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新潛艇號稱「領先中國十五年」 到底什麼水平

日本海上自衛隊第11艘“蒼龍”級潛艇“凰龍”號日前下水,這是全球首艘配備鋰離子電池的作戰潛艦,其蓄電量提升將大幅增強潛艦的續航力和作戰彈性。

由日本三菱重工製造的“凰龍”號潛艇於10月4日在其神戶造船廠下水。包括海上幕僚長(海軍參謀長)村川豐海將(海軍上將),以及三菱重工防務、太空部門主管阿部直彥在內,共約300人參加了“凰龍”號的命名和下水儀式。

日本《讀賣新聞》10月9日報道,凰龍號自2015年11月開始建造,造價660億日元,預計2020年3月將交付日本海上自衛隊正式服役。“凰龍”號標準排水量為2950噸,水中速度為約20節,下水後將繼續進行各種作業。

而配備鋰離子電池的“凰龍”號,潛艇活動半徑和潛航時間將大幅提高。

日本於2005年開始建造的“蒼龍”級潛艇是全球最大的柴電潛艇。第11艘蒼龍級潛艦SS-511“凰龍”號與之前10艘同型艦艇不同,該艇取消了絕氣推進系統,改用日本傑士湯淺技術公司研發的高性能鋰離子電池,替代鉛蓄電池。

按照設計,這種鋰電池組被安裝在“凰龍”號的艇底,充滿電後能夠長時間在水下以20節的最大航速持續航行。

蓄電池是潛艇最重要的基礎設備,目前世界上的作戰潛艇主要配備鉛酸電池,儘管該類電池具有技術成熟、性能可靠且廉價的優點,但是體積和重量太大,儲電比能又低,其性能發展已陷入難以提升的困境。

日本新潛艇號稱“領先中國十五年” 到底什麼水平

日本“凰龍”號潛艇(三菱重工神戶造船廠)

反觀近年迅速發展的鋰電池,在同等重量之下儲電容量能達到鉛酸電池的2倍,且性能仍有發展空間,相關技術已運用至電子產品、電動車,日本公司研發的高性能鋰離子電池更應用於國際空間站之上。

此前,美國總統川普瞭解到美國國防工業基礎的海水鋰電池存在短缺,他命令國防部購入設備試產這種對反潛作戰至關重要的電池。

川普在給眾議院金融服務委員會和參議院銀行委員會負責人的信函中表示,開發海水鋰電池和航空燃料電池的舉措“對國防至關重要”。

他還說,美國國防部將開發和購買用於生產這兩種電池的設備及材料。

“凰龍”號是日本第11艘“蒼龍”級潛艇。2005年開始建造的“蒼龍”級是全球最大柴電潛艇。“凰龍”號的最大特徵是配備傑士湯淺(GS Yuasa Corporation)製造的高性能鋰離子電池,替代鉛蓄電池。有分析認為,一般來說,如果是相同個數和尺寸的電池,蓄電容量將增至2倍左右。

日本新潛艇號稱“領先中國十五年” 到底什麼水平

新型潛艇可存儲柴油發動機產生的電力,在實際作戰和戰鬥時僅憑電池的電力驅動。電動航行能消除引擎聲,讓敵方難以發現,以優勢艇位參與戰鬥。通過配備鋰離子電池,“凰龍”號的活動半徑和潛航時間大幅提高。

不過,與隆重的下水儀式相反,三菱重工高管的表情都很凝重。這是因為美國特朗普政府為消除貿易逆差,敦促日本增加採購美國防衛裝備品,日本國內企業的訂單被奪走的風險正在加強。在9月下旬的美日首腦會談中,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剛剛對美國總統特朗普表示,“包括美國產品在內,引進高性能武器裝備非常重要”。

為此有日本網民及日媒甚至打出了“‘凰龍’號的技術水平比中國同級別潛艇先進10至15年”的標題,那麼實際情況究竟如何呢?

日本新潛艇號稱“領先中國十五年” 到底什麼水平

▲日本海自“凰龍”號鋰電池潛艇的下水儀式現場照。

對於在水下作戰的(常規動力)潛艇而言,對電池的依賴性要遠高於水面艦艇。早在鋰電池技術成熟之前,潛艇一直使用的是鉛酸電池,這種電池最早由法國人普蘭特於1859年發明,由於其具備價格低廉、原材料方便獲得(電極由鉛和鉛的氧化物構成)等優點,適用於大電流放電環境,因此發明後在化學電源中一直佔據絕對優勢。在美國海軍於1900年4月購買了其歷史上首艘潛艇“霍蘭”號(舷號SS-1,以潛艇之父,同時也是通用動力公司創始人約翰·菲利普·霍蘭命名)後,英國很快也邀請霍蘭幫助他們設計出英國的第一艘潛艇“霍蘭”1號,這艘潛艇就使用了當時英國產的鉛酸電池,至今各國潛艇仍在使用。

此前一架採用鋰電池的波音客機就因為鋰電池而起火,這讓世界上其他國家對於這一技術的使用很謹慎。日本的“凰龍”號使用這一技術,只能說起很勇敢,有著開創性,但要因此說其領先我國潛艇20年,還為之過早。

對於日本來說,“凰龍”號潛艇更像是一艘試驗性潛艇,是為了探索鋰電池技術的可行性。對於我國來說,研究核動力潛艇才是重中之重,如果為了與日本潛艇攀比,在常規動力潛艇上下大功夫,就有些本末倒置了。

​所以,外界莫不如等“凰龍”號服役一段時間後,再來做評價不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