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亞馬遜那些你所關心的(上篇)

今天我們來談談關於亞馬遜的一點思考,其中的一些話題並沒有給出我的結論,但是寄希望並引導大家做深入的思考。關於這個話題,我會分為兩篇文章來講,這也是這個系列的第一篇文章。

我們的話題如下:

1 亞馬遜的轉變與支持

◎ 哪些人會更容易倒下去

◎ 資本市場的介入

2 關於工廠和電商

◎ 現在的跨境電商,工廠最具優勢

◎ 工廠自己能做電商麼?

◎ 工廠如何玩轉電商?

3 從站內到站外

◎ 亞馬遜的引流問題

◎ 關於亞馬遜的轉化率問題

4 亞馬遜和獨立站誰的風頭更盛?

關於亞馬遜那些你所關心的(上篇)

實際上亞馬遜真正的大爆發應該是從2013年開始,2013也可以算是跨境電商的元年。

從2013~2017年,短短几年時間,亞馬遜的規模體量迅速超越eBay,版圖不斷向外擴展,貝索斯的身價更是水漲船高,一度躍居世界首富…

短短几年時間,很多跨境電商的從業人員也憑藉著亞馬遜改變了自己的命運,在這樣的一個環境中,年齡已經是一個可以被“忽略”的差值。

無論你是70後,還是90後,舞臺都一樣,機會都一致,在過去沒有哪一個行業,可以像亞馬遜給我們年輕人提供如此公平的商業環境(它曾經一度不需要你有大量的創業資本,不需要你有特別的經驗優勢,不需要你憑藉年齡來上升職位)

實際上,我們也可以看到很多90後在跨境電商中更具執行力,更有敏銳度,手法也更強悍,因為熟悉平臺不需要太長的時間,而進入該領域的門檻又非常的低….

從這一點來說,我們中間的絕大多數人是要感謝這個時代,感謝跨境電商,感謝亞馬遜 !

那麼,接下來說說我的一些思考,其中的一些觀點我可能在不同的場合有表述過,或者老讀者可能比較熟悉,其中的絕大多數觀點到現在都已經實現了

亞馬遜的轉變與支持

我可以明確的告訴各位,2013年的亞馬遜環境和2017年的環境已經截然不同了。如果你是一個小賣家,還聽說周圍哪個朋友的亞馬遜做的很好,然後急不可耐的想進入,我要請你千萬小心慎重。

我依然保持下面幾個觀點:

夫妻公司,兄弟公司,2~3個人的公司,會被最先淘汰。這些人,其實是最脆弱的,抗風險能力也是最低的,都不用行業怎麼颳風就步履維艱了。

為什麼?

第一:你從工廠拿貨,再創業,這個已經沒有任何的優勢了。

◎ 工廠給你獨家了?你能保證工廠的出廠量麼?

◎ 如果沒有獨家,同樣的貨工廠給幾家亞馬遜賣家賣了?

◎ 如果是從同一家廠家拿貨,那麼你的優勢在哪裡?會不會出現相互殺價?

◎ 你拿貨的成本是多少?

◎ 知道要如何備貨呢?備多少?

◎ 物流成本

◎ 亞馬遜退貨

◎ 亞馬遜資金週轉

◎ 亞馬遜運營費用

◎ 其他費用

◎ 其他因素影響

你看這些人要再進入這個領域,創業的門檻已經大大提高,小賣家壓根就承受不了。即使上面的問題都解決了,還是不能保證你的listing能做起來。

更為重要的一點是,2017年的大環境已經不那麼寬容了(其實已經是了),無論從平臺的角度來講,還是從市場的環境來講,都變得嚴格和惡劣。以前開一個店,還是需要上面這些我羅列的要素,但是由於整體大環境好,那麼就可以蓋過很多的瑕疵和不足

也難怪,那幾年我們不都在喊“站在風口上,豬都能飛起來….”

你看2017年,現在開一個亞馬遜店鋪,市場有人要價到3000人民幣了,這在過去是根本是不敢想象的。

PS:我特別要重申一下,特別是對那些沒認真看文章前提條件的人,這些人可能會說:“誰說夫妻公司搞不行了,誰說兄弟公司不行了,你看我周圍的誰誰誰誰,做的非常好,還是幾個人的團隊,一樣搞的很好啊,哪裡來的危言聳聽”

首先,你要看一下我說的前提條件和時間,2017年那些新進入的夫妻公司,兄弟公司,2~3個人,小團隊的,並期望以亞馬遜為創業機會的公司。

其次,夫妻公司很多做的好的,你也要看他們是不是已經上岸了,如果之前的整個大環境已經讓他們積累了資本,他們有能力繼續走下去,或者對方就做小而美,賺些小錢,不願意在做擴張的,活得好,這是很正常的。

最後,

當然不能說後面的小賣家都做不起來,我只是說相對比之前的成功的概率,會大大降低。

第二:市場環境的變化

我就不說什麼無良的批量半夜跟賣,同行的惡意競爭。我們來看2016~2017年的環境,那麼多的電商大公司都去上新三板,都去做對賭,都去拿融資,都願意被收購,你們說為什麼?

不知道各位看明白了沒有,做到一定的程度,拿投資,殺市場,圈地啊。這些公司很多已經根本不是靠賣貨賺錢了而是靠資本來賺錢了

那麼這些有錢的主,把錢花在哪裡了?

毫無疑問,要麼降低產品的毛利,以此來擴大市場份額,要麼就是收購或者扶持新的創業團隊和項目來衝市值,要麼就是擴大產品線,增加產品品類,拓寬增量市場。

那麼在資本的作用下,你說這個環境會變得怎麼樣,而誰又是那個最先遭殃的人呢?

答案是不言而喻啊!

工廠更有優勢

且不說馬雲之前提出的“新零售“概念,未來一定是沒有純粹的電商!我們就說跨境電商中的亞馬遜,有沒有發現

亞馬遜的注意力越來越偏向工廠了?

亞馬遜的注意力越來越偏向工廠了?

亞馬遜的注意力越來越偏向工廠了?

其實對於亞馬遜來說是很好理解的,亞馬遜是要最大限度的讓利給消費者。

我們以前做跨境電商是b2c,把賣家的貨直接銷售給終端的消費者,但是亞馬遜發現,如果去掉小賣家,而是直接的把工廠的產品銷售給終端的消費者,那不就更為消費者讓利了麼?

你看,思維一改,規則就的重寫。

所以隨著市場競爭的激烈,小賣家自然會被慢慢過濾,而接下來亞馬遜一定會扶持那些具有工廠背景,具有強大供應鏈,和研發能力的賣家。所以工廠的角色在未來的日子中(實際上已經是)會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

可以肯定的是在M2C模式(Manufactory to customer)下,它能夠給消費者帶來更實惠的價格,這對亞馬遜和工廠來說都是一個巨大的蛋糕。

另外我發現跨境電商的大公司中,兩個非常有意思的事是:

1,之前有些是做傳統B2B出身的,後面全面轉型做亞馬遜(等平臺),等到亞馬遜做起來了,又開始收購工廠,這類公司以百事泰為代表。

2,有些公司在跨境電商做的非常的好,然後通過線上的優勢,再去走線下,實現彎道超車,而這類公司以Anker為代表(先是從亞馬遜等電商平臺開始,再逐漸滲透到海外線下大賣場)

關於亞馬遜那些你所關心的(上篇)

你看這兩種公司都非常的有意思,無論哪種模式,即關於線上和線下的渠道,到了一定的階段必然要拓展延伸。

從工廠到電商

那麼如果說工廠在整個跨境電商中擁有如此重要的作用,那麼可不可以工廠自己直接去做電商?有沒有機會?

說說我的觀點

我認為工廠不應該自己去做電商。工廠的基因永遠只是產品,而不是在電商領域!(主要包括,工廠主要人員的時間分配,電池產品的運營打法,電商人才的考核和管理,終端消費者的感知)這樣一個清晰的道理,我覺得必須得講清楚,不能含糊其辭。

但是我周圍也確實有很多工廠的人,自己去開電商,而且做的都不錯,難道我上面的命題就錯了麼?

實際上據我的觀察,那些做的好的工廠電商,他們的創始人都是親自帶團隊研究電商,而且研究的非常的細緻和認真,他們是真用心的願意花時間,花精力,花財力讓自己懂的更多,有這樣魄力的公司,我相信他們是可以做的起來的。

是的,你沒看錯,我說的是我周圍有很多傳統B2B的工廠大老闆,他們真的每一個運營細節點,都非常認真的學習,做筆記,交流,分享,一點架子和身段都沒有。

包括,我之前去塞維和陳總聊了一下,我發現他能問出我每一個亞馬遜的小細節點,包括流量的運營知識,紅人營銷,紅人合作等等,讓我非常的驚訝。你要想想管理1000多號人的公司,還能深入仔細的跟你聊技術方法,你想想他們是花了多少時間在裡面,還一直保持學習的態勢,這非常的不容易。

但是對於絕大多數傳統的工廠人來說,很少人能做到這一點,那麼傳統工廠他自己做電商會碰到什麼問題呢?他應該要怎麼做呢?如果你感興趣的話,你可以看下面的這些文章,我也已經非常的清晰的表達了我的觀點

工廠B2B如何才能玩轉跨境電商?

工廠B2B為什麼做不好電商?

工廠B2B找電商公司合作可行麼?

傳統工廠如何佈局跨境電商

從站內到站外

第一:關於亞馬遜的引流問題

太多的人跟我說小北,亞馬遜怎麼看到站外的流量,站外的流量怎麼引呢?

今天也藉此機會和大家說說

你們不要一直想著直接的把類似Youtube視頻,Facebook群啊,論壇的流量直接引流到亞馬遜上,這實際上是錯的。

為什麼呢?

比如你開的是一個美國店的,但是你的站外的紅人是來自YouTube的,我們假設這個YouTube的人是來自美國的(我只是假設),他有巨大的粉絲量,那麼一般來說粉絲是來自全球各地的對不對(不可能都是美國人)。

那麼如果你利用這個紅人,直接引流到你的亞馬遜店上,可能也有來自日本的粉絲到你的店鋪上,也有非洲的,也有來自南美的,東南亞的,那麼這些人無論他多喜歡你的產品,實際上他們也不能買你的美亞上的產品。

那麼,如果他們買不了會發生什麼呢?

會發生流量不精準的問題,轉化率不高的問題,轉化率不高,排名就下降!

以賈斯汀比伯的YouTube為例子,他的視頻訂閱量有3100w粉絲,那麼他的粉絲不可能都是美國人,所以直接引流到亞馬遜是有問題的。

關於亞馬遜那些你所關心的(上篇)

當然,我用Justin比伯這個案例給大家做說明,或許有些不恰當(如果比如可以給你做廣告,那麼你可能真不需要亞馬遜的流量都可以了)其實也只是想告訴大家,站外的紅人一定要考慮好分寸,要事先做調查,不要好像有個紅人答應跟你合作就非常的開心,你一定要考慮轉化率的問題

當然,如果你是用折扣碼,而不是直接的鏈接到亞馬遜店鋪,讓粉絲去購買,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第二:關於亞馬遜的轉化率問題

各位腦子裡一定要牢記一句話,做亞馬遜的,你不要只考慮你自己能不能賺錢,你首先還要考慮的是如何讓亞馬遜賺到錢。

舉例子:

除了前面說了,亞馬遜認為你的店鋪有那麼多的人進來,但為什麼轉化率這麼少?那轉化率少,亞馬遜就會認為用戶不喜歡你的產品,不喜歡你的產品,亞馬遜肯定要減少曝光量,這個邏輯沒問題吧。

如果這個邏輯沒問題的話,那麼

亞馬遜給你機會,你都沒有把握住,那麼對不起,他的流量位置只能給別人,因為你的產品沒有轉化率,就不能讓他賺到錢啊,這是非常清晰的道理

所以各位,站外引流一定要考慮流量的精準問題,這會涉及到流量的最大轉化,當然轉化率是一個非常深的話題,也是多維的影響要素,這個話題量巨大,希望今後有機會還能把這一塊單獨的和大家進行講解。

亞馬遜,獨立站?誰的風頭會更盛?

很顯然,這幾年從整體上來看,平臺的風頭肯定壓過了獨立站,但是獨立站並不會被平臺取代。

可以肯定的是,做亞馬遜到未來走品牌化必然是趨勢,現在很多買家說做品牌,其實不客氣的講還只是商標。你能想象,你一個品牌連自己的官網都沒有?那這裡就體現出獨立站的市場存在了,獨立站肯定會一直有,不會被取代。

同時,獨立站能夠帶來強有力的品牌沉澱,這對於自有品牌、工廠,非純賣貨的賣家來說,可以利用獨立站來打造品牌,提高產品的定價。(亞馬遜你說怎麼展示,展示來展示去就那些東西,非常的嚴格,但是獨立站不一樣,可以講故事,可以拍攝很炫的圖片)

關於亞馬遜那些你所關心的(上篇)

而這個過程很顯然賣一樣的東西,消費者卻把品牌因素考慮在內,這裡頭的品牌溢價

另外,目前跨境電商幾乎都在選擇“多平臺+獨立站”的運營模式(中小賣家任重道遠)

為什麼? 平臺規則肯定是越來越多的,一種情況,如果有一天,突然發現自己的某產品不能在所有平臺賣了,怎麼辦,獨立站是我自建的啊,我自己的官網可以賣啊。

就目前而言,以亞馬遜為例, 獨立站在這裡就可以用來做亞馬遜的品牌備案,同時獨立站目前也多被用於給平臺店鋪引流,沒辦法,中小賣家,自己品牌沒做起來之前,還是在相輔相成之中提高店鋪權重,直接提升店鋪銷量來的直接,獨立站還是不會被取代。

我非常贊成Anker的獨立站模式(中小賣家需要升級改進),而關於Anker的獨立站研究,我想我已經寫了很多篇了,或許下面的文章你們也會感興趣

深度剖析Anker的獨立站 | 亞馬遜站外引流

Anker獨立站上的紅人是怎麼做的?

亞馬遜上賣家的流量思維運用 | 亞馬遜 &站外引流

Affiliate的幾種玩法 | 案例

所以我們在談到亞馬遜和獨立站的時候,其實這是一個相輔相成的過程,對我而言,我決不會把所有的身家都放在同一個渠道上,這對我來說是不可接受的。

寫在這裡不要認為我希望所有的人去做獨立站,你要根據你的實際,有這個決心,如果你只是想做一個獨立站來為亞馬遜清庫存,我真的建議你不要做。

請期待第二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