過以質取勝、品牌發展、標準引領,打造“臨港製造”和“臨港服務”品牌。

打響“臨港製造”品牌

助力“上海製造”實現新崛起

臨港集團始終秉持“高與新”的產業追求,堅持技術高新化、產業高端化、項目高質化發展,堅持頂層設計、系統謀劃和佈局。以臨港產業區為例,在建立之初就確定了“體現國家戰略、體現上海優勢、體現國際競爭力”的發展定位,重點引進高端裝備製造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為代表的關鍵領域、關鍵企業和關鍵項目,使“臨港製造”成為“上海製造”的一塊金字招牌。產業區工業總產值在2017年突破千億大關。

园区动态|临港集团:助推“上海制造”的卓越科创园区建设者

臨港產業區

堅持以國家重大專項為導向,始終把握產業發展規律和脈搏,形成高端產業集群集聚。根據2006年《國務院關於加快振興裝備製造業的若干意見》確定的16個重大專項,臨港產業區規劃建設了國家新能源裝備、船舶關鍵件、海洋工程、汽車整車及零部件、大型工程機械、民用航空設備及關鍵零部件六大產業製造基地,全力打造以民用航空動力園、集成電路產業園、再製造產業園為代表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園區,產業項目涉及到16個重大專項中的8個,佔據了裝備製造業的“半壁江山”。經過10多年發展沉澱,形成了“2+3+4”的產業集群。

“2”為重點培育人工智能和機器人兩大先導產業。依託科大訊飛、寒武紀、上海腦-智工程等重點企業和項目,加強人腦認知功能和模擬仿真技術攻關,推動神經網絡芯片、自然語言處理等前沿開發,以及打造集機器人整機、關鍵零部件研發製造及集成應用於一體的產業基地。

“3”為大力發展高端智能裝備、海洋裝備、智能汽車三大支柱產業。高端智能裝備領域,主要依託上海電氣等骨幹企業提升核電裝備設計製造的智能化水平,依託三一重工等龍頭企業研製大型智能工程機械裝備;海洋裝備領域,主要依託中船三井、中船瓦錫蘭等領軍企業,外高橋海工、中車艾森迪等骨幹企業,建設國家級測試實驗平臺,發展電力推進、智能控制等高端船舶配套裝備,提升整機和關鍵件智能製造能力和水平;智能汽車領域主要依託上海汽車等重點企業,推動新一代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車發展,加快推進智能網聯汽車項目佈局和產業配套,打造智能網聯汽車應用示範區。

“4”為積極拓展軟件及信息服務、集成電路及專用裝備、航空航天、節能環保四大新興產業。軟件及信息服務領域以建設工業互聯網示範區為契機,推進工業級軟件系統的開發及創新應用;集成電路及專用裝備領域圍繞產業鏈關鍵環節,發展特色工藝及關鍵設備,推動300毫米大硅片等基礎材料研發及產業化;航空航天領域依託中航商發、交大航發研究院等龍頭企業和科研機構,設立航空發動機技術中心,在智能裝配、測試驗證等技術領域取得突破;節能環保領域依託卡特彼勒再製造、戴姆勒奔馳亞太汽車零部件再製造中心、通用電氣再製造創新中心等重點企業,推動汽車零部件、工程機械等領域再製造及配套設備生產。

园区动态|临港集团:助推“上海制造”的卓越科创园区建设者

中航商發臨港基地

堅持聯合大企業、引進大項目、建設大基地,聚焦自主製造和自主品牌,打響上海製造品牌、構築戰略優勢。臨港集團按照“龍頭項目帶動、配套企業跟進、產業集群發展”的發展思路,既加強與中央企業和地方國企戰略合作,與中船集團、中國商飛公司、中航工業集團、上汽集團、上海電氣集團等建立戰略聯盟;又重視加大優質外資民資項目導入,引進戴勒姆奔馳、通用電氣、瓦錫蘭、西門子等國際領先企業,推動臨港產業集群上規模、上水平,促進產業發展壯大和技術升級。2018年7月10日,規劃年產50萬輛純電動整車的特斯拉超級工廠正式落戶上海臨港,成為上海有史以來最大的外資製造業項目,進一步增強了區域品牌影響力。

同時,集團積極扶持具有自主知識產權、自主品牌的大型裝備項目,許多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填補了國內的空白。在臨港產業區,上海電氣集團的核電板塊屬於國內核電龍頭,是擁有反應堆壓力容器、蒸汽發生器、穩壓器等核島主設備國內歷史最久、業績最多、技術最全、綜合實力最強的專業化企業;堆內構件、控制棒驅動機構產能居世界第一,關鍵製造技術處於國際先進水平。此外,上汽集團臨港生產基地的整車產能達到30萬輛/年。2017年,上汽自主品牌乘用車全年銷量突破 52 萬輛,臨港基地生產了22萬多量,佔比達44%,特別是臨港基地生產的燃油版榮威RX5、插電式混合動力榮威eRX5、純電動榮威ERX5三箭齊發、表現不俗。今年,榮威MARVEL X純電動智能車即將在臨港正式交付,將成為中國首款真正實現“特定場景無人駕駛”功能的智能網聯量產車型。

堅持延伸產業鏈、拓展創新鏈,推動產學研融合發展。臨港集團統籌推進重大產業和創新創業,與全市科研院所合作推進創新功能性平臺建設,形成孵化、轉化、產業化的“源頭活水”,打通科技成果轉化的“最後一公里”。比如,積極參與上海智能製造研究院、智能型新能源汽車等全市研發與轉化功能性平臺建設,通過平臺遴選項目,支持上海交大科研項目成立公司法人實現落地,成功孵化了航發驗證測試中心、燃料電池極板、汽車動力總成智能製造等“五朵金花”項目。比如,引進重大科研工程,涉及高效燃氣輪機、飛機發動機動力研發、腦-智工程、人工智能等重大領域、重點專項。同時,與清華大學、上海航天局合作建設尖端信息實驗室,致力於構建服務支撐國家“一帶一路”和全球化發展戰略的空間信息走廊;與復旦大學、臨港管委會共建“復旦大學工程與應用技術研究院,將在臨港打造工研院科研產業化基地。

高質量服務體系推動產城融合

產業園區變身活力產業社區

園區是什麼?從上世紀末的漕河涇,到現在的東海之濱臨港,臨港人一直為尋找這個答案而不斷探索。正如集團董事長劉家平所說,“園區是一個城市經濟活動最活躍的地方,是集聚產業的地方。園區要拉動經濟,貢獻稅收,富裕百姓,讓城市更有實力。然而園區不僅僅如此。在水泥森林的外表下,應該包裹著一顆有溫度的心。她應該與城市融為一體,增加城市品味,讓城市變得更有魅力;她應該把人放在第一位,滿足人的需求,尊重人的感受,讓緊張工作的人感到舒適;她應該促進創新創造,增加思想碰撞和交流的機會,讓人類創造性思想在這裡生長,創造性活動在這裡湧流。園區是社區、也是家園,讓人找到歸屬感,激發人昂揚向上的精神,讓城市變得美麗、富有活力。”

臨港集團積極踐行上海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產城融合”理念,既要當好產業發展的推動者,也要當好城市更新的建設者。集團2015年啟動“臨港新業坊”項目,對老廠房、老倉庫等物業進行升級改造,實現產業升級和城市更新的有機統一,“寶山新業坊‧源創”、“靜安新業坊.尚影國際”兩大首發項目將形成新的城市地標和產業高地。今年4月,市委、市政府印發《全力打響“上海製造”品牌 加快邁向全球卓越製造基地三年行動計劃》,提出“推動臨港、漕河涇、張江、化工區、國際汽車城打造世界級品牌園區”,“加快吳涇、高橋、南大、吳淞、桃浦五個重點區域整體轉型升級”。其中,臨港、漕河涇為集團旗下園區,桃浦、南大地區也明確由集團作為開發主體。

在全力打造世界級品牌園區、推動全市重點區域轉型升級的過程中,臨港集團提出以建設卓越科創園區為引領,助力卓越全球城市建設。經過多年開發實踐,集團形成了“六大產品系列”和“六大服務體系”,可以為產業發展提供全生命週期的專業化、標準化服務,同時引入社會和市場服務資源,完善園區配套,努力營造良好營商環境,成為建設卓越科創園區的有力支撐。在全力打響上海“四大品牌”的大座標裡,“臨港服務”釋放出愈發耀眼的“領路示範效應”。

园区动态|临港集团:助推“上海制造”的卓越科创园区建设者

位於臨港松江科技城的拉斐爾雲廊

高品質物業建設形成“六大產品系列”,肩負起提升區域城市形象、拉動產業升級的重大使命。臨港集團認為,高品質物業帶來高質量產業,物業及相關配套是吸引、留住企業的先決條件,也是營商環境重要的硬件載體。為此,集團成立設計管理中心,邀請世界級規劃設計大師,把園區打造成為城市亮麗的風景線,增強城市的品牌、品質和品位。經過多年實踐,集團形成了以臨港產業區標準廠房為代表的製造物業,以漕河涇開發區、奉賢南橋“科技綠洲”為代表的科創物業,以靜安、寶山“新業坊”為代表的城市更新物業,以洋山自貿區、臨港物流園區為代表的倉儲物業,以公租房和相關配套為主的產業社區物業,以及以松江科技城“拉斐爾雲廊”、桃浦智創城“智創TOP”、臨港科技城“創新晶體”為代表的產業綜合體物業等“六大產品系列”。

比如,位於臨港松江科技城的拉斐爾雲廊項目由國際著名建築師拉斐爾·維諾里操刀設計,1.5公里的城市產業長廊堪稱“世界之最”。比如,上世紀90年代,集團下屬漕河涇總公司與英國“阿靈頓”公司合作,秉承“花園式高科技園區”的理念,推出“科技綠洲”品牌,開創了我國科創物業的標準與先河。目前,集團在浦江園區、松江園區、康橋園區、南橋園區複製推廣“科技綠洲”品牌物業,集聚了大量總部型企業。

园区动态|临港集团:助推“上海制造”的卓越科创园区建设者

漕河涇國際孵化中心,曾被評為亞洲最佳孵化器

發揮“店小二”精神,“六大服務體系”為企業創造最適宜的營商環境。許多世界500強企業不約而同地選擇了臨港集團旗下的園區,靠的是集團始終堅持“服務至上、追求卓越”的理念,秉持著甘當服務企業“店小二”的精神,不斷從科技服務、人才服務、物業服務、生活服務、金融服務、產業服務這“六大服務體系”中提升服務水平和競爭能力。

打造“高與新”的產業園區,離不開科技技術服務的發展和提升。集團下設漕河涇科技創業中心,在總部設立科創和產業發展辦公室,將創新創業服務全面覆蓋下屬園區,為企業提供包括“技術轉移、項目培育、企業孵化、企業加速、產業推進、產業轉移”6個階段生命週期的“接力式”雙創服務。漕河涇科技創業中心是中國“雙創”服務的啟蒙者和先行者,曾經被評為“亞洲最佳孵化器”,並通過了國家級“上海高新區科技創新創業服務標準化試點”項目驗收,正在打造科創服務的樣板模式。2016年以來推出的“漕河涇科創嘉年華”,正在集聚和導入更多類型的科技創新資源,打造海內外“雙創項目”集聚地,進一步提升“科創服務漕河涇”的品牌形象。

人才,是高新技術企業的第一生產力。如何招人、如何留人?集團設立臨港漕河涇人才公司,依託五大功能性中心——人才招聘中心、人事代理中心、人才培訓中心、公共人事服務中心、綜合服務中心,集服務專窗、專業團隊、網上平臺為一體,為集團系統園區入駐企業和各類人才提供規範化、高效率的人力資源服務。

園區物業服務主要由漕河涇物業公司提供,它就像是園區的“大管家”,以客戶需求為導向,集成區域服務資源,助推園區可持續發展。比如,2016年漕河涇園區啟動物業服務APP平臺,為用戶量身打造“互聯網+”智慧物業服務,提供網上報修報事、車位管理、費用繳納、智能訪客、衣食住行娛購遊等多元化的“園區管家”服務,推動傳統物業服務模式向平臺化、互聯網化的服務模式轉型。

在生活服務方面,依託臨港服務公司、漕河涇企業服務公司等服務類公司,為園區企業提供公租房、商業網點、教育、醫療等貼心服務。比如,在臨港藍灣國際社區配套建設上海外國語大學臨港外國語學校,與上海世外教育集團合作建設浦江園區配套學校。再如,在漕河涇引入申城首家三級規模的外資綜合型國際醫院——嘉會國際醫院,形成“教育+醫療+居住+商業+X”園區城市綜合配套體系,在園區逐步創造了“留人、留業、留家、留心”的環境。

在金融服務方面,集團通過建立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平臺、成立小額貸款公司、設立產業基金、打造“科創金融示範區”等方式,為園區企業提供全方位、多層次的金融創投服務。在漕河涇開發區,2008年啟動中小型科技企業的“雙無雙信”貸款服務,為初創期企業打通了向銀行申請信用貸款的“任督二脈”。截至2018年7月,累計為400餘家/次企業提供16.7億元的低息信用貸款。今年,集團與上海銀行聯合啟動上銀臨港-科創金融示範區,為科創企業打造“線上+線下”全渠道服務平臺,入駐園區的科大訊飛、商湯、寒武紀、地平線等人工智能“獨角獸”企業已成功簽署銀企合作協議。

12個專委會共同推進產業服務體系發展,形成完善的服務機制。為推進一系列的產業服務,集團成立上海臨港產業區企業協會,整合區域資源,搭建產業區企業之間、企業與政府、企業與社會各界聯繫溝通的紐帶和橋樑。企業協會下設12個專業工作委員,涵蓋產業服務、裝備製造業、金融服務、人才服務、生態環境服務等領域,為企業提供精準貼心的服務。比如,產業服務工作委員會以加工服務中心為載體,整合產業區的機械加工資源,搭建企業間聯繫溝通的平臺和橋樑;建立了由120餘家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組成的產業服務戰略聯盟,充分發揮專業化服務能力,協助企業間實現業務對接,為入駐企業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合作交流平臺。

同時,臨港集團負責開發的洋山自貿區作為中國首批設立的自由貿易試驗區,與臨港產業區比鄰而居,園區已經形成大宗商品、跨境電商、分撥中心、保稅維修等產業集群,可為入駐企業提供倉儲物流、商務辦公、離岸科創等一站式綜合產業服務。2013年8月,集團自建的臨港產業區公共口岸碼頭上海南港開港,可停靠5萬噸級通用件雜貨船型和7萬GT滾裝船型,圍繞口岸服務,大力發展生產物流和生活物流,正在整合區域資源,打造上海區域最大、功能最全的現代物流中心,為產業區延伸出一條面向太平洋的進出口運輸“生命線”。

有情懷、敢擔當、求卓越,臨港人一直懷抱這樣的赤子之心,在推動產業發展和創新創業的道路上不斷探索前行。在臨港集團的企業文化裡,“臨港情懷”時常被提及。這是劉家平董事長所說的“體現上海優勢、體現國家戰略、體現國際競爭力”的家國情懷;也是袁國華總裁所說的“每天耕耘、每天播種、終有收穫”的堅韌,“對昨天心存感恩、對今天承擔責任、對明天心懷夢想”的堅守。面向未來,臨港人將築夢科創、邁向卓越,以“一張藍圖幹到底,咬定青山不放鬆的愚公精神;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敢於擔當,勇於任事的拓荒牛精神;風雨同舟,和衷共濟的團隊精神;慎始敬終、慎獨慎微的自律精神”,圍繞上海科創中心建設、卓越全球城市建設,培育高質量產業、建設高品質物業、集聚高素質人才、形成高活力生態,打造可閱讀的建築、適合漫步的街區,塑造有溫度、有活力的卓越科創園區,為推進上海“四大品牌”建設,助力新時代上海創新之城、人文之城、生態之城建設,做出自己新的更大貢獻。

园区动态|临港集团:助推“上海制造”的卓越科创园区建设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