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名城:敦煌

石油名城:敦煌

石油名城:敦煌

鳴沙山 青海油田 供圖

千古名城敦煌

敦煌,中國的文化聖地;希臘文化、伊斯蘭文化、印度文化和中華文化在這塊土地匯聚。悠久的莫高窟,奇妙的月牙泉和鳴沙山,還有那殘缺的玉門關,共同訴說著敦煌的滄桑歷史與美麗傳奇。

敦煌地處甘肅、青海、新疆三省(區)的交匯點,位於河西走廊最西端,黨河和疏勒河下游最大的綠洲上,歷經滄桑,幾度盛衰,步履蹣跚地走過近5000年漫長曲折的歷程。遍地的文物遺蹟,浩繁的典籍文獻,精美的石窟藝術,神秘的奇山異水……讓這座古城流光溢彩,就像一塊青翠欲滴的翡翠鑲嵌在金黃色的大漠上。

“敦煌”二字,在古語裡有盛大輝煌之意。這座坐落於“絲綢之路”咽喉的城鎮,在歷史上又曾被稱為“沙洲”,是沙漠中的一片美麗的綠洲。當年客商雲集,繁花似錦,其極盛時期為距今1100多年前的唐代中期。如今,敦煌古城已是一片廢墟,敦煌新城則是一個旅遊名城,市容整潔,建築華美。歷史悠久的莫高窟以豐富而精美的古代文物吸引著世界各地的廣大遊客,成為舉世聞名的“東方藝術之都”。

鳴沙山,當地人稱其為“阿依艾庫木”,意為“有聲音的沙漠”。其山雄踞沙海,平地而起,共有5座赭紅色的沙丘,其中最大的一座約500米,垂直高度過100米左右,呈現西南至東北走向。平時常有雷鳴號角之聲從內發生,時斷時續,時高時低,忽而聲響如萬馬奔騰,忽而柔細若琴若笛。

月牙泉在鳴沙山裡,古稱沙井,俗名藥泉,自漢朝起即為“敦煌八景”之一,得名“月泉曉徹”。月牙泉南北長近100米,東西寬約25米,泉水東深西淺,最深處約5米,彎曲如新月,因而得名,有“沙漠第一泉”之稱。

唐詩裡“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的陽關位於敦煌市區西南約70公里處,而“春風不度玉門關”的玉門關則位於敦煌市區西北約90公里處。

玉門關又名小方盤城。現存城垣完整,近似方形,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玉門關於漢武帝時設關。相傳“和闐(和田)玉”即經此輸入中原,故稱玉門關,是古“絲綢之路”北路的必經關隘。城垣西、北牆各開一門,城北坡下有東西向大車道,是歷史上中原和西域諸國來往時的必經之路。(車建國)

石油名城:敦煌

古道駝影。 王得剛 朱永生 攝

石油名城:敦煌

防風林。 吉海堅 供圖

七里鎮上望青海

玉門關、鳴沙山、莫高窟……許多人熟知敦煌是座藝術之都,而有些人並不知道,這裡還是青海石油基地,是柴達木盆地石油戰士的後方。

如今,古老的城牆已不復存在,市內現代化的樓房不少。敦煌城西十多華里處的七里鎮,崛起一大片現代化的新城。人說,敦煌的格局將是東有千佛洞,西有石油城。這座崛起的新城,就是所謂石油城了。

石油城的歷史,和青海油田的發展史一樣悠長。經過60多年的發展,如今的七里鎮已成為青海油田機關、科研、教育、醫療、輪休、文化、休閒於一體的綜合性生產生活基地。

20世紀50年代,石油工程第一師幾經轉戰,從玉門油礦運輸處來到青海石油勘探局,成立石油工業部運輸公司,帶領幹部員工在敦煌建設生產生活基地。石油師人在這裡埋下了“第一塊奠基石”,並定名為“七里鎮”。從此,中國地圖上就有了七里鎮的標記。

1956年,基地建設十分困難——缺乏施工力量,建築材料供應不上,沒有自來水。幹部員工克服困難、自力更生,打土坯,到農村收購麥草,自己打水井解決困難。當時的條件下少部分廠房是磚木結構,那些辦公、文化、福利設施、職工宿舍等都是土木和土竹結構,和現在的樓房相比真是天壤之別。

敦煌基地建成後又遇到國家三年自然災害。大家一邊搞石油運輸,一邊搞糧食生產和養殖。開荒整地5300畝,接管敦煌城灣農場、安西小灣農場6萬多畝農田。後來又建成七里鎮鐵家堡、向陽等小農場,有力地保障了柴達木原油外運和勘探生產的持續發展。

20世紀80年代,柴達木油田勘探開發大發展,青海石油管理局又在七里鎮原基地上開闢一個新的基地。經過十幾年的繁忙施工和植樹造林,一個嶄新的石油新城在戈壁灘上拔地而起。

為了給長期工作生活在高原的員工家屬創造一個天藍地綠、生活方便的戈壁石油城,滿足大家基本物質和精神文化需求,青海油田在敦煌基地建設15分鐘生活服務圈。目前,敦煌基地建成便民醫療服務站5個、便民大藥房2個、菜籃子供應點 10個,覆蓋率達到100%。圖書館、文化宮、電影院、老年活動站、開放式體育健身場所等覆蓋率達到70%。居民步行不超過15分鐘便可享受就醫、健身、閱讀、娛樂等服務。

為保護敦煌水資源,青海油田服從當地環境生態大局,積極融入敦煌市的“水務一體化”工程建設。在基地綠化方面,持續加大投入,幾次改擴建敦煌基地汙水處理廠,提升汙水處理技術和達標排放標準,同時改造基地防護林帶灌溉管網設施,將基地生活汙水達標處理後用作基地綠化水源,每年節約地下水資源達到150萬立方米;積極調整綠化規劃,逐年實施“退草還林”計劃,基地50%以上採用微噴、滴灌、小管出流等高效節水灌溉技術,節約了水資源,為建設綠色家園、保護敦煌歷史古城、改善國家西部生態資源環境做出了貢獻。

青海油田圍繞“民生、產業、智力”3個品牌建設,堅持產業幫扶與定點對口幫扶相結合,堅持“輸血”幫扶與“造血”幫扶相結合,積極配合敦煌市委市政府開展“聯村聯戶、為民富民”等新農村建設和扶貧幫困活動,在人力、資金、技術等方面加大投入力度,幫扶轉渠口鎮定西村、七里鎮秦家灣等4個村鎮,組織開展了道路建設、自來水引入工程、街道亮化以及七里鎮農業示範園區建設、敦煌市慈善捐助、溫室蔬菜園區建設等13個項目,提升了村鎮基礎設施和產業化水平,有力地支持了敦煌的新農村建設。

敦煌是歷史文化名城,為了讓敦煌的天更藍、空氣更優,青海油田在管道鋪設、場站建設、天然氣足量供給等方面給予了鼎力相助。

目前,敦煌各村鎮基本家家戶戶都用上了乾淨的天然氣,一方面保護了敦煌的生態環境,另一方面帶動了敦煌旅遊業的發展。(記者 暴海宏 吉海堅)

石油名城:敦煌

多彩莫高窟。 王得剛 朱永生 攝

石油名城:敦煌

白雲飛渡玉門關。 高鎮東 攝

石油名城:敦煌

美麗礦區。 朱永生 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