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版伊-400,服役6年即退役,是最早的「核」潛艇

二戰前,各國潛艇受限於搜索能力,通常只能伏擊敵人。為了提高潛艇的搜索能力,日本發明了帶飛機的潛艇,早期的一批大型潛艇多攜帶一架摺疊飛機,浮上水面後組裝、放飛。後來日本腦洞發展了“晴嵐”專用潛艇水上飛機,並且生產了能夠攜帶三架晴嵐的伊-400型大型潛艇。

美國版伊-400,服役6年即退役,是最早的“核”潛艇

伊-400模型圖,注意最前方一架美國塗裝的晴嵐

由於其到底只能攜帶三架水上飛機,而且出現的太晚,所以其並沒有發揮什麼特別的作用。戰後,美軍俘虜了這幾艘“水下航母”,對其機庫進行了研究測試。得出結論這玩意吧。。。。看著不錯但是不好使啊......

美國版伊-400,服役6年即退役,是最早的“核”潛艇

1958年下水的SSG577

1954年,劃時代的鸚鵡螺號核潛艇下水,儘管其採用核動力,但是其攻擊手段依然只是傳統的魚雷。二戰後,美蘇兩國相繼投入力量在核武器和噴氣式飛機/導彈領域投入重資,試圖使用這些新概念武器壓倒對方。在上世紀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初,兩國都陷入了“傳統武器無用論”的泥淖。

美國版伊-400,服役6年即退役,是最早的“核”潛艇

ssg 577上的巡航導彈

兩國都削減了傳統武器的份額而強調專用核攻擊投送載具的研發,於是類似合眾國這樣的“傳統”武器消失了,類似B-36、279工程這樣的專門在核戰爭條件下使用的裝備層出不窮。而美軍在獲得了德國V1導彈和日本的潛艇後,也動起了歪腦筋。早期的巡航導彈不能折翼,而且尺寸巨大(蘇聯的不少乾脆就是拆了座艙的噴氣機)為了攜帶核巡航導彈,美軍建造了一批怪異的潛艇。SSG577“咆哮著”就是其中的一員。

美國版伊-400,服役6年即退役,是最早的“核”潛艇

紐約的SSG577

由於當時的導彈尺寸巨大,而且發射準備時間較長,整體上類似於要把一架噴氣式飛機從潛艇裡射出去,所以美國人想到了之前的伊-400,當然不是要重建一艘六千多噸的特種潛艇,但是在導彈發射庫上從伊-400上吸取了一些經驗教訓。

美國版伊-400,服役6年即退役,是最早的“核”潛艇

發射架

美軍沒有把導彈庫放在潛艇中部,而是放在了艇艏,導彈倒退著出來,而不是從導彈庫前方出來,這樣可以減少滲漏。而且導彈不需要彈射器,所以直接拖出來發射比原來伊-400推出來後放在彈射器上發射節約甲板長度。

美國版伊-400,服役6年即退役,是最早的“核”潛艇

ssg 577總體佈置圖

該潛艇水上排水量2,670噸。水下排水量3,650噸; 長度317英尺; 寬25英尺,最大下潛深度700英尺。編制9名軍官和75名士兵、士官。裝備四枚可以攜帶核彈頭的Regulus I導彈,或兩枚改進型的Regulus II導彈,或兩枚Regulus Is和一枚Regulus II。常規武器為6具533毫米魚雷發射管。

美國版伊-400,服役6年即退役,是最早的“核”潛艇

剛下水時的ssg 577

儘管這條潛艇尺寸尚可,但是由於潛艇上很多結構都是為導彈預留的,所以艇上唯一算得上寬敞的也只有導彈庫。艇長的臥室也十分擁擠,一般水手更是住在四層的熱鋪上。那個時候的美軍還是可以算的上“艱苦奮鬥的勞動人民”而不像今日美軍的土豪日子。

美國版伊-400,服役6年即退役,是最早的“核”潛艇

導彈艙,在潛艇裡真屬於十分寬敞的地方

而即便如此當時美軍還被稱為少爺兵,更可見當時的中日,甚至德、俄、英部隊條件之艱苦。相對而言,美軍的生活就算不錯了。而與夏威夷的SS287相比,這艘SSG577上住宿條件更為惡劣,這倒是符合核大戰的需求——不死就不錯了還要什麼自行車。

美國版伊-400,服役6年即退役,是最早的“核”潛艇

兩米多高四層鋪,住宿條件極為惡劣

作為一款過渡裝備,隨著美軍導彈技術和核潛艇技術的發展,這艘潛艇只服役了6年就在加利福尼亞退役,畢竟這款潛艇使用十分蹩腳,每次發射指揮塔都要承受高溫,而導彈也很不完善,實際作戰能力堪憂。

美國版伊-400,服役6年即退役,是最早的“核”潛艇

艇首魚雷艙

1980年,SSG577艇正式從預備役名冊中出名,1988年,改為展覽館在紐約展出。和那個時代大多數不成熟的武器裝備一樣,其以怪異的外表、新奇的理念、蹩腳的實際操作狀態而給世人留下了“詭異”的印象。符合暴力美學的需求但是終究難以完成其被賦予的任務。

美國版伊-400,服役6年即退役,是最早的“核”潛艇

指揮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