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级以外的中级 – 波尔多中级庄

列级以外的中级 – 波尔多中级庄

波尔多聚光灯以外,集结着一群很有实力的酒庄 – 中级庄 (Cru Bourgeois)。

话说在 1855 年,法国梅多克(Medoc)推出影响深远的分级制度,61 家酒庄从一级到五级被评定为列级庄,为世界葡萄酒的分级树立标杆。

那么问题来了,梅多克这么多家酒庄却只有 61 家获得列级庄称号。剩下的品质很好但没有赶上 1855 分级末班车的酒庄该怎么办呢?

中级庄

1855 年的分级对后世的影响很大,大部分酒庄即使到现在都依然保持着出色的表现,但局限性也显而易见。优质的酒庄绝对不止这61家,于是,中级庄(Cru Bourgeois)应运而生。

“Bourgeois”就是中产阶级的意思。在中国“Cru Bourgeois”被翻译成“明星庄”、“中级庄”,最近还看到“士族庄”。个人觉得“士族”这个翻译和本意比起来有点过了,还是“中级庄”比较贴切。

中级庄 – 历史

其实中级庄由来已久,早在 1855 年分级推出之前,梅多克已经有农夫庄(Cru Paysan)、工匠庄(Cru Artisan)和中级庄(Cru Bourgeois)的分类。在1932年,因为法国经济不振,为了推广梅多克(Medoc)葡萄酒,选出了 444 家“中级庄”,作为独立于 1855 年列级庄以外的名庄。

本来也相安无事,但到了 2003 年,又推出新的中级庄分级,从 490 家酒庄中选出247家。这次不同的是,中级庄当中还分为 9 家“特级庄”(Cru Bourgeois Exceptionnel)、87 家“优秀庄”(Cru Bourgeois Superieur),以及151家“普通庄”(Standard Cru Bourgeois)。推出新制度的原意很好理解,也似乎更方便消费者选酒。可是新制度推出后反对声音居多,各路律师都忙着在新分级中找漏洞,提出不公平的质疑。事实上,新分级只是针对酒庄从1994~1999年几个年份的出品评定,对于一些新接手的庄主的确不太公平。

后续的发展大家可想而知,波尔多行政法庭终于在 2007 年取消新分级,维持最初 1932 年的分级。就这样,一个实际上相对更有利于消费者的创新告一段落。还好,三年后的 2010 年又推出新的分级制度,也引入新的评级标准,一直沿用至今。

中级庄 – 评定

负责盲品选酒的人都是行业内除庄主以外的葡萄酒专家。他们先选出“基准葡萄酒”作为当年的质量标准,然后与每一款参加评审的葡萄酒进行比对。也就是说评审每年都会进行,从 2008 年份(2010 年评审的是两年前即 2008 年份的酒款)开始,“中级庄”(Cru Bourgeois)的名衔只是赋予某酒庄某年份的酒款,而不是酒庄本身。梅多克的酒庄每一年都可以申请审核,酒必须经过盲品验证,可以说是真正的质量保证。

当然不是每一个酒庄都会踊跃申请中级庄,有的酒庄反而敬而远之。有的认为每年这样提供样酒进行品鉴,没有延续性可言;有的如曾是九大特级中级庄的奥马赫酒庄(Chateau Haut-Marbuzet)不希望与比自己便宜一半的酒庄分在同一级别;有的酒庄则单纯希望重启 2003 年的分级。名气大的酒庄当然不屑于这种虚名,但名气小的还是很需要分级的光环。

今天不是给中级庄做硬广,只是希望大家了解梅多克除了高大上的列级庄以外,还有这么一个特殊的分级。在过去的十几年间,一级庄拉菲(Lafite)的价格涨了十几倍,而曾是九大特级中级庄的奥得比斯庄园(Les Ormes de Pez)却只涨了60%,连通胀都没有赶上。

联盟近日发文称将于 2020 年采用新分级制度。届时等级再次分为特级中级庄(Cru Bourgeois Exceptionnel)、优级中级庄(Cru Bourgeois Superieur),以及中级庄(Cru Bourgeois)。一年一度的评选将改为每 5 年评选一次。

位列 1855 年列级庄塔顶的酒实在是贵得离谱,何不先从中级庄开始。再说,中级庄囊括的范围可大得多,还包含里斯特哈克(Listrac)和穆利斯(Moulis)这样的小众产区,风土特性相对更多样。谁说梅多克酒名气太大性价比不高的?试试中级庄再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