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死狗烹,汉初的八大异姓王,五被杀、一出逃、一被废、一善终

早在越王勾践时代,范蠡就指出了狡兔死走狗烹的结局,文种不听,最终还是被杀。

陈胜起义时喊出的“苟富贵勿相忘”的口号,最终也没有实现。

兔死狗烹,汉初的八大异姓王,五被杀、一出逃、一被废、一善终

陈胜吴广起义

伴君如伴虎,有些君王能够与其共患难,但绝不能同享富贵。

汉朝初建,刘邦为了稳定各地局势,先后分封了八位异姓王,但随着局势稳定后,刘邦开始逐渐压缩这些异姓藩王的生存空间。

八位异姓王分别为:燕王臧荼、齐王韩信、韩王信、赵王张耳、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燕王卢绾、长沙王吴芮。

八位异姓王受封可以分为四类:

1.第一类:楚汉争霸时期就已经为项羽所封的诸侯,刘邦拉拢而来的,如臧荼、张耳、吴芮、英布;

2.第二类:军功受封,如韩信、彭越;

3.第三类:战略需要,如韩王信,其本人为战国时期韩国后裔;

4.第四类:刘邦亲信,燕王卢绾(wǎn)。

不同的出身,决定了他们八人拥有的不同势力,比如第一类和第二类的都拥有一定的军事力量。

最终八位异姓王的结局如下:

兔死狗烹,汉初的八大异姓王,五被杀、一出逃、一被废、一善终

八位异姓王

燕王臧荼---项羽旧部、起兵被杀

臧荼也是秦末农民起义军中的一员,跟随项羽入关,随后与燕王韩广经略燕地。

随后项羽分封诸侯,准备将燕王韩广改封到辽东而另立臧荼为燕王。韩广不接受此安排,臧荼攻杀韩广而并辽东。韩信灭赵、代两国后,臧荼惧汉军威势,故与汉结盟。

燕王臧荼本为项羽所封,其降汉只是迫于形势,楚汉战争中,臧荼主要做壁上观。汉灭项羽后,令各地捕项羽旧部,臧荼心怀不安,决定先下手为强。

公元前202年臧荼七月起兵反汉,刘邦率军亲征,公元前202年十月灭燕,臧荼被俘后被杀。随后,刘邦以自己发小卢绾为燕王镇守燕地。

齐王韩信---汉朝三杰,汉初三大名将之一

最里面,最可惜的就数韩信了。

兔死狗烹,汉初的八大异姓王,五被杀、一出逃、一被废、一善终

韩信

他曾是刘邦手下大将,独领一军,为刘邦攻城略地立功无数。

天才式将领,但政治上却乏善可陈,从其要挟刘邦给予齐王称号时就可以看出。刘邦对于韩信一直不是很信任,垓下之战后,刘邦立即收了韩信的兵权,并改封其为楚王。

随后又借口将其王爵削掉,改封为淮阴侯,最终韩信也难逃一死。

韩王信---弱国后裔,夹缝生存

巧了,韩王信也叫韩信,为了区分,一般都称呼其为韩王信。

韩王信虽然是战国时期韩国王族后裔,但他很早就追随了刘邦,但才能平庸,唯一优势在于韩王族的身份。出于争夺天下的战略考虑,刘邦封其为韩王。楚汉争霸时,他曾经投降楚军,随后又归汉,刘邦仍然以他为韩王。

天下稳定后,刘邦就把韩王信从“天下劲兵之处”的韩国迁徙到了太原,北面就是匈奴部族,韩王信能力虽然不突出,但不傻。最终他北逃匈奴,引来刘邦亲征并发生了耻辱性的“白登之围”,最后韩王信与匈奴一起入侵汉朝,被汉将柴武所斩。

兔死狗烹,汉初的八大异姓王,五被杀、一出逃、一被废、一善终

西汉初年地图

赵王张氏父子---刘邦亲家,难逃追疑

张耳出身贵族,战国时期曾为魏国信陵君门客。张耳也是秦末起义军一员,后受封赵王。

公元前202年,张耳病逝,得以善终,其子张敖即位。张敖的另外一个身份是:刘邦的女婿,娶了刘邦与吕后的唯一女儿:鲁元公主。

按道理讲,刘邦对于这个女婿应该是放心的,但刘邦还是对张敖横挑鼻子竖挑眼。张敖后被废为“宣平侯”

梁王彭越---汉初三大名将之一,却死后被剁成了肉酱

彭越也是秦末起义军中的一员,但项羽分封诸侯时没有给彭越封号。随后,刘邦灭项羽战役中,彭越也是出兵协助,刘邦封其为梁王。

天下大定后,彭越没有躲过猜疑,最终被刘邦派使者逮捕。

刘邦一开始赦免了彭越,贬为庶人,发配到蜀地。然而彭越命中倒霉,在去蜀道中遇见吕后。彭越向吕后道其冤屈,求吕后为他求情不去蜀中而留在故乡。吕后佯应所求,带彭越回洛阳。吕后一到洛阳,就劝刘邦立即杀掉彭越,并令其舍人再告彭越谋反。于是彭越被杀,三族被灭。

淮南王英布---汉初三大名将之一

韩信、彭越、英布为汉初三大名将。

兔死狗烹,汉初的八大异姓王,五被杀、一出逃、一被废、一善终

影视剧中刘邦与英布形象

英布曾经为项羽手下大将,被项羽封为九江王。

公元前205年十一月,汉使

随何成功说服英布背楚为汉,英布率军与楚军大战,被楚将龙且所击败,只身逃到刘邦处,妻儿皆被楚军所杀。后英布被刘邦封为淮南王。

刘邦在诛杀了韩信、彭越之后,英布心中也惶恐不安。

公元前196年,英布举兵,荆王刘贾兵败被杀,刘邦抱病亲征,英布兵败在逃亡路上被杀。

燕王卢绾---刘邦发小,北逃入胡

卢绾,是刘邦的铁杆发小,两人同年同月同日生,一直追随刘邦。

兔死狗烹,汉初的八大异姓王,五被杀、一出逃、一被废、一善终

卢绾

后刘邦平定燕王臧荼之乱后力排众议,封卢绾为燕王,镇守该地区。

公元前196年秋,陈豨在代地反。刘邦亲率大军至邯郸(今河北邯郸市),自南面进讨陈豨,燕王卢绾亦率兵自东北方向攻打陈豨,此时异姓王除了长沙王吴芮和卢绾外尽数被废,卢绾心中不安。在出兵陈豨时举棋不定,最终让刘邦判断其有反意。

公元前195年三月,刘邦以樊哙为将军,率军击燕,后改派周勃率军出征。刘邦在出兵卢绾时,说出了汉室最为广传的一句话:

“非刘氏而王者,若无功上所不置而侯者,天下共诛之。”

卢绾听说刘邦生病,带着他的家属、宫人、亲信等共数千骑,在长城下等候,希望刘邦病愈之后,亲自入长安谢罪。然而四月刘邦驾崩,卢绾无奈带领亲属逃亡匈奴,匈奴封其为东胡庐王,最后卢绾也是病逝在匈奴。

长沙王吴芮---急流勇退,明哲保身

八位异姓王中,长沙王吴芮的结局是最好的,一个源于长沙国的封底并不在核心地带,而是在当时还未开发的湘楚地区;二个在于吴芮本人的审时度势。

吴芮与张良交好,张良辞官隐居后,在吴芮家中小住。吴芮按张良计谋,保存实力,开始低调行事,把自己大部分领地让给刘邦子女,又将自己的部分精锐亲兵分到荆王刘贾(刘邦堂兄)帐下,并安排第五子吴元带部分家眷回老家浮梁瑶里生活。完全表现出一副淡泊官场的态度,刘邦也就逐渐打消了灭掉吴芮的念头。

就这样,汉初的异姓王被压制了,“非刘氏不为王”,但刘邦所封的刘姓王族却起来了,最终势力越来越大,演变到了汉景帝时代的“七国之乱”,所谓裂土封王,想想还是不要再做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