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流轉,價格越來越高!搞農業真這麼賺錢?

在寧波慈溪市坎墩都市農業創新示範園裡,有一處大學生農業眾創業園。

大學生們流轉的土地,畝均年收益2萬元,是普通農場的4倍!

為此,寧波政協委員認為:土地整村整組連片委託流轉是提高土地流轉規範性、穩定性和附加值的最有效方式,這也是重點在抓在推的模式。

當然了,能作為典型案例的,畢竟是少數。

但同樣的土地資源,少數人可以畝產兩萬,大多數人也就畝產幾千塊,有的還在虧錢。

大肆的新聞報導畝賺2萬了。

那不種地的,就會認為,一畝地就應該賺2萬才及格;而種地的,也會認為別人都能賺2萬,我憑什麼不可以?默默將自己歸入了畝賺2萬的行列。

真正上手之後,才發現箇中艱辛,有人抱怨,你TM來試試,這地租根本不讓人活!

【價格幻覺】

有人認為,不說其他,單說這屆領導和智囊團隊伍的專業素養,絕對是歷屆數一數二的。

這點二小是同意的,身居要職的,都是科班出身、業界楚喬,這麼多很強的大腦制定的促進土地流轉、適度規模化方針,肯定是經過反覆推敲的。

可惜執行過程中,出現了一些變數,導致土地流轉價格越來越高。

這肯定不是什麼好事,農地流轉價格,是影響我國農地市場發育,甚至可以說是農業發展的關鍵因素,事關農地流轉效率和農民的權益保障等重大問題。

地價的提升,既沒有促進土地市場化流轉,也沒有引導農地向規模化經營方向走,著實有些事與願違。

經過研究後,學術界誕生了一個新的專有名詞——“價格幻覺”。

沒錯,也就是說,在農業行業混的,現在都有點產幻了。

【幻覺的原因】

從經濟學角度來說,價格機制包括價格生成機制和價格響應機制。

通俗來說,就是一個巴掌拍不響。

價格生成方面,有地的人認為地值這麼多錢;

價格響應方面,租地的人認為,這麼多錢拿地,我有得賺。

交易就達成了。

土地流轉,價格越來越高!搞農業真這麼賺錢?


這是當下特殊的政策制度、特殊的經濟環境和農戶對土地特殊的態度造成。

城鎮職工有社保、醫保、失業保,而農民的土地,就充當了這些社會保障的作用,這意味著離開了土地,生存就沒有了保障,其重要地位不言而喻。

生存意義越大,經濟價值就越大,再加上房價物價飛漲,如果不提高地租,還不如種懶莊稼收益高。

而租地方面,企業能拿到國家補貼,樂意出高價租用,而中小散戶則只能被迫接受漲價。

於是,市場機制在這樣特殊的背景下,失效了,這就是“農地依賴特徵—價格幻覺—價格機制失效”的模型。

這是農地承租方對農地進行單維經濟價值評價和農地潛在轉出方的農戶對農地進行多維功能性價值評價之間的矛盾。

【如何解決矛盾】

有地的人,寧願種懶莊稼甚至撂荒,也不想流轉,將土地作為自己在外打拼的一條後路。

想種地、想擴大規模的人,被較高的土地流轉價格,嚴重打擊了積極性。

這樣的土地流轉市場,對於改善資源配置效率毫無幫助,農業發展嚴重受阻。

華南農大的課題組通過對遼寧、江蘇、廣東、山西、河南、江西、寧夏、四川和貴州9省(區)的農戶進行的抽樣調查數據,建模分析發現,“農地價格幻覺”問題,還得多維度地解決。

一些方法你可能已經看到,一些方法,正將試點實施。

增收

讓農戶對勞動就業的依賴程度提升,對土地收入的依賴程度降低。這不是單純的讓農村勞動力向非農轉移,而是要讓其切切實實地賺到錢,找到一項賴以生存的活計才行。

增加城鎮就業機會

農戶對城市就業的擔憂程度,對其存在農地價格幻覺的可能性具有促進作用。

就業扶持政策

農民進城政策的滿意程度對其農地價格幻覺程度具有抑制作用。

價格指數保險

為緩解農戶對農地的情感依賴,在規範農地交易雙方參與農地流轉的程序、構建合理的農地流轉價格機制的同時,引入農地流轉履約保險。

如果上述用的得當,可能就不會出現下面的情況:

成都邛崍市,2012年至2014年間,冉義鎮先後有4家公司的老闆跑路,上千畝土地欠下了幾十萬元租金。

這樣做能有效防止業主經營不善跑路,土地租金打水漂。

要做的還有很多很多,一切都是為了要讓農戶從土地上“離得開”,還要保障農民進城生活“融得下”。

國家已經用了一些方法解決突出矛盾,讓想流轉的人放心流轉,讓想承包的人地價承包。

如此才能抑制幻覺,改善土地流轉市場,讓市場機制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各位看官,如果此次你要去流轉土地,看清楚起價值,不要還沒有開始搞農業,流轉的土地價格就高的離譜,這樣你就輸在了起跑線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