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羽爲什麼不肯過烏江,劉邦到死才明白其中的道理

他們兩個人的性格差異很大。但也正是他們兩個人的性格決定了他們的用人策略。老劉可以實現高度自律,剋制住自己,抵制暫時的羞辱,來實現自己的野心。然而,強大的背景人脈,這就是老劉所沒有的。項羽看得很清楚,卻也不在乎。雖然他知道有時他做這樣的事情會更好。但他不想這樣做,因為他不關心心態。

項羽為什麼不肯過烏江,劉邦到死才明白其中的道理

在他還沒長大的時候,他的家人主要為楚國獻身出力。所以為了避免秦兵的追求,他不得不躲來躲去。然而,畢竟他是家族的孩子。這種身份決定了他不會成為尋常平庸之人,那種貴族氣質會伴隨著他。更重要的是,他是整個家族的年輕族長,並且懷有被滅國的仇恨。他有那種任性的資本。但是,他無法接受這種屈辱。他寧願在失敗後自殺,也不能向老劉投降。

項羽為什麼不肯過烏江,劉邦到死才明白其中的道理

如果項羽像劉邦一樣厚臉皮的話,我相信他忍辱一段時間肯定能夠有反轉。後來,老劉佔領了 整片疆土,但他仍然無法做到項羽的氣概。因為他知道他的臉看起來很漂亮,但實際上卻存在危機。他不得不把英雄們當成王子,小心地恢復並拯救自己的力量。面對各個地方的動盪,即使你年紀很大,你仍然要把你的部隊軍心穩住。後來,他意識到他的對手項羽是他從未有過的那種英雄心氣,他明白了為什麼他會選擇自殺而不是沒有尊嚴地投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