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曹妃甸国际河豚节」河豚王——来自河北曹妃甸的天然馈赠

一直以来,曹妃甸的河豚鱼以品质佳、味道美、个头大、营养成分高蜚声中外,被誉为中国河豚王,深受广大食客喜爱。

《柳河东集》中有一个故事,叫“河豚发怒”。故事说:“河之鱼,有豚其名者,游于桥间,而触其柱,不知远去。怒其柱之触己也,则张颊植鬣,怒腹而浮于水,久之莫动。飞鸢过而攫之,磔其腹而食之。”

这是一则寓言,劝人遇事冷静,正确认识妥善处置,免受其害。但我却更喜欢柳宗元对河豚那细致生动、又不失幽默的刻画。比如发怒时那虚张声势的样子,憨憨傻傻的河豚跃然纸上,可笑可爱,甚或又可气可怜。

「迎曹妃甸国际河豚节」河豚王——来自河北曹妃甸的天然馈赠

今天的曹妃甸人周玉杰,也曾有《河豚》诗说:“鳍赤斑青披荆甲,目炯齿利气如蛙。刺身剔透薄窗纸,料理绽放雪莲花。拼将一试酬知己,纵情原不为奢华。”这六句诗,更是把河豚里里外外、社会本真写了个透彻明了。

那么,曹妃甸海域历史以来都有哪些品种的河豚自然分布呢?当地人对河豚又有着怎样的认知呢?

曹妃甸海域的河豚种类众多,常见的主要品种为红鳍东方豚、菊黄东方豚等,即使罕见的豹圆豚和次河豚也曾有发现。年届八旬、自幼生长在渤海岸边渔民家庭的水产工程师张相禄如是说。

水产专家王文斌先生说:“地处渤海湾的曹妃甸海域,常见的食用河豚品种有红鳍东方豚、暗纹东方豚、弓斑东方豚、豹纹东方豚、菊黄东方豚等,但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仍属红鳍东方豚。”

不过,曹妃甸区域可不叫它河豚,而是称其为“腊头”或“腊头鱼”。就像人们给它取的名字一样,河豚品种名目繁多,普通人不太容易区分清楚。张相禄先生说:“因为河豚品种之间体形近似,当地渔民根据它们的形态和体色,简化俗称为黑腊头、花腊头、黄隔腊头、鲅腊头、刺腊头等。”

人们叫它腊头,地方志书(如《永平府志》、《滦州志》等)也把它写作“蜡头”,或许是源于《西厢记》中那句“银样蜡枪头,好看不中用”。

鱼叫蜡头,是说它虽然味道美妙无比,但因为身有剧毒,吃起来却又令人提心吊胆,又爱又怕并不轻松。

人们在乐享美味的同时,也一直在跟它身上的毒素进行着拉锯式的斗争,每次于巅峰美味的品尝,又都像是一次千仞断崖上的蹦极,生的希望寄于一线,奋而一跃,充满了幸运与不幸,挑战和刺激。一些饕餮豪客、巨贾流商,尤其是那些文人雅士如苏东坡者,不断跨越它的剧毒,品尝到那无与伦比的美味之后,终于得出一个结论:曹妃甸(那时仍指海岛)河豚品质最佳,口感最美,远盛他处所产。

邑人有文章说“只是盘中这黑腊头,一口下去,虽不致美成神仙,但也会生出几分飘飘欲仙的感觉。那已退向遥远、黯然无力的毒素,与现实中超凡脱俗、无与伦比的美味,一时仿佛相约化作脚下五彩斑斓的祥云,任你指挥驱使。”

「迎曹妃甸国际河豚节」河豚王——来自河北曹妃甸的天然馈赠

那么,曹妃甸河豚源于什么,竟然是如此之美呢?

乾隆进士阮葵生《茶余客话》中说:“津门多海鲀,毒重。吴门(苏州一带)所出乃江鲀,大而味薄,皆不佳。”阮葵生的话,透露出三个信息:一是河豚本身有江鲀、海鲀的分别。江南不如津门,江鲀难比海鲀,吃惯了海鲀的人,或许对江鲀吃不上口;二是江南河豚生长速度过快,个体虽大,但味道品质全都难称上乘;三是渤海湾(含曹妃甸海域)产出的是海鲀,味美而毒重。而江苏一带产出的却是江鲀,也就是苏东坡“春江水暖鸭先知,正是河豚欲上时”诗中所说的“欲上河豚”。

又有现代人说,不对!曹妃甸所产河豚味道品质绝佳,并不仅仅是产于江、海的区别,而是多种因素共同形成,其中最重要的还是品种优劣的表现。因为苏诗中所说的河豚,实际上是暗纹东方豚,而曹妃甸海域的河豚,却大多是红鳍东方豚,也就是曹妃甸人所说的“黑腊头”。

号称香港四大才子的大美食家蔡澜也说:“死也要死在吃河豚的时候。”又说:“吃河豚是需要学习的……学习吃河豚,应该从最高级的虎河豚开始。”

而蔡澜所说的虎河豚,正是曹妃甸人说的黑腊头,也就是曹妃甸海域最为常见的主要品种——红鳍东方豚。

争执评论,正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看来不论哪种说法更加准确,渤海湾曹妃甸海域所产河豚均胜江南,却是不争的事实。甚至那时在津门、蚕沙口这些渤海边上做买卖的江苏人,因为嗜食这里的美味河豚,还有不少人中了毒。王士祯在他的《居易录》中就曾提到:“……吴人嗜之中毒者不少。”

如此美味的河豚,渤海湾中又以曹妃甸(岛)附近海域所产细嫩、鲜美,最为上乘,堪称美味中的极品,河豚中的翘楚,真是“多一分则淫,少一分则枯”。

可见,曹妃甸海域自然分布的野生河豚,一是毒大,大于别处;二是味美,美过八方。

这其中又是什么原因呢?

「迎曹妃甸国际河豚节」河豚王——来自河北曹妃甸的天然馈赠

先说毒大。现今研究表明:河豚身上的剧毒,属外源性毒素,来自它所摄食的食物。河豚吃了海中有毒的鱼虾藻类后,不断把毒素累积在身体中,越来越重。所以河豚越大,毒性越强。那些含有毒素的食物,多出在海中。而曹妃甸海域的河豚,极少有游入江河的,就是偶尔有一条两条游入河口,也是极为罕见的个别现象。绝大多数都是终生在海水中生活,摄食也都是在海中,所以身上的毒素,较之海水淡水洄游、食物自然转换的“江鲀”,毒素自然要重的多。看来“海鲀”毒大,还真和乾隆进士阮葵生说的一样。

再说味美。味美,海产、江产虽有差异,只是相对而言,并非绝对因素。比如先前长江盛产如今已近绝迹的鲥鱼,就比一些产自海中的鱼类要鲜美的多,这是实际。那么是不是像一些人说的是品种之间的差异呢?也不是。先前长江盛产的暗纹东方豚,在渤海、在曹妃甸海域虽然数量不多,却也屡有所获,口感品质也都大大优于长江所产同一品种。再如红鳍东方豚,属海水鱼类,主要生长在黄海、渤海这些冷水海域,但在江苏等江南近海也有分布。从那里捕获的红鳍东方豚,无论口感、品质,都要逊于渤海湾,尤其是曹妃甸海域所产。就像“淮南之橘,淮北为枳”一样,同为河豚中极品的红鳍东方豚,到了别处也就褪去了几许鲜美。

来到曹妃甸,大家一定不要忘记寻味河豚王,畅享曹妃甸河豚的极致味道,畅享曹妃甸美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