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化瑰寶,千年歷史傳奇,敦煌莫高窟,引世界蜂擁而至

《莫高窟飛天贊》這首詩展現了莫高窟壁畫的高超技藝,作者對此極為欣賞,並認為敦煌莫高窟是“人間至寶”。敦煌莫高窟被視為中國文化的瑰寶,並由此形成了一門專門的學問——敦煌學。

莫高窟俗稱千佛洞,是中國第一大石窟,位於敦煌市東南鳴沙山東麓的崖壁上。莫高窟始建於前秦建元二年(366)。相傳有一名叫樂尊的禪師,雲遊到敦煌,在此地歇息,當時正值黃昏夕照,突然抬頭望見三危山金光萬道,彷彿有千萬尊佛顯身其間。樂尊以為是佛顯聖,便把此處當作聖地,滿懷虔誠,僱人在這個斷崖上開鑿了第一個洞窟。其後又有一個名叫法良的僧人,效法樂尊,開鑿了第二個洞窟。

中國文化瑰寶,千年歷史傳奇,敦煌莫高窟,引世界蜂擁而至

莫高窟的歷史從此開始。唐代是莫高窟藝術的黃金時代,石窟的開鑿和造像活動達到了空前的規模,是莫高窟藝術的極盛時期。雖然歷經長期的自然和人為的破壞,至今仍保留了十六國、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等各個朝代的洞窟492個,其中保存歷代壁畫45000平方米、彩塑2400餘尊、飛天4000餘身,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宏大、保存最完好的佛教藝術寶庫,被譽為“東方藝術明珠”。

莫高窟是雕塑、壁畫和建築三者融合一體的立體藝術寶庫。以彩繪泥塑為代表的造像藝術是莫高窟的藝術主體。人物琳琅滿目,有佛、菩薩、弟子、天王、力士、高僧等,千姿百態,風采各具。敦煌石窟藝術中數量最大、內容最豐富的部分是壁畫,最廣泛的題材是佛教藝術畫,所繪人們供奉的各種佛、菩薩、天王等,另外還有民族傳統神話題材及各種各樣的裝飾圖案。從壁畫中可以看到各階層的各種社會活動,如帝王出行、農耕漁獵、冶鐵釀造、婚喪嫁娶、使者交會、歌舞百戰等世間百相。壁畫中最經典之作,當屬“飛天”。中國藝術家用綿長的飄帶使她們優美輕捷的女性身軀漫天飛舞。這些美麗絕倫的壁畫為莫高窟贏得了“壁畫藝術的長城”美譽。

中國文化瑰寶,千年歷史傳奇,敦煌莫高窟,引世界蜂擁而至

敦煌壁畫中還描繪了當時一些社會生活敦煌莫高窟近景場景,反映了我國古代狩獵、耕作、紡織、交通、作戰以及音樂舞蹈等生產活動和社會活動各個方面的內容。壁畫中的各類人物形象,保留了大量的歷代各族人民的衣冠服飾資料。畫中所繪的大量的亭臺、樓閣、寺塔、宮殿、城池、橋樑,是研究我國古代建築的形象圖樣和寶貴資料。此外,大量壁畫和彩塑為研究我國美術史提供了豐富的實物資料。

莫高窟第17號洞窟開鑿於唐代後期,高約1.6米,寬約2.7米。這座小窟的窟門原用泥牆封閉,窟內堆滿從公元4世紀至11世紀我國近10個朝代的各種經卷、文書、古籍、幡畫、銅像等數不清的文物,這些文物被通稱“敦煌遺書”。它涉及我國古代一千多年的政治、經濟、軍事、歷史、宗教、哲學、民族、文學、藝術、科技以及中外文化交流等各方面的內容,故後來習慣上稱此窟為藏經洞。

中國文化瑰寶,千年歷史傳奇,敦煌莫高窟,引世界蜂擁而至

敦煌藏經洞被發現,是一件非常偶然的事。1900年4月,有一位叫王圓籙的道士,雲遊化緣投宿於143窟,便在那裡居住了下來,無意中發現一個用土磚封住的門,他用力打開,是一個小洞,洞裡有無數的白色包裹,排列得非常整齊。就這樣,一個住在佛窟中的道士,撕開了敦煌百年的傷痛史。王道士發現藏經洞後,將洞中的一些文物帶出洞窟換取金錢。

隨著這些寶貴文物流傳,莫高窟秘藏古代手稿的消息也不脛而走。世界各國的“探險家”蜂擁而至。由於當時清朝政府的無能,在不到20年的時間裡,俄、英、法、日、美等國的“探險家”先後從敦煌盜走近4萬卷經書和許多珍貴的壁畫、雕塑,給莫高窟帶來了巨大的災難。現在,在英國、法國、俄羅斯、印度、德國、丹麥、瑞典、韓國、芬蘭、美國等國都收藏有敦煌文物,總計數量佔藏經洞文物的三分之二。

中國文化瑰寶,千年歷史傳奇,敦煌莫高窟,引世界蜂擁而至

一批中國學者在十分困難的條件下,開始研究敦煌文書。1910年,中國第一批研究敦煌文書的專著出版,由此,被稱為“世界顯學”的敦煌學創立。幾十年來,世界各國的學者對敦煌藝術極感興趣,不斷進行研究。敦煌莫高窟作為中國文化的瑰寶,198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