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信興商宣傳月|徵信基本知識

徵信基本知識

個人信用報告介紹

個人信用報告是個人徵信系統提供的最基礎產品,它記錄了客戶與銀行之間發生的信貸交易的歷史信息,只要客戶在銀行辦理過信用卡、貸款、為他人貸款擔保等信貸業務,他在銀行登記過的基本信息和賬戶信息就會通過商業銀行的數據報送而進入個人徵信系統,從而形成了客戶的信用報告。

個人信用報告中的信息主要有六個方面:公安部身份信息核查結果、個人基本信息、銀行信貸交易信息、非銀行信用信息、本人聲明及異議標註和查詢歷史信息。

公安部身份信息核查結果實時來自於公安部公民信息共享平臺的信息。個人基本信息表示客戶本人的一些基本信息,包括身份信息、婚姻信息、居住信息、職業信息等內容。銀行信貸交易信息是客戶在各商業銀行或者其他授信機構辦理的貸款或信用卡賬戶的明細和彙總信息。非銀行信用信息是個人徵信系統從其他部門採集的、可以反映客戶收入、繳欠費或其他資產狀況的信息。

本人聲明是客戶本人對信用報告中某些無法核實的異議所做的說明。異議標註是徵信中心異議處理人員針對信用報告中異議信息所做的標註或因技術原因無法及時對異議事項進行更正時所做的特別說明。查詢歷史展示何機構或何人在何時以何種理由查詢過該人的信用報告。

個人信用報告的使用目前僅限於商業銀行、依法辦理信貸的金融機構(主要是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財務公司、汽車金融公司、小額信貸公司等)和人民銀行,消費者也可以在人民銀行獲取到自己的信用報告。根據使用對象的不同,個人徵信系統提供不同版式的個人信用報告,包括銀行版、個人查詢版和徵信中心內部版三種版式,分別服務於商業銀行類金融機構、消費者和人民銀行。

不管是商業銀行、消費者還是人民銀行,查詢者查詢個人信用報告時都必須取得被查詢人的書面授權,且留存被查詢人的身份證件複印件。

個人徵信系統已實現了在全國所有商業銀行分支機構都能接入並查詢任何個人在全國範圍內的信用信息。根據《個人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暫行管理辦法》的規定,商業銀行僅在辦理如下業務時,可以向個人徵信系統查詢個人信用報告:

(1)審核個人貸款、貸記卡、準貸記卡申請的;

(2)審核個人作為擔保人的;

(3)對已發放的個人信貸進行貸後風險管理的;

(4)受理法人或其他組織的貸款申請或其作為擔保人,需要查詢其法定代表人及出資人信用狀況的。

消費者可以向徵信中心、徵信分中心以及當地的人民銀行分支行徵信管理部門等查詢機構提出查詢本人信用報告的書面申請。只需填寫《個人信用報告本人查詢申請表》,同時提供有效身份證件供查驗,並留身份證件複印件備查。

企業信用報告簡介

企業信用報告是企業徵信系統提供對外服務的主要徵信產品之一,它向查詢者提供企業全面、準確的綜合信用信息,為各類信用交易提供重要的決策參考,減少不必要的信用風險和損失。

目前,企業信用報告查詢對外服務方式包括在線查詢和離線查詢兩類。信用報告內容主要分為三大類信息:基本信息、信貸信息、非銀行信息。

其中基本信息主要有概況信息、出資人信息、財務報表信息、關注信息、訴訟信息等;信貸信息包括未結清信貸信息、未結清不良負債等銀行信用信息;非銀行信息包括法院、公積金、電信、社保等信息。

徵信知識:

信用:以償還為條件的價值運動的特殊形式。一般產生於貨幣借貸和商品交易的賒銷或預付之中,強調經濟主體之間的債權債務關係,反映經濟主體的支付願望和支付能力。

徵信:徵信是指依法收集、整理、保存、加工自然人、法人及其他組織的信用信息,並對外提供信用報告、信用評估、信用信息諮詢等服務,幫助客戶判斷、控制信用風險,進行信用管理的活動。

社會信用體系:指為促進社會各方信用承諾而進行的一系列安排的總稱,最終目標是形成良好的社會信用環境。社會信用體系應包括法律法規等制度、是否守信信息的記錄、採集和披露機制、採集和發佈是否守信信息的機構和市場安排、監管體制、宣傳教育安排等方面。

徵信體系:採集、加工、分析和對外提供信用信息服務的系列安排,是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一部分。包括制度、信息採集、機構和市場、徵信產品和服務、監管等方面。

徵信機構:徵信機構是指依法設立的、獨立於信用交易雙方的第三方機構,專門從事收集、整理、加工和分析企業或個人信用信息資料工作,包括信用歷史、履約情況等,並出具信用報告,提供其他相關增值服務,幫助客戶判斷和控制信用風險等。

徵信產品:徵信產品可以分為基礎產品和增值產品,基礎產品是信用報告,增值產品是基於信用報告的信息,經過加工,或進行縱向、橫向等各種分析而生產的產品,經歷了一系列的加工過程,包含了大量的智力資本在其中,如個人信用評分、企業信用評級等。

信用報告:信用報告是指徵信機構以合法的方式從不同渠道收集信用信息,進行整理和加工後提供給經過授權的使用人的書面報告。信用報告包含了反映某個企業或個人信用歷史、信用能力和信用價值等信用狀況的各類信息,包括信息主體的基本定位信息、信用交易信息、公共記錄、信用查詢記錄和爭議記錄等,企業信用報告往往還包含財務信息。

信用調查:徵信機構接受客戶委託,依法通過信息查詢、訪談和實地考察等方式,瞭解和評價被調查對象信用狀況,並提供調查報告,為決策人授信或者處理逾期賬款和經濟糾紛、選擇貿易伙伴、簽約等決策提供參考的活動。

信用評分:信用評分是運用統計方法,基於過去的經驗,對消費者或中小企業未來信用風險的一個綜合評估。

信用評級:信用評級是信用評級機構根據獨立、客觀、公正的原則,對債務人在未來一段時間如約償還債務的能力和償還意願的綜合評價,這種評價以簡單、直觀的專用符號標示不同信用等級,從而揭示債務的信用風險。在進行信用評級時,信用評級機構採用的評級方法很多,如Z計分模型、期望違約率模型、信用轉移矩陣模型等。

個人和企業徵信系統介紹

徵信系統建設背景

隨著經濟市場化程度的加深,加快企業和個人徵信體系建設已成為社會共識。黨的十六大報告明確提出要“健全現代市場經濟的社會信用體系”,十六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按照完善法規、特許經營、商業運作、專業服務的方向,加快建設企業和個人信用服務體系。”溫家寶總理明確指示,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從信貸信用徵信起步,多次強調要加快全國統一的企業和個人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建設,形成覆蓋全國的信用信息網絡。2003年,國務院“三定方案”明確賦予人民銀行“管理信貸徵信業,推動建立社會信用體系”的職責。2007年召開的全國金融工作會議進一步提出,以信貸徵信體系建設為重點,全面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為進一步發揮人民銀行在社會信用體系建設作用,2008年,國務院將人民銀行職能調整為“管理徵信業,推動建立社會信用體系”。

遵照黨中央國務院指示,人民銀行加快了企業和個人徵信系統的建設。經過幾年的努力,人民銀行牽頭建設的全國統一的企業和個人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已經初步建成,在經濟和社會中開始發揮積極作用。

徵信系統建設情況

企業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人民銀行於1997年開始籌建銀行信貸登記諮詢系統,2002年建成地市、省市和總行三級數據庫體系,實現以地市級數據庫為基礎的省內數據共享。該系統主要從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採集企業的基本信息、在金融機構的借款、擔保等信貸信息,以及企業主要的財務指標。在該系統多年運行基礎上,2005年人民銀行啟動銀行信貸登記諮詢系統的升級工作,將原有的三級分佈式數據庫升級為全國集中統一的企業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在信息採集範圍和服務功能上大大提高。企業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已經於2006年7月份實現全國聯網查詢。

截至2008年9月底,企業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收錄企業及其他組織共計1千多萬戶,其中6百多萬戶有信貸記錄。

個人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個人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建設最早是從1999年7月人民銀行批准上海資信有限公司試點開始的。2004年底實現15家全國性商業銀行和8家城市商業銀行在全國7個城市的成功聯網試運行。2005年8月底完成與全國所有商業銀行和部分有條件的農村信用社的聯網運行。經過一年的試運行,2006年1月個人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正式運行。

截止2008年9月底,個人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收錄自然人數共計6億多人,其中1億多人有信貸記錄。

徵信系統及其網絡結構

目前企業和個人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的主要使用者是金融機構,通過專線與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總部相連(即一口接入),並通過商業銀行的內聯網系統將終端延伸到商業銀行分支機構信貸人員的業務櫃檯,實現了企業和個人信用信息定期由各金融機構流入企業和個人徵信系統,彙總後實時流向金融機構的功能。其中,前者表現為金融機構向企業和個人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報送數據,後者表現為金融機構根據有關規定向企業和個人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實時查詢企業和個人信用報告。金融機構向企業和個人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報送數據可以通過專線連接,也可以通過磁盤等介質。

中國人民銀行徵信中心和商業銀行建立數據報送、查詢、使用、異議處理、安全管理等各種內部管理制度和操作規程。企業和個人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建立了完善的用戶管理制度,對用戶實行分級管理、權限控制、身份認證、活動跟蹤、數據主體(企業和個人)監督;數據傳輸加壓加密;對系統及數據進行安全備份與恢復;聘請國內一流網絡安全管理專家對系統安全進行評估,有效防止計算機病毒和黑客攻擊等等,建立了全面有效的安全保障體系。

徵信系統的信息採集

目前,企業和個人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的信息來源主要是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收錄的信息包括企業和個人的基本信息、在金融機構的借款、擔保等信貸信息,以及企業主要財務指標。自企業和個人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建設以來,人民銀行一直都在與相關部門積極協商,擴大數據採集範圍,提升系統功能。2005年以來人民銀行加大了與相關政府部門信息共享協調工作的力度。企業和個人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除了主要收錄企業和個人的信貸信息外,還收錄企業和個人基本身份信息、企業環保信息、繳納各類社會保障費用和住房公積金信息、質檢信息、企業拖欠工資信息以及繳納電信信息等。

企業和個人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採集到上述信息後,按數據主體(即企業和個人)對數據進行匹配、整理和保存,將屬於同一個企業和個人的所有信息整合在其名下,形成該企業或個人的信用檔案,並在金融機構查詢時生成信用報告。

徵信系統的主要功能

企業和個人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功能首先是幫助商業銀行核實客戶身份,杜絕信貸欺詐、保證信貸交易的合法性;其次是全面反映企業和個人的信用狀況,通過獲得信貸的難易程度、金額大小、利率高低等因素的不同,獎勵守信者,懲戒失信者;再次是利用企業和個人徵信系統遍佈全國各地的網絡及其對企業和個人信貸交易等重大經濟活動的影響,提高法院、環保、稅務、工商等政府部門的行政執法力度;最後是通過企業和個人徵信系統的約束性和影響力,培養和提高企業和個人遵守法律、尊重規則、尊重合同、恪守信用的意識,提高社會誠信水平,建設和諧美好的社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