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县的“剔尖”

赵雁明

“剔尖”是一种面食,类似于刀削面,但比刀削面好吃,是一种流行在晋南晋中的家庭面食,它最大的特点,是能以最快的速度,同时能让更多的人吃上饭。

“剔尖”也叫“拨鱼子”,或者“剔八股”。祁县的“剔尖”,是“剔尖”美食的代表,能让品尝过“剔尖”人,的吃的津津乐道,吃了就不会忘怀。

其实,“剔尖”很好做,比做面条容易多了,尤其是在等着吃饭人很多时,“剔尖”更容易给主人赢得时间。祁县人做“剔尖”,一般都备有专用的工具,那工具叫“剔尖”托儿和“剔尖”拨棍儿。“剔尖”的托儿和拨棍儿,有点像瓦工抹灰缝儿那灰托儿和灰抹子,只不过抹灰用托儿,带个直角弯儿,而“剔尖”托子和拨子,是个直挺挺的半圆形托板,和一个直勾勾的拨棍儿,托儿和拨棍,都比灰托灰抹子,少个那个弯儿。

没有“剔尖”托儿拨棍儿,也能用盘子和筷子来替代,也能拨出“剔尖”来。娴熟的主妇,甚至拿碗和筷子,就能做出可口的“剔尖”。一般人家吃“剔尖”,都是选择在中午,女婿外甥儿子和孙子,都回家吃饭了,做一顿大家都爱吃的“剔尖”,最便捷也实惠。

做“剔尖”,也要先做卤儿,祁县人吃“剔尖”,卤儿里必须有土豆(山西人称为山药蛋)和北瓜。土豆养肠胃,北瓜降躁火,将土豆和北瓜,都切成丁儿,再配上肉片葱花和花椒,炖炒得北瓜酥烂,汤汁浓稠,就可以盛碗里备用了。除了做好卤儿,祁县人吃剔尖时,还要备好蒜瓣儿和麻油,备上盐碟儿和醋。讲究的人家,还要加盘油炸花生米,一盘平遥酱牛肉。

做卤儿的同时,就要把做剔尖的面和好,做剔尖的面,最平常的是用白面,讲究的人家,还要加点红面(高粱面),加点杂粮面和榆树皮面,山西人家吃面,都喜欢加杂面,称之为粗粮的细作,山西人也特别喜欢吃榆皮面,榆皮面,就是榆树皮磨成的面,这种面外地根本没有,是山西特色,就是除去榆树皮的外面老皮,用里面的的那层皮磨成的面。吃“剔尖”或者面条里添加榆皮面,这是山西的一个保留项目,只要用来提升“滑溜感”和“筋道感”。体现着祁县“剔尖”的精细与精致,饱了肚肚,也得让心安逸。

没有榆皮面,也不影响剔尖的味道,只是对于吃惯了榆树皮面的祁县人,喉咙少了点滑溜,口腔也缺少筋道感。如果条件允许的话,最好加点榆皮面,哪怕豆面红面不添加,也最好加点它,假如你去山西时,也最好买点榆皮面,添了一把榆皮面,啥样的面条都滑溜。

做剔尖时和的面的,要比做面条的面稀点,只是稍微稀那么一点点,最好在面里加捏盐,也加个鸡蛋,做出来的剔尖,会更筋道。旧时候,有钱的晋商人家,都吃三合面的剔尖,就是白面、炒熟的东北黄豆面,再加点榆树皮面。没有钱的人家,只好吃白面和红面两掺的。

做剔尖时,先把水烧开,把面团分成合适的大小,放在剔尖托子上,剔尖面合适不合适,就看它是否与托子粘连,粘连就说明刚刚好。做剔尖时,托子举到沸水的上方,关键是拿拨子棍的右手,不能仅仅拨,还要有剜的动作,有推与提的力,剜推提是连贯的,全靠的是拿剔尖拨子的右手的腕部动作,快速往下一剜那拨棍,再往前方一推一提,推的同时,手是往前上方使劲,这个连剜面带推面又有挑的过程,就是做剔尖面食的所谓“剔”。

“剔”出来的每一条“剔尖”,都要保证一头粗一头细。粗的这端,大约直径不到半厘米,细的那端,当然是越细越尖才越好,“剔尖”“剔尖”,必须有个“尖”,“剔尖”就是讲究那个“尖”。也是因为做出来的剔尖,有点像河里的小杂鱼儿,所以“剔尖”这面食,也叫“拨鱼儿”。“拨鱼儿”不是鱼,去山西吃面,最好别按照以前的思维,有些食品里有的字或词,与你之前认知的,没有太大的关系。做剔尖的过程,最关键的是那个拨,那才是一个真功夫,拨出来的剔尖,几乎是大小一个样,个个都有个尖儿,熟练的祁县主妇,半个小时之内,能让十五个人,吃上热乎乎的“剔尖”。从这个角度说,剔尖美食,不但做起来容易,也让饥肠辘辘的家人,无需等待太久,它也有可能,是最为古老的快餐。

祁县的剔尖,也是“上得过厅堂,守得住厨房”的。文友可能对它很陌生,其实他早就走出了国门,风靡过世界了。祁县的剔尖,曾招待过大宋王朝的赵匡胤,也曾招待过后来的王公贵族,最让人自豪的,早在多年以前,海参崴恰克图,也都有它的专卖店。如果你也想让家人品尝剔尖这美味,不妨也试着学一学,非常好学也非常好做,记住用腕力。至于原料吗,如果没有北瓜,可以用西葫芦豇豆佛手瓜豆角等替代,西葫芦和佛手瓜,都是北瓜的近亲,你还可以做肉卤,做你喜欢吃的鸡蛋卤儿,拿你习惯的卤儿吃剔尖,会更适合你的口味。

端上一大海碗的“剔尖”,浇上香喷喷的卤儿,再滴几滴香麻油,再滴上点醋,搅拌均匀,咬上一瓣大蒜,吃一口既筋到又滑溜的“剔尖”,嚼着花生米,吃着酱牛肉,包你过足吃“剔尖”的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