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伍不到20天,这个新兵为何写了6份《离队申请书》

带新兵的苦恼

部队的条件是一年比一年好,可这兵为啥是一年比一年难带?

班里12个新兵,从初中、高中、大学在读到大学毕业再到二次入伍,学历经历可谓“五世同堂”,想问题、说话都不在一个频道上,“这兵我该怎么带啊?”

“你给他讲服从,他给你讲民主;你给他讲奉献,他给你讲价钱;你给他讲打仗,他给你讲家庭……”

入伍不到20天,这个新兵为何写了6份《离队申请书》

不满20天的新兵,写下6份《离队申请书》

这名新兵蛋子叫孙陆(化名),入队第一天就把第一份《离队申请书》递到了基地领导的桌上。孙陆不是一个“孬兵”,因为他的各种表现都不错,而且和战友都打成一片,也喜欢帮助战友。部队领导的多次劝导并没有改变孙陆的想法,不到20天的时间里,他毅然向上头递交了6份《离队申请书》。

为什么这个孙陆的态度这么坚决?他给出的理由很简单:当初父母逼着他来当兵,如今,自己难以适应部队的生活。

入伍不到20天,这个新兵为何写了6份《离队申请书》

新兵带来新的考验

基地对新兵的调查发现,新兵中打过工的占45.9%,有的当过野外生存教练、搞过软件开发、干过工程设计,经历比较丰富;但也有部分新兵刚出校门就进营门,社会经验“几乎为零”。新兵与新兵、新兵与带兵骨干之间在思维层次、人生经历上的差异变得更加复杂。简单的说就是“不在同一个‘次元’里”。

另外,有些战士入伍的动机就很复杂。一些战士可能家境富裕,吃穿不愁,被父母送来部队历练,满腹却是不满和委屈;有些可能成绩不如意,只想在部队混两年,利用照顾政策方便考学;更有些在社会上四处碰壁,来到部队就是为了“捞一笔”,却发现这里既苦又累,根本受不了这个罪。

入伍不到20天,这个新兵为何写了6份《离队申请书》

新时代带兵要有新方案

时代在变,人的思想观念也在变,训练新兵的方式也要跟着变。目标定高了,新兵“够不着”望尘莫及,定低了“太容易”没有成效。所以,基地领导决定按照‘跳一跳够得着’的要求,科学论证新兵教育目标。

坚持看新闻、听广播、读军报;不想家,不流泪;不泡病号,积极参加训练……基地党委按照“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四个方面,明确了做新时代好战士的40个细节,确保新兵学有方向、行有标准。增强新兵教育的时代性和感召力,关键是打到鼓点上。基地探索引入理论奠基、红色基因、陆战精锐、道德法纪、身心健康等5个教育模块,每个模块按照功能划分、科学搭配。改变以前刻板的教育模式,让内容和形式都“接地气”。

入伍不到20天,这个新兵为何写了6份《离队申请书》

意想不到的结果

就在退兵报告只需经最后一级领导签字生效之际,孙陆决定“单方面毁约”,他在一份《保证书》中郑重地告诉部队领导和父母,此前的想法“烟消云散”,自己也一定“用刻苦的训练回报大家。”并且他特意发了一条微信朋友圈:“两年时光,一定要打拼出一番模样!”

入伍不到20天,这个新兵为何写了6份《离队申请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