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清考」須改革教師考核機制

近日,一則題為《教育部:今後可能一半學生拿不到畢業證》的文章在朋友圈發酵。《中國科學報》記者查實後發現,此為對教育部印發《關於狠抓新時代全國高等學校本科教育工作會議精神落實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的不實解讀。

實際上,《通知》中最重要的部分為第三部分“全面整頓教育教學秩序,嚴格本科教育教學過程管理”。《通知》強調,要加強課堂教學管理,加強學習過程管理,切實提高畢業論文(設計)質量,強化教師教學主體責任。可能涉及被誤讀的部分為幾項具體措施,包括堅決取消“清考”制度,淘汰“水課”、打造“金課”,嚴肅處理抄襲、偽造、篡改、代寫、買賣畢業論文等違紀問題。

其中,“清考”制度指的是學校專門為掛科學生準備的最後一次補考機會,“清考”過關則可取得畢業證書。記者瞭解到,甚至有些老師會提前給足資料或放寬監考,想盡辦法讓學生通過。

取消“清考”須改革教師考核機制


有老師指出,媒體誤讀《通知》取消“清考”將有一半學生無法畢業,實際上反映出“清考”現象之普遍,通過“清考”水平不達標的學生數量之多。

而“水課”一詞則在學生群體中流行,特別指學生不願意聽的課程。一名本科學生小宇(化名)告訴《中國科學報》記者,大家所謂的“水課”主要是學校的一些公共課,很多同學認為和專業不相關,乾貨很少,所以沒什麼價值。

本科畢業論文也是此次《通知》下令狠抓的重點。在老師們看來,抄襲的現象最為普遍。中國科學院大學人文學院副教授蘇湛所執教的“科幻文學與影視創作系列講座”課程中,22位學生期末作品因抄襲均判零分。“我必須嚴厲對待,不能對抄襲行為姑息縱容。”

無論如何,“狠抓”各項措施的責任,最終會落到大學教師們的肩上。接受採訪時,老師們傾吐了苦衷——不是不想嚴,而是沒精力。

“以論文、職稱、‘帽子’為導向的考核機制,讓很多大學教師根本不是把技術轉化為生產力來做科研,更不用提教學了。”四川大學一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教授表示,不同級別的教師待遇往往有著天壤之別,尤其是拿到國家各類人才計劃的教師,不但職稱提高,薪水更是增加了幾倍。

中國地質大學地球科學與資源學院教授龔慶傑回憶起自己的學生生涯:“28年前我在中國地質大學讀書,教師們很敬業,跟學生接觸也較多,類似師長與朋友的雙重關係。”

然而,今天的大學老師反而做不到。剛剛走上大學講臺的年輕教師王辰(化名)儘管很想全身心投入教學、對學生嚴格要求,但是面對繁重的教學和科研任務,他自覺難以把好教學的質量關。

“教授們天天出差見不到人,更別提帶本科生了。結果就是我們這些小講師得玩命地教課。”王辰說,“如果同時想要評上副教授,還要拼命去弄項目和寫論文。”

一邊是上不完的課,一邊是嚴格考核的科研成績,像王辰一樣的年輕講師只好降低教學上的要求,“水課”產生了,抄襲放水了,只有靠“清考”讓學生畢業。因此,大學老師們認為,提高本科教學質量,應從改革大學教師考核機制做起。

華東師範大學哲學系教授孫亮也表示:“本科教育現狀實質上與目前高校對教師的考核偏向存在一定的關聯性。目前高校普遍重視科研,評定職稱、榮譽、人才帽子等都是與科研關聯在一起。”在教學上紮紮實實投入的教師在現有的考核機制下可能“挨累不討好”,長此以往也會失去教書的動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