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陽、襄樊,為什麼要三番五次的改名?改來改去有何意義?

西嶺66


襄樊改襄陽除了襄陽這個名稱有2800多年曆史這個文化因素外,當時最重要的因素是出於現實經濟發展考慮。

2007年,唐良智(現任直轄市重慶市市長)出任襄樊市委副書記、襄樊市市長。唐市長抓經濟建設很有想法,其中大力招商引資、主動承接東部沿海地區產業轉移建深圳產業園都是其力主的。

但招商引資到韓國、日本等地方,外商對襄樊很陌生,有的甚至沒聽說過。招商人員不得不大費周折講襄樊的歷史,說就是三國演義中常提的襄陽,是劉備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的襄陽。這樣人家秒懂了,襄陽,襄陽,這我們知道。而韓國有一個襄陽郡,與襄陽有天然的歷史緣淵。

唐良智及其他市領導帶隊出去招商都遇到類似問題,研究後決定改名。但改名不是你想改就改的,必須由當地政府民政部門提出申請,由省報到國務院。要經過專家論證、實地調研、涉及到相關部門會商等繁雜的程序。

從唐良智當市長到當市委書記,花了4年左右的時間,才終於更名成功。

事實證明,更名不僅讓襄陽文化歷史名城的文化得到更進一步鞏固,而且為襄陽打開知名度創造影響力等方面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襄陽所引進的世界五百強企業多達數十家。


襄陽名流匯


提問者叫“西嶺66”,他提過很多故意挑撥襄陽和南陽地域關係的問題,對於此人我不做評價,我來說說這個問題,說說事實。


“襄陽”一詞存在並延續兩千多年。

“襄陽”一詞出現在西漢,因城在襄水(今稱南渠)之陽,故名“襄陽”,從名稱的出現到現在一直存在了兩千多年,從未中斷過。對於提問者一直說的“襄陽”和“襄樊”的問題很簡單,那是現代產生的問題。1950年襄陽行政區劃發生重大變化,將“襄陽”和“樊城”兩座城合併為一個城市,為了照顧兩個城市人民的情緒,所以各區一個字,組成了“襄樊”二字,但是襄樊市下面任管轄著襄陽縣,也就是說,即使有了“襄樊”這個名字,“襄陽”也一直存在,更何況“襄陽城”一直叫“襄陽城”,所以“襄陽”不存在改名之說。


兩次政治事件,迫使襄陽兩次更名

如果你非要說改過名,那確實也是有兩次,這兩次都是政治事件。第一次就是西漢末年的王莽篡漢,王莽篡漢後將“襄陽”改為“相陽”,雖然字變了,但音沒有變化。在漢光武帝的時候又恢復了“襄陽”的名稱。第二次就是明末“闖王”李自成在襄陽建立大順政權,將襄陽改為“襄京”作為首都,當然隨著李自成的失敗,“襄陽”名字又迴歸了。

“襄樊”這個名字是因戰役而來

“襄樊”名字來源於戰役“襄樊戰役”。對於戰爭的命名往往取兩個城市的其中一個字。比如張自忠在“棗宜會戰”中犧牲,“棗宜”二字就是取自棗陽和宜昌。“襄樊”也就是在1948年7 月出現在了電文中,由於“襄樊戰役”大獲全勝,“襄樊戰役”是當年聞名全國的“五路大捷”之一,是解放軍“十大城市攻堅戰”之一。受到中央的高度讚賞,“襄樊”這個名字也讓很多人記住。正是有了這一次的叫法,等新中國成立以後,才決定將“襄陽”和“樊城”合併為一座城市,取名“襄樊市”。



襄陽甜


作為襄陽人,我來回答一下:

一.改成襄樊,想突出襄陽和樊城兩個古城。不能讓世人只知襄陽而不知樊城,相對符合大眾意願。

二.改成襄陽,是用來“借東風”。

1.依靠改名,來蹭金庸武俠小說的熱度,提高知名度,招商引資。

2.依靠改名,來蹭諸葛亮的熱度,讓古隆中坐實躬耕地,提高旅遊業,招商引資。

一句話,都是錢鬧的。有這些心思為何不能多用於改善民生,而不是做做表面文章。


歲月


襄陽、襄樊,為什麼要三番五次的改名?改來改去有何意義?

漢朝初期,襄陽一名首次登上歷史舞臺,至今已有約2200年的地名史,是相鄰區域歷史最悠久的地名之一。

據不完全統計統計,截止2018年末,襄陽改過四次名字,具體如下↓↓↓↓↓

一、相陽

典故:相傳西漢外戚專政,王莽掌權二十年期間,襄陽棗陽境內的皇族後裔劉秀起兵抗擊,王莽追趕劉秀至今襄州區六兩河一帶迷失方向,一怒之下下令襄陽改名為相陽,意指“襄王有意”救劉秀。

後來,劉秀建立東漢後為感激“襄陽”神助,撤銷相陽恢復襄陽一名,因此襄陽也在這個朝代得到快速成長機會,首次“升格”為省級行政區荊州“省會”,從這裡發出的指令到達管轄範圍內的鄂豫陝渝湘桂粵贛等區域。


二、襄州

典故:南北朝時期,南方梁朝一度不敵北方西魏,將包括南陽在內的以襄陽為中心的雍州省級行政區“送”給西魏。西魏皇權把雍州改名為襄州,管轄南陽、新野、隨等五郡。

隋朝建立後,先是延續州-郡-縣體制,不久後拆撤州級建制,襄州從此淡出歷史,但襄州治所襄陽郡成為今鄂豫陝毗鄰區最大的一個郡,上受朝廷領導,下轄至南陽、隨州、十堰部分地區。

三、襄京

緣故:公元1643年,“闖王”李自成在襄陽仿照明朝設置大元帥府和各部院,基本構成一個王庭的雛形,為適應格局和戰略發展需要,改襄陽為襄京,並以此為“北上”前期的大本營,為大順政權立都地。

四、襄樊

緣故:上世紀40-50年代初期,今襄陽轄內的襄陽古城、樊城及周邊區域組建“襄樊市”,為縣級市,隸屬於湖北省襄陽專區(地區)管轄。

80年代,襄樊市獲評為中國十大工業明星城市,連續多年上榜,成為鄂豫陝毗鄰區第一大城市。因襄樊市的影響力越來越大急需要擴權,以及國內興起“地改市”的潮流,1983年撤銷襄陽地區設立地級襄陽市。



五、襄陽

2003年,湖北省確定兩個省域副中心城市,得到國家層面的批准後,襄樊成為省域副中心城市。

在國內外歷史文化學家和人民群眾的呼籲下,繼荊沙市更名荊州市之後,襄樊市在2010年得到國家批准,再次啟用千年古地名。

從真正意義上來講,襄陽地名在最近幾百年內沒有中斷過,即使是八三年實行“撤地改市”,期間還有襄陽縣(後撤縣建襄陽區)在延續這一地名,儘管到了2010年撤銷襄陽區成立襄陽市,但同年同月同日重現地級行政區名稱-襄陽,標誌著襄陽地名一直都在。



改來改去的意義?

透過上述內容可以發現一個共同點,除了第五個之外的前四個,每一個都與皇權有關,先後涉及王莽、劉秀、李自成等帝王;同時這五次更名都為襄陽帶來跨越式發展機遇,但是結合帝王因素,襄陽在歷史上的更名也不過是擔任執行者的決策。

值得一提的是,襄陽前四次的地名變動幾乎都為襄陽帶來“擴土強權”的重大福利,管轄鄂豫陝三省大部分地區,也許這就是提問者想要知道的意義吧。如果結合漢江生態經濟帶分析,最近這一次的更名為襄陽又帶來一大福利,成為包含南陽、安康等十多個地區在內的中心城市。



最後,感謝南陽網友、歷史領域創作者西嶺對襄陽的關注、支持、厚愛!正視歷史!


正能量貢獻者


對襄陽襄樊亂改名,可以理解。這就是襄樊人的性格,什麼都是它的,歷史也可以篡改,教科書也被它們到北京活動過。只有南陽幾千年不變。


44029458


一個城市三番五次的更名,說明這個城市失去定力如浮萍一般,失去了現代競選力總總想著通過更名來造就輝煌,失去了外界的光鮮影響力,總想躺在歷史曾經的自豪中顯耀自我來吸引別人的眼球,客觀地講是自卑的表現,試想一個人一個團體一個區域名稱都取上光環的名稱就能光宗耀祖的話豈不笑話麼?


孺子牛178893439


1,你不是合格的”歷史領域“創作者,因為你對襄陽的歷史一無所知,不然不會問出這麼腦殘的問題。

2,你說“三番五次改名”,請說出哪“三番”?哪“五次”?否則就是胡說。

3,關你屁事!


龍族戰士987


按照大襄陽人的理由不是改名是迴歸!那為何不改回樊城哪?原因只有一個:由於金老先生的小說而已!如果按照襄陽人的理由:武漢應該回歸武昌,漢口,西安迴歸長安,開封迴歸汴梁,駐馬店迴歸汝州,全國要回歸的城市多了去了!人家別的地方改名就會勇敢承認因為原來名字名氣不大才改,而“聰明”的襄陽人就是這樣不敢講真話,襄陽民風就是這樣:假大空慣了很正常!樓主不必在意!襄陽人總是把說真心話的一律列為負能量!是黑襄陽!吹牛逼說大話說成正能量!習慣就好!


夕陽的刻痕862


自古以來,襄陽作為地名傳承久往。解放初國家將襄陽地區所轄的襄城樊城合併成一個地市叫襄樊市。一九八O年改製為市管縣將襄陽地區的稱為改成襄樊市,從此世上再無襄陽。二O一O年襄樊市為了順應歷史的發展,恢復了襄陽的稱為-襄陽市。在歷史長河中,襄陽的稱呼中斷三十年後,終於恢復了原名。可總有少數別有用心的小文痞,總拿此說事,只覺可笑。


53172801


當政者信風水,忽悠上級,愚弄百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