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时期,长安和洛阳的人口有多少?

井盖遇贼


唐长安城……😏

即隋大兴城,是隋唐两朝的首都、京师,是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城市,也是中国古代最大的都城。

唐长安城是按照中国传统规划思想和建筑风格建设起来的城市,城市由外郭城、皇城和宫城、禁苑、坊市组成,面积近百平方公里(包括唐代新建大明宫、西内苑、东内苑),是世界历史上面积最大的都城。城内百业兴旺、宫殿参差毗邻,最多时人口超过100万,显示出古代中国民居建筑规划设计的高超水平。

 唐洛阳城……😉

  隋唐东都城遗址位于今河南省洛阳市。隋炀帝大业元年(605)营建。城南对伊阙,北据邙山,唐朝君主暂时移居洛阳前后共40余年,称为东都。

 东都洛阳城的宫城、皇城位于都城的西北隅。这是有意区别于京城 的布局,准隋江都宫榆林宫两例,可知这样的规划是下京城一等的。洛阳西北隅适占洛阳城地势最高的位置,在这处负隅高地上建造了宫城、皇城,并形成夹城。宫城除南置皇城外,北建重城,东隔东城,西面连苑。宫城、皇城本身又都内外彻砖。皇城之南并界以洛河。宫城后面有曜仪城、圆璧城,又建东、西隔城。皇城东面有东城,其北建含嘉仓城。外郭城东北部及洛水南岸为里坊区。洛阳城的建筑规模略小于京城长安城。含嘉仓城粮窖密集,存储来自河北、河南诸道的官粮。洛阳戒备的坚固严密,远在京城之上。

  

  唐东都洛阳平面示意图

  外郭城,共设8个城门。城内街道纵横相交成棋盘式布局。定鼎门大街又称天门街。洛阳城内共有 103坊,周围有坊墙,墙正中开门,坊内正中设十字街。缩小里坊面积,划一方三百步(一里)的里坊规格,这是洛阳故都(北魏洛阳城)旧制的恢复,对里坊居民的控制,显然比京城大兴更加强化。

  

  洛阳小于大兴(《元河南志》卷一(洛阳)罗郭城“周回五十二里”。《长安志》卷七:“唐京城外郭城 周六十七里”)但比大兴却多设了一个市——三个市,并且都傍可以行船的河渠:通远市南沿洛河,北傍漕渠;丰都市通运渠;大同市通通济、通津两渠。大部分坊的面积一致,约0·5平方公里,是沿袭北魏洛阳城的坊制。这种坊制影响很大,当时许多地方州县城内的方整坊里,都应是取法于洛阳。根据洛阳市、渠的安排,可以推知洛阳的设计,比大兴更多地考虑繁荣工商业的问题。

  

  隋唐洛阳城具有独特的设计和规划

  

  唐东都城的宫室创自隋朝。隋代基本奠定了东都的形制,到唐高宗时又对东都略作整修,唐代对东都城作的较重要的改革是修建了上阳宫,上阳宫成了东都的主要宫殿。和长安的大明宫一样,避开了洛阳的原来宫城的布局。上阳宫选地傍皇城,开门的方向又以东为上,很清楚,这是为了继续使用洛阳皇城的设备,有意地和皇城组成一体,这是都城建设方面的一个创举。

  

  唐朝初年,经过隋末战争破坏的洛阳城市腹地经济已是残破不堪,但是在安史之乱以前,洛阳却获得了迅速发展,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于以洛阳为中心的国内国际交通望的形成,这是洛阳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历史前提。主要有从洛阳往西域去的丝绸之路和由岭南道过大庾岭至扬州入运河进洛阳的商路。

  

  当时,洛阳的居民以士农工商四类人为主。洛阳城有大量的从事商业活动的人员,并且出现了大量的酒楼和旅馆。与此同时,也已经产生了许多小商小贩。许多外国商人也在洛阳经商。随着洛阳陪京地位的日益重要,洛阳城市成为一个重要的文化中心。洛阳是一个重要的科举考场,每次考试都聚集了大批赶考的士子。

  东都洛阳城市居民分布的特点如下:洛水两岸的坊居民较少,因为洛阳每当发水灾时,洛水两岸的坊首当其冲,受害最深。东都城东南角及长夏门定鼎门等郭城南边和郭城东边一些坊的居民比较稀少,这是因为东都城东南角郭城东边一些坊远离城市中心,一般居民不喜欢,但由于是东都城风景最美之处,却成了部分仕途失意者和文人学者的理想居所。定鼎门大街正对皇城端门,两侧之坊多为皇族贵戚高官所住。北市多为贫民聚居之地。胡人多数居住在北市和南市周围的一些坊里。

  

  隋唐时期中原城市形态布局对周边地区和国家产生很大影响,唐王朝许多边城和周边国家的城市的规划建设都受到了洛 阳城的影响。渤海上京龙泉府城遗址是其中一个典型的例子。渤海国是唐至五代期间,由靺鞨族在东北地区建立的地方民族政权。上京龙泉府是渤海建都时间最长、规模最大、布局最为完备的都城。该城位于今黑龙江省宁安市境内的河谷盆地。西濒忽汗河(今牡丹江),故称忽汗城。上京城的形制和布局明显仿照唐长安城,为横长方形。全城分为宫城、皇城、外郭城三部分。宫城、皇城位于外郭城北部中央,宫城之内,南北分布着五座宫殿基址,前朝后寝之制。皇城在宫城前,为官衙所在。外郭城周长16296米,设10个城门,由纵横街道分成若干居民里坊。皇城南门前的南北中轴大街最宽,俗称“朱雀大街”。各里坊四周筑墙。

  

  唐代城市是里坊制城市发展的一个颠峰,它在我国城市发展史上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世界上众多的专家学者对其作了非常详细具体的研究与论证,洛阳在中国城市史上的地位已为人们所接受。


唐朝好男人李隆基


唐人有言“洛阳无大宅,长安乏主人”,指的便是洛阳人烟稠密没有那么多特别大的宅院。而长安地盘大,却没什么人居住而阡陌相连。

隋唐洛阳城没有隋唐长安城大,大约52平方公里。隋唐长安城的建城模板是更早的汉魏洛阳城,但隋唐长安城很多设计极不尽人意,宏大的规模下掩藏的是无数败笔,因此之后的隋唐洛阳城借鉴吸收了长安城的缺陷加以改进,最终形成了后世那座皇皇神都。

隋唐长安城极其讲究对称,这就导致了某方面的僵化,就连城内六座无法移动的山丘地脉也美其名曰”六爻”,但这种制高点完全不放心放归民间,于是在其上多造寺庙道观官府以临之。长安皇城名曰太极宫,正位于长安中心,平面图乍一看端是恢宏壮丽,但实地里由于地段低洼,每逢阴雨天就闷热潮湿,完全不适宜居住,最终隋文帝逼不得已另修仁寿离宫来逃离这片洼地。有鉴于此,炀帝与宇文恺在规划洛阳时,不再采取这种左右对称的做法,反而充分结合地势,自龙门伊阙(以像天阙)到邙山上清宫为京城中轴线,皇城宫城坐落在西北高地之上,不仅形像紫微帝星,而且实际防守作用亦是无匹(后来唐太宗打了一年也没打下来),其间洛河横贯神都,以像星汉,完全就是一副天象图。不仅是寓意,就连一系列名称诸如”紫微宫””太初宫””端门””应天门””黄道桥””左掖”等都是以行星或天象为名。

隋唐洛阳城一早规划就没有隋唐长安大,完全是因为里坊。洛阳城内的里坊数量比长安还多,但面积却不及长安,这也是人为控制的原因。隋唐长安城有84平方公里之大,面积比侔北魏洛阳城,但正是由于面积太大,因此人口一直未住满,据《长安志》载,长安城南整整三列里坊人迹罕至,由于建城用土太过肥沃,很多人没忍住在里坊里种起了庄稼,本应是生活住宅的地方却实际是田陌相闻,这种费劲起了一大圈城墙,到头来城里面全是庄稼的景象也不是统治者愿意见到的吧?而且过大的面积与坊墙使统治者对民众的监察极为不便。到了隋唐洛阳城的时候便对此进行了改进,里坊的大小没有按照隋唐长安城的规模,反而按照之前的北魏洛阳城里坊制度,缩小了面积,减低了里坊墙体,虽然里坊面积较之要小的多,但是却便于管理,人烟稠密,呈现一派繁华,再没有那种城墙里面种庄稼的奇葩景象。抛开里坊你会发现洛阳的皇城奇大,宫城隔城四重更是远超长安宫城面积。

隋唐洛阳城可以称得上是当时天下第一华丽帝都,其皇城城墙统一加了砖墙,这在隋唐前期是绝无仅有的,天街两侧也不同于其他城郭千篇一律的均植槐树,洛阳御道旁还栽有石榴樱桃等值时名贵树木,在天下第一大苑的洛阳西苑与宫中,还栽有各种奇花异草,比如易州进贡的牡丹,北方号为难植在洛却含苞待放的茉莉,《开河记》还记载苑内还有一种举世无双的并蒂花,这都是在长安见不到的。在城建方面隋唐洛阳城更是卓绝,紫微宫正殿乾阳殿是在唐代洛阳万象神宫之前的中国第一大单体木构建筑,史载其柱二十四围(其柱大二十四围,绮井垂莲,仰之者眩曜),从豫章采来,一柱废功计万,由于过高,专于柱间垂帘防止飞鸟误入,而如”方丈””蓬莱”这样的三仙山,洛阳城内据载就有三处,类似于大明宫三殿合一的荫殿麟德殿,洛阳宫城也有两座,还是更高技艺的五殿合一型,之后唐代修建的明堂与天堂更是刷新中国古代单体木构最大与最高的记录,宫前的应天门也号为中国古代第一门,是极为独特的天子三出阙,长安方面的隋代承天门唐代丹凤门相形见绌,神都之名当之无愧。


神都第一闲人


唐朝的长安就是现在的陕西西安\n洛阳就是现在的洛阳,是唐朝首都长安的陪都。首都长安人口达到196万,陪都洛阳则有118万人口。


冷月娱乐


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有180万户;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有219万户,唐太宗贞观二年(628年)户口二百九十万户.只是隋代极盛时(隋世祖大业五年(609年)的全国户口为8,907,536户.)的三分之一强,唐太宗贞观十三年(639年)三百万户,唐太宗贞观二十二年(648年)360万户,唐高宗永徽三年(652年)有380万户,100年后才恢复并超过隋代极盛时的规模.据《通典》卷七《食货》载,到唐玄宗天宝十三年(西元754年),全国有907万户,52880488人.(今学者把不列入统计数据的僧人道士流民奴婢等算进来,那么此年有12,000,000户,约60,000,000人.)当时全国有十五道,秦岭淮河以北有人口3000万.人口最多的是河南、河北两道及淮北地区,这些地区合计人口接近2000万.首都京兆府长安人口达到196万,东都河南府洛阳则有118万人口.运河沿岸的交通枢纽城市魏州也有人口110万.河东道人口达372万;关内道有150万;陇右道人口最少,仅53万.南方各道中,江南东道人口最多,有661万.其次为剑南道,有409万,其中成都府人口就有92万.江南西道人口亦有372万,淮南道227万,岭南道116万.人口位居全国之末的是黔中道,仅16万.


尚古匠人





根据唐朝官方《元和郡县志》记载,盛唐开元年间京兆府(西安)人口36万户,洛阳12万户,仅仅为西安的三分之一,到了晚唐元和年间,京都府(西安)为24万户,洛阳1.8万户。不到长安的十分之一。


井盖遇贼


韩愈在《论今年权停选举状》中称今京师之人,不啻百万。也就是说长安当时有一百多万人;洛阳是武则天登位后立为国都的,当时叫神都洛阳,人口也当在80万左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