叱咤风云的淮阴侯,“兔死狗烹”的悲惨结局,孰之过?

公元前202年,,刘邦击败项羽,于洛阳称帝,国号为“漢”。汉高祖大摆庆功宴,宴请各路功臣,为他们对大汉的建立立下的汗马功劳表示感谢,其中特别提起了三个人。

叱咤风云的淮阴侯,“兔死狗烹”的悲惨结局,孰之过?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是这样记载的:
高祖曰: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扶百姓,给餽饟(kui xiang,粮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刘邦的这番话说得还是很公道的,他没有把功劳全部归结于自己,而是重点提了张良、萧何和韩信的贡献,说明刘邦的眼界是非常高的,没有此三人,就不会有今天的大汉,就不会有现在的高祖。可几年之后,这个为大汉统一立下汗马功劳的千古良将却因为“谋反”被杀头,诛三族。汉高祖刘邦为何一定要置之于死地呢?

叱咤风云的淮阴侯,“兔死狗烹”的悲惨结局,孰之过?

韩信早年可谓十分落魄,做官不成功,从商又失败,以至于要在别人家寄食,很多人都很厌恶他,城中的屠夫少年更是让韩信忍受了胯下之辱。韩信的从军之路也是十分坎坷,开始在项梁军中因为没有名声被冷落,后项梁战败,又归到项羽帐下,做了个郎中,,屡屡献计项羽却不为所用,于是便离开了项羽,归顺了刘邦。仍然得不到重用,还因为犯了法律差点被砍头,用穷困潦倒来形容他再合适不过了。

韩信能过被刘邦重视,萧何功不可没,据《史记.淮阴侯列传》记载: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如失左右手。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上曰:“若所追者谁何?”曰:“韩信也。”上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何曰:“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

这便是著名的萧何月下追韩信,韩信也正是在这时进入刘邦集团的权利中心。叱咤风云的淮阴侯,“兔死狗烹”的悲惨结局,孰之过?刘邦对韩信的重用立马得到了回报,他先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打得章邯措手不及,迅速平定三秦,,然后俘虏了魏王豹,平定魏地,又向北攻打代国,杀了代国国相夏说,改旗易帜一举击垮赵国,生擒赵王歇,又在降将广武君的建议下虚张声势,迅速降服了燕国。渡过平原津,杀了楚将龙且,平定了齐国。风光一时无两。可以这么说,

刘邦的大半个江山,都是韩信打下来的。

那么韩信是不是真的有反心呢?《史记.淮阴侯列传》有两段记载。1、韩信杀了龙且后,项羽非常害怕,派武涉去劝反韩信:“天下共苦秦久矣,相与戮力击秦。秦已破,计功割地,分土而王之,以休士卒。今汉王复兴兵而东,侵人之分,夺人之地,已破三秦,引兵出关,收诸侯之兵以东击楚,其意非尽吞天下者不休,其不知厌足如是甚也。且汉王不可必,身居项王掌握中数矣,项王怜而活之,然得脱,辄倍约,复击项王,其不可亲信如此。今足下虽自以与汉王为厚交,为之尽力用兵,终为之所禽矣。足下所以得须臾至今者,以项王尚存也。当今二王之事,权在足下。足下右投则汉王胜,左投则项王胜。项王今日亡,则次取足下。足下与项王有故,何不反汉与楚连和,参分天下王之?今释此时,而自必於汉以击楚,且为智者固若此乎!”

大意就是说:刘邦贪得无厌,天下兵马不消灭完了决不会罢休,为人又不讲信用,反复无常,虽然现在你自觉与刘邦交情深厚,刘邦日后必不会加害,但如果项羽真的灭亡了,那下一个要消灭的就是你了,与其坐以待毙,不如趁现在另起炉灶,与刘邦项羽三分天下自立为王。2、武涉劝反无果后,齐人蒯通又去劝反,希望能以奇计说动韩信:

“天下初发难也,俊雄豪桀建号壹呼,天下之士云合雾集,鱼鳞櫜鹓,熛至风起。当此之时,忧在亡秦而已。今楚汉分争,使天下无罪之人肝胆涂地,父子暴骸骨於中野,不可胜数。楚人起彭城,转斗逐北,至於荥阳,乘利席卷,威震天下。然兵困於京、索之间,迫西山而不能进者,三年於此矣。汉王将数十万之众,距巩、雒,阻山河之险,一日数战,无尺寸之功,折北不救,败荥阳,伤成皋,遂走宛、叶之间,此所谓智勇俱困者也。夫锐气挫於险塞,而粮食竭於内府,百姓罢极怨望,容容无所倚。以臣料之,其势非天下之贤圣固不能息天下之祸。当今两主之命县於足下。足下为汉则汉胜,与楚则楚胜。臣原披腹心,输肝胆,效愚计,恐足下不能用也。诚能听臣之计,莫若两利而俱存之,参分天下,鼎足而居,其势莫敢先动。夫以足下之贤圣,有甲兵之众,据彊齐,从燕、赵,出空虚之地而制其後,因民之欲,西乡为百姓请命,则天下风走而响应矣,孰敢不听!割大弱彊,以立诸侯,诸侯已立,天下服听而归德於齐。案齐之故,有胶、泗之地,怀诸侯以德,深拱揖让,则天下之君王相率而朝於齐矣。盖闻天与弗取,反受其咎;时至不行,反受其殃。原足下孰虑之。”

其实意思大概也和武涉说的差不多,两次劝反韩信都没有回绝,也没有答应,就是谢了说客的来意,容我再考虑考虑。应该说当时韩信是已经动心了的,但又觉得刘邦对他厚恩,他又为刘邦的壮大立下了这等功劳,想必刘邦必不加害,抱着对刘邦的信任,两次“策反”韩信都未付诸行动。这也为他日后被杀埋下了祸根。叱咤风云的淮阴侯,“兔死狗烹”的悲惨结局,孰之过?

然而“垓下之围”击败项羽后,刘邦立马就削弱了韩信的权力,韩信从齐王被贬为楚王,此时的韩信依旧对刘邦抱有希望,直至好友钟离昧之死,韩信被人诬告谋反,被戴上刑拘押往洛阳,贬为淮阴侯,虽然免去一死,但韩信已经相信了与君王只能共患难,不能同甘甜的道理,也发出了:

狡兔死走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天下已定,我固当烹。的感叹。

五年后,韩信终于被萧何和吕后设计害死。《史记.淮阴侯列传》记载的是,陈豨造反,高祖领兵亲征,韩信托病不出,欲为陈豨内应,打算去袭击吕后和太子,被人告发,于是吕后和萧何就设计把韩信骗入宫中杀掉,灭了三族。韩信是不是真的要谋反,我们已不得而知,但他确确实实被杀了。韩信死前说了一句:吾悔不用蒯通之计,乃为兒女子所诈,岂非天哉!

我想,此时他应该已经真正看清了刘邦是不可能让他独活这个事实了吧。兔死狗烹,是历代君王巩固自己权力的惯用伎俩,而韩信却始终相信刘邦会让自己善终,这也许就是他最大的悲哀吧。

工于谋天下,拙于谋一身。大概就是这位汉初杰出军事家的最好评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