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陽爲什麼叫襄陽,不是應該叫襄陰嗎?

客觀公正不走心


東漢襄陽城位於襄水(今渭水河)之北、峴山之南的歐廟鄒灣(今歐廟遺址);古人以水北山南為‘’陽‘’,這也是‘’襄陽‘’名稱的由來;襄陽為東漢襄陽侯習鬱封邑,189年劉表荊州牧所由漢壽遷至此地。歐廟襄陽城東漢末年毀於戰火,現在的襄陽古城在峴山以北漢江邊,由魏晉北津戍(壘城)擴建而來,其最早考古文化層為東晉。

東晉襄陽人習鑿齒為習鬱後人,假設其‘’號曰‘’的位於‘’襄陽城西二十里‘’的‘’亮家隆中‘’是個真實存在,它應該位於鄒灣以西某個位置,而不是清代襄陽人以北津壘城為參照物修建、位於今襄陽古城西南13公里的那處叫‘’襄陽古隆中‘’的紀念性文物,與‘’南陽之鄧縣‘’更扯不上一丁點關係。

某地為爭躬耕地,屏蔽歐廟遺址真實身份,閹割自家城市歷史,把諸葛亮寓所襄陽隆中硬塞給東漢南陽郡,其荒腔走板,猥瑣蠻橫之狀,著實令人捧腹。


望峰鳶


襄陽的這個名稱由來,還是要從“襄”字入手。

否則,單以“陽”入手,就有兩種情況。我們都知道山南水北曰陽,在不知道“襄”到底是指山還是指水的情況下。討論“陰”或“陽”就沒有什麼實際意義。

漢代的應劭認為襄是水名。“城在襄水之陽,故曰襄陽。是水當即襄水也。”這句話出自《水經注》。根據同文其他描述,我們知道,應劭所推測之襄水,就是當今被稱為南渠的一條小水道。

襄水位置示意圖

這就產生一個令人費解的問題。襄水這麼小,古人為何無視緊挨著的更為波瀾壯闊的漢江(漢代稱沔水),進而以沔或漢作為此地城市之名呢?

因此後世就有人懷疑應劭和酈道元的觀點。

南朝陸澄做《地理志》(今佚),曾言“襄陽無襄水也。”(《太平寰宇記》轉引)。因為《太平寰宇記》作者宋人樂史只記這一句話,因此也無從得知路澄的其他認識。但是《太平寰宇記》收錄了南朝另一本叫《荊州圖副》的書有云:“建安十三年,魏武平荊州,始置襄陽郡,以地在襄山之陽為名”。

襄陽有叫襄山的山嗎?縱觀襄陽一帶地勢,襄陽的北邊是漢水沖積平原,並沒有山。因此襄山之說也是無稽之談。

由此可知,漢晉之時諸地理記載,大多是根據襄陽這個已經產生並流傳開來的名字,去反推其地名依據,因此就有襄水、襄山之謬論。

那麼“襄陽”的名字又是從何而來的呢,“”字的本意又是什麼?

南朝《荊楚記》有云:“水駕山而上曰襄”。

“水駕山上”這一地理意象不太容易想象。但是這個說法給我們一種啟示——“”字表達一種山水形勢,而非單獨指某山或者某水。

看來襄字的內涵還是挺豐富的。

《尚書·堯典》記載:“湯湯洪水方割,蕩蕩懷山襄陵,浩浩滔天”。此句有注云:“襄,上也;包山上陵,浩浩盛大若漫天。”

在此句中,“懷山襄陵”中的“襄”便有“上”的意義,形容的是洪水滔天、環繞山陵的景象。

再回到襄樊的地理環境,襄陽城緊鄰漢水,古代的漢水水量充沛,正所謂“漢之廣矣,不可泳思”,受季風氣候影響,夏季降雨集中,河流暴漲之時,就會在襄陽這個拐角之地形成玉帶繞山,“懷山襄陵”之景象。因此“”之本意正在於此。

上圖為襄陽地區地形圖,根據河流動力學知識,歷史上的漢江必定更靠近綠線所圈山地,流路正如黃色線所示。在漲水季節,正是“懷山襄陵”、浩浩滔天之狀。

這才應該是“襄陽”之名的最初來歷。

歡迎討論、轉發。更多歷史地理類知識,敬請關注@熊二History。


熊二讀史


襄陽。襄水河之陽,山之南。只所以大家對襄陽來歷有疑問,追溯原因是受《漢晉春秋》:“襄陽城西二十里,號曰隆中″裡襄陽城位置的誤導,把人帶偏所致。因此樹立正確的歷史觀,尤為重要。我不是批評現襄陽人,而是批評古人的一些做法。



考古學結論:現襄陽城區及近圍和樊城,都缺乏漢代考古遺蹟。(注:公元220年,曹仁撤退時,縱火焚燬襄陽、樊城二座城池)。說明漢末時期現襄陽、樊城地帶,沒有規模化的人居痕跡。因此《漢晉春秋》所述的“於襄陽城西二十里,號曰隆中″。存在疑問。

歐廟大型城廓遺址的發掘,為我們提供了揭開這個迷團的線索。歐廟城廓遺址規模,僅次於南陽古宛城(陪都)遺址規模。而此遺址考古年代顯示為漢代及漢前。歐廟遺址北靠硯山,南臨渭水河,當地原住民把渭水河習慣稱為襄水河。由此得出結論,漢代襄陽古城位於歐廟。漢魏之後,襄陽古城遷移到楚之北津戎(現襄陽北津)。

由於歷史記載斷代,使部分人把南渠誤認為古襄河,是不正確的。更有部分人認為襄陽應叫襄陰。是由於襄陽古城攜名搬遷新址,後人無從釋名,進而把漢水部分水域妄稱為襄水的結果。

引申:由於《漢晉春秋》斷代史的地位,使後世一些史學家,不敢輕易踏入這片雷區半步。出現襄陽名稱長期無法釋譯的詭異現象。同時又導致南陽臥龍崗舊名稱→隆山無人敢於問津。如若隆山一詞被肯定,無異於挑戰襄陽隆中地位。其結果不言而喻。

隆山出自我國首部古詞典《爾雅》。《爾雅.釋山》記述“宛中→隆"。《爾雅.釋丘》記述:“宛中,宛丘″。宛中丘俗稱為“中丘″。《左傳》隱公十年一月中旬,鄭伯與齊侯受申侯、鄧侯邀請相會於中丘(臥龍崗春秋之前古稱),共同商量防楚、抗楚事宜。二月,諸巨頭在鄧國歃血為盟,共同防禦。很明顯這個“中丘″就是“宛中丘″。由於宛中丘兼有山貌特證,後被納入山的範疇,也就出現了“宛中→隆(山)″。即隆山(臥龍崗三國之前舊稱)。南陽隆山的突現,使《漢晉春秋》陷入四面楚歌。

考古是辯別歷史真偽的一把尺子。歷史謊言最終逃不過考古學家的慧眼。


千萬千千萬


提問者問的襄陽為什麼不叫襄陰,問的我一臉懵逼,不知道你為什麼這樣問。我在去年十月份有幸結識一位本地德高望重的歷史文化專家,他講襄陽得名有三個版本,分別是根據《玉娥郎》裡面內容,就名叫《襄河謠》演變而來的,還有一種是《荊州記》裡面記載的“駕山而下謂之‘襄’”演變而來的,再就是《詩經.小雅.大東》中的記載和漢江的流向來推斷的,專家講了很多,我也不能一一敘述下來,歸根結底一句話,襄陽是一座歷史悠久,古典與現代結合的魅力新城市。我是襄陽小諸葛,喜歡襄陽可以關注我哦!


靜香在襄陽


就今天而言,襄陽確實應該叫漢陰或者峴陰!,到追其究竟,就會發現古襄陽位置發生變化,最早古城和現在的古城位移大概七公里以上,今天流經烈士塔峴山廣場的襄水或稱南渠,,事實上應該是北渠,也就是古代的檀溪,檀溪是一條延萬山至峴山的一條相當寬的河流,劉備馬躍檀溪可見一斑!!說完馬越檀溪可能歷史還要向前移上幾百年的楚後期至秦朝襄陽城的位置清晰的出現在歐廟那個位置

當時襄陽城位居襄水(今渭水河)之北,硯山之南的歐廟鄒家灣(今歐廟遺址);

古人以山之南、水之北為陽,這也正是‘’襄陽‘’名稱的由來;

也就是在這個地方新建的新襄陽古城!!

就這樣襄陽古城發生了很大的位移,以至於看來視乎不合情理的山之南水之北為陽的學說!!

歷史上不僅襄陽城發生了位移,還有樊城,三國時也不在漢江邊,明清樊城古城大概也向南向漢江靠攏了7公里左右,現在的襄陽樊城這麼近是有原因的!當然襄陽還有一座古城鄧城(鄧國首都),鄧也是發生了很大變化了的(後期鄧國鄧城搬遷至現河南鄧州!)

至今為止歐廟古城遺址和鄧城古城遺址都沒有發展成市區!!所以就目前而言,襄陽發展空間還很大!歷史是進步的,等發展到真正意義上的襄陽的時候,才是襄陽騰飛的時刻!希望得到襄陽人民的支持,以及有區域誤解的外地人能夠理解!特別是南陽人一定要熟讀歷史,查明歷史依據在來辯解也不遲呀

所以說如果在回到漢朝之前的幾百年,歐廟襄陽城很可能在楚秦之戰毀於戰火

更早在秦以後的某個歲月古襄陽城被摧毀,後而搬遷至其輔城(衛星城)~北津戍!(又或者晚些時候摧毀於戰火全城搬遷,到這兩個古城距離隆中公里數是一樣的,等邊三角形的故不存在諸葛亮爭議之說!)

值得注意的是,在楚國時期~北津戍這個地名很出名的!可以說襄陽周邊的衛星城都很給力,南漳保康是楚都古丹陽城,南邊的宜城也是後來的楚都!鄀!以及襄城臥龍鎮隆中附近的,鄢,都曾經是楚國故都!

我們再看幾百年後襄陽為東漢襄陽侯習鬱封邑,189年劉表荊州牧所由漢壽遷至此地,襄陽成就了有史以來歷史最高地位僅次於首都的二級城市省會,雖然作為省會同時也早期南郡首府(地級市政府所在地)以及襄陽縣衙(縣政府)以及後期的襄陽郡首府所在地。是整個漢江長江流域最大的城市!漢朝第三大城市!當時已經聚集了楚文化,漢文化,以及諸葛亮以後三國文化,曹操佔領襄陽帶來的中原文化!等等

當然也有證據證明劉表(諸葛亮姨夫)以前經常在現閘口射箭獵狩和在魚梁洲釣龍蝦😊,當年魚梁洲是半島和龐公半島緊緊相連!!當然當時漢江河道也是發生過很大的移位,歷史資料可以考證!但為作充分補充!

漢江發生位移我們也不得而知,也有人說當時的襄水就是現在的漢水?。或者說現在命名南渠的那條是漢江故道!現在漢江也稱襄江的說法!估計過去也有這種稱法

現在的襄陽人也稱漢江為襄江不知道有沒有根據?如有知情者可爆料!謝





NO667788


古人稱山之南,水之北為陽,反之則為陰。

那麼襄陽在什麼水的北面呢?襄陽之名因何而來呢?

襄陽城南之南渠古稱襄水,是襄陽名之由來。襄水可不是漢水,《水經注.沔水》記載,沔水又東和檀溪水,水出縣西柳子山下為東鴨湖,溪水自湖兩分,北渠即溪水所導也,又北經檀溪謂之檀溪水,溪水傍城北往,西去城裡餘北往沔,水東南出,

城在襄水之陽,故曰:襄陽。是水即襄水也。

襄陽是因襄水得名而非漢水(襄陽在漢水南)得名,所以叫襄陽而非襄陰。





尋桂子


陽,除了做陰陽講之外,還有兩層意思,一是作場講,如寧陽,應作場講,就是寧場,講白了,就是寧姓氏族聚居區。再如壽陽,就是壽氏族聚居區。這種以陽命名的地方還很多!大家想一下,自己的附近有沒有這種地名。二是陽本身就是氏族名稱,源自九夷中的陽夷,以族名名地,便成了地名。如古代眾多的陽城,現在的陽穀等,都是以氏族名名地,成了地名。這樣看來,我們可以從古地名中發現古代氏族,甚至能夠發現自己屬於古代哪個氏族。

為中華文明探源是我們的責任!方式方法詳見《山海經易讀》,上海古籍出版,各網店書店有售,國家圖書館一些大學圖書館收藏。


山海經易讀


根據五行學說,金木水火土相生相剋。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又生金,此為五行相生。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又克金,此為五行相剋。

襄陽之名稱,以漢江為界,漢江以北五行屬於水,漢江以南五行屬於火。五行水屬於陰,五行火為陽。所以,古代地名帶“陽”字的大都在江河以南,正所謂南陽也。依據五行學說,南方為陽謂熱是火,北方為水為陰謂冷是也。北方比南方陰冷,南方又比方陽熱。五行的定位,看拿什麼做為參照物了,有拿山也有拿江河湖做參照物的。

就如打麻將桌一樣,拿麻將桌做為參照物,坐在正北方的那個人如果命中屬於火,那麼那個人被水相剋了,這個人大部分會輸錢的。五行分東西南北中,北方水、南方火、東方木、西方金、中間為土。人的生辰八字也分金木水火土,所以命中屬於火的不能到北方發展,應該到自己出生地的東方發展比較順利。依次類推,金木水火土的運用無處不在。人的五臟六腑都分金木水火土,肝臟五行屬於木,肺五行屬於金,脾臟五行屬於土、腎臟五行屬於水,所以五臟六腑中一髒得病,就會相剋幾個臟腑。

會有點扯遠了,襄陽之命名稱是完全符合五行相剋相生學說的。不僅如此,四川綿陽、湖南益陽、邵陽、岳陽都是江河湖以南而建設城池。河南安陽、信陽和南陽都在江河西南而建設城鎮。很多不帶‘’陽‘’字的古代城鎮也建設江河之南,圖的就是採陽之浩然之氣。

襄陽依據漢江做為參照物,襄陽城池建設漢江以南,故取名稱為襄陽。
襄陽


鐵路之旅


襄陽之所以叫襄陽,自然有他的由來!不懂的話,去問老襄陽人,再不濟,就自尋百度!怎麼也輪不著一幫鄰省人在這七嘴八舌,罔顧史實,胡說八道!閒球得慌的話,研究研究你自家宛縣史去!


馬寶寶兔乖乖


山之南水之北為陽,山之北水之南為陰。

所以從水的角度來說,襄陽因地處襄水之陽而得名呀。

襄陽,位於湖北省西北部,漢江中游平原腹地。歷史文化悠久,楚文化、漢文化、三國文化的主要發源地,已有2800多年建制歷史,歷代為經濟軍事要地。素有“華夏第一城池”、“鐵打的襄陽”、“兵家必爭之地”的稱呼。在軍事戰略中,水的地位何等重要。歷史中建城的位置都會選擇河流的旁邊,以此作為護城河。因此襄陽以地處襄水之陽而命名也是十分正常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