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若卢象升镇守东北,孙传庭和洪承畴坐镇北方,大明还能灭亡吗?

无语O__O66078171


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通过卢象升在崇祯十一年于京师总督天下勤王之师的表现来看看,在这期间卢象升组织实施或者被破坏的大战一共有四次:保定郊外反击战、京师保卫战、庆都会战、蒿水桥之战。

如果没有崇祯、杨嗣昌的掣肘,卢象升能在京师击退清兵吗?崇祯十一年(公元1638年)十二月总督天下勤王军的卢象升手中只剩下五千老弱残兵,就是这几千残兵由于杨嗣昌、高起潜的背后使坏此时已经断粮好几天了!畿南三郡父老不忍忠勇之士如此下场,纷纷将所剩不多、赖以活命的口粮接济卢象升的残兵疲卒。看着跪倒一片的人群,卢象升释然了,他不再忿忿不平于‘南仲在内,李纲无功’。他决心拼死一战,就为了这些饱受敌寇蹂躏之苦的黎民百姓……

从崇祯十年九月受命督师入卫,至崇祯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一日战死于巨鹿贾庄蒿水桥,卢象升组织实施或被破坏而未能实施的大会战共有四次,分别为保定郊外反击战、京师保卫战、庆都会战、蒿水桥之战:

保定郊外反击战

崇祯十年八九月间,皇太极命多尔衮、岳托统帅两路大军入塞,此次入塞兵势浩大,明军连战连败,京师危急。此时的明军主力正处在剿灭逆军的关键时刻,若无外力牵制,这一年崇祯是有很大的可能彻底平定逆军。可惜崇祯并没有看透皇太极此次遣军入塞其意不在大明京师,而是想调回明军主力帮逆军打开突破口、替其解围。因而急急忙忙的命卢象升督宣、大、山西三总兵入卫京师,命高起潜督关宁军勤王。同时崇祯又听从杨嗣昌的建议想赶紧同清议和以安心解决内乱。

卢象升抵达京师后针对当时敌军势大和明军畏敌避战的情况,经过认真的敌情侦知,卢象升决定于保定郊外夜袭敌营。九月三十日,卢象升军抵达保定郊外,为了激励士气、消除部下的畏惧心理,卢象升发出了那道足以扬名青史的命令‘此战,人必带伤、马必喘汗、刀必见血违者斩’。在卢象升身先士卒的感染与激励下,此战明军面对不可一世、毫无防备的清兵个个奋勇当先,在战斗初开之时就令敌人损失惨重。可是随着战斗的进行,卢象升猛然发现早该出现的后续援兵迟迟不见踪影。由于没有后续兵力的跟进对敌发起持续的打击,这时的卢象升军反而被清醒过来的敌人给围了起来,明白援军不可能再来的卢象升连忙指挥撤退。本来的一场大胜就这样差一点酿成惨败。事后卢象升才知道在激战的关键时刻高起潜把他的后续援军给调走了。

应该说卢象升对于政治的认识要比袁崇焕高的多,了解这个情况后天直接去找了杨嗣昌,因为没有崇祯与杨嗣昌的授意高起潜绝对不敢这样做。他也明白了在大战之时,崇祯和杨嗣昌却想搞城下之盟。找到杨嗣昌后,杨嗣昌婉转的表达了瞬间卢象升冷汗淋漓,他知道自己已经身处水深火热之中,稍有不慎他就会成为第二个袁崇焕。此时的卢象升有两个选择:

一、配合崇祯与杨嗣昌演个双簧,只保证京师避免与敌作战,给崇祯和杨嗣昌提供议和的理由。这样一来朝议与民议必然会给他扣个叛徒、内奸的帽子,崇祯能不能顶住压力保他周全只有听天由命了!

二、不顾杨嗣昌的警告,奋力一搏,保全忠义之名。这样一来卢象升必然得罪崇祯跟杨嗣昌,他未来的命运同样堪忧。卢象升并不是不同意崇祯议和,只是反对崇祯听信杨嗣昌的馊主意想靠战败被迫结城下之盟。

不管崇祯到底如何,仅此一点,将忠勇之士逼到如此境地,着实可恨。


京师保卫战

虽然保定反击战由于高起潜的暗中破坏而没有取得更大战果,但是通过此战也让入塞的清兵认识到大明并非无人,所以在之后气焰稍稍收敛,明朝的京师防卫压力减轻了不少。但是以崇祯的性格,让敌人把自己给堵到京师,这真是婶儿也不能忍了!要说事关京师安危,你就放手让卢象升大战一场,先稳定形势再说。可就这也不行,原本崇祯给卢象升的认命是总督天下勤王之军。但是到了京师保卫战,杨嗣昌又使坏了,他高起潜率领的关宁军从卢象升手中分出来由高起潜统帅,又分卢象升本部天雄军一部交给陈新甲。这样卢象升手中就只剩下了杨国柱、虎大威两镇及部分天雄军。名义上还是天下勤王之师总指挥的卢象升,所能直接指挥的部队就只剩下了不到两万人。在这样极端不利的情况下,卢象升依靠这些部队,在京师城下与敌连战皆捷,迅速稳定了京师防御。史载‘当是时,象升自将马步军列营都城之外,冲锋陷阵,军律甚整。’然后崇祯与杨嗣昌认为卢象升不听招呼,击退敌兵阻挠自己的议和战略对于卢象升甚是恼火。看来卢象升是铁了心要奋力一搏了!

庆都会战

在稳定了京师后,卢象升马不停蹄的又一次赶往保定,檄调各镇希望能在庆都(今河北望都)与清兵会战。在卢象升的构想中以自己本部的天雄军和杨国柱、虎大威、王朴三镇在正面吸引敌人,同时以关宁铁骑侧击敌军,勤王各镇再同时出击。为保战役胜利卢象升还特意提出要组织规模在一千五百人的突击队,专事劫营和奇袭。战歌认为,在卢象升的统一指挥下,如果崇祯能全力支持,关宁军能全力配合,再加上那支突击队的奇袭,此战定能取胜。可是正如当时的翰林院编修杨廷麟指出的那样‘南仲在内,李纲无功;潜善秉成,宗泽殒恨。’。杨嗣昌先是又从卢象升的天雄军中调出一部分归高起潜,然后又以云、晋有敌情放走了长腿将军王朴。这时来援的各镇也看明白了到底是怎么回事,就也不再听从卢象升的调遣,于是卢象升希望组织庆都会战的构想就此失败。

英雄悲壮,蒿水桥之战

回到开头,有心杀贼的卢象升再也无力回天,他所能做的只是最后一次面对他麾下的将士们用一种也许他征战生涯中最为平和的语气‘此战我军必败,我知道能跟着我到现在,你们都不怕死。但是带着不公,毫无意义的去送死,我为你们不值。虽然崇祯负我,但我不能负百姓。有想回家侍奉父母的现在就可以走,谁也不准拦着。有愿意走的吗?’卢象升连问三遍,站的笔挺的士兵们毫无反应,沉默良久,不知是谁先带头‘众皆号泣雷动,愿同军门赴死’伴随着声声怒吼,‘旦日,骑数万环之三匝。象升麾兵疾战,呼声动天,自辰迄未,砲尽矢穷。奋身斗,后骑皆进,手击杀数十人,身中四矢三刃,遂仆。掌牧杨陆凯惧众之残其尸而伏其上,背负二十四矢以死。仆顾显者殉,一军尽覆。’。

自象升死,边事益无人……


战歌仰望星空


炒米的观点是,责任在帅不在将,换谁都一样!

就明末而言,根本不缺名将,但缺像朱元璋、朱棣那样的名帅,甚至即使把朱厚照从阴间里召回来继续做大明天子,结局也不止于此啊!

卢象升被民军称为“卢阎王”,你能说他的死,是因为他自己无能吗?

在崇祯11年(1638年)奉命总督天下兵马,到京师勤王,组织实施了四次战役:保定郊外反击战、京师保卫战、庆都会战、蒿水桥之战。结果如何?是因为军事上失败吗?不是!相反,保定郊外的夜袭,“此战,人必带伤、马必喘汗、刀必见血违者斩”一举让明军

重新捡起了战斗意志。

然而卢象升的愈战愈勇,却让杨嗣昌尴尬了。

因为他在极力操办着崇祯的另一个意图,那就是和后金签署城下之盟。他认为后金无非是过来打打劫,老少边穷地区么,总归缺衣少食的。来京师开开洋荤,情理之中么,这是可以以岁币的方式来解决么,何必打打杀杀呢?

在他的眼里,卢象升是军阀啊,他的天雄军名义上属于朝廷,但是实际上和关宁军一样,都属于私人武装啊。所以他万一真的消灭了流寇,打败了后金,到时候谁能管得了他?这或许不只代表杨嗣昌的个人想法,他毕竟是替崇祯打工的,食君之禄担君之忧么!那他只能让高起潜的关宁军不配合他,而且还不断地将他的“天雄军”拆解掉。

很幸运,因为他们并不了解卢象升,卢象升毕竟是读书之人,心中是有忠君爱国的抱负的,所以即便受到了不公正待遇,但是卢象升并没有像后来崇祯17年(1644年)的左良玉、刘泽青、吴三桂、唐通那样自保实力,冷眼旁观。蒿水桥之战中,卢象升用自己的生命捍卫了自己的尊严。但同时卢象升的命运最终也就成了崇祯17年(1644年)各路援军按兵不动的原因。

而最终以葬送卢象升的代价换来的想和谈的策略,结果又如何呢?

因为不慎泄密,被一堆言官用口水埋葬了,崇祯胆怯了,最终又放弃了和谈的机会!既然给了卢象升总督天下勤王兵马的权力,却有暗中听信杨嗣昌的意见,暗中处处掣肘,最终逼着一个忠诚良将葬送自己。那么既然听从了杨嗣昌的意见,又不能坚持杨嗣昌的意见来和谈。

说白了其实崇祯面对乱局根本没有主见好吗?

而当卢象升战死之后,又传孙传庭和洪承畴来救京师。

而此时经过孙传庭和洪承畴在潼关南园埋伏重兵,几乎剿灭了李自成(李自成从车厢谷里带18骑逃出西安境内匪患已平。然而正是此刻将孙传庭和洪承畴全部调出,孙传庭因为和杨嗣昌和高起潜不合,竟然不让进京。而圆滑一点的洪承畴得以进京,最后官至蓟辽总督。

而孙传庭则命运凄惨,因为得罪了杨嗣昌,最终不愿奉诏,被崇祯打入大狱。最后再起用孙传庭的时候,李自成以及彻底坐大了,崇祯16年(1643年)10月初3,孙传庭战死。而崇祯竟然还在大怒发飙,认为孙传庭诈死潜逃,任何封荫慰问形式都没做。折彻底寒了将士们的心啊!最后还是乾隆给给了谥号“忠靖”。而洪承畴最后投降了野猪皮,崇祯却以为他死了,在京师大搞纪念活动,最后有人跑去羞辱洪承畴,我们都给你批过麻戴过孝了,没想到你竟然还活着。

识人用人如此,最后跑到煤山上去上吊,还大骂群臣误自己。不知道崇祯在地下遇到卢象升和孙传庭,有何面目复相见?

历史总是相似的,其实清朝的光绪的处境和崇祯很像,志大才疏,刚愎自用,自作聪明,自以为是。但是光绪好歹身边还有个慈禧帮他掌舵,让清朝这条船多开了40年。而可怜的崇祯没有!至死都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


炒米视角


在明末那个大变局下,不管是谁镇守东北,谁坐镇北方都难以挽救大明于危难,卢象升、孙传庭以及洪承畴都是当时的名将,毫不夸张的说他们都是身经百战,都是从死人堆里一个个爬出来的。在镇压农民起义和对抗后金的战斗中都立下了赫赫战功。




为什么他们会战死或投降,他们都是在最关键的时候因为朝廷的错误指挥而失败,他们的失败崇祯皇帝要负很大的责任,虽然崇祯即位后励精图治,铲除了魏忠贤阉党集团,想把大明帝国这艘即将沉没的破船修补好,但是历史没有给他机会,崇祯即位后,天灾加上人祸,国家是内忧外患不断,在万历和天启两朝积累的社会矛盾,在崇祯一朝一股脑全爆发了。


面对当时的环境,崇祯也是夜不能寐,食不甘味,期间他确实启用了一批忠臣良将,但是每次一看到胜利,他的脑子就发热了,不顾前线将领的哀求,急功近利、执意出兵,先后导致卢象升的天雄军、孙传庭新慕的秦军全军覆没,松锦之战中,洪承畴十三万大军除吴三桂的部队整建制撤回山海关外,其余全军覆没,曹变蛟战死,祖大寿投降。

至此,大明在辽东战场上基本上没有了话语权。反观当时的内阁成员都是一帮东林腐儒,杨嗣昌、周延儒等人绝非治世能臣,北京保卫战中杨嗣昌一直联合高起潜弹压孙传庭、卢象升。此二人能力远的相比太祖朝的刘基和李善长相差甚远,近的相对于万历朝的高拱和张居正也不是一个级别的。用崇祯自己的话说:“臣皆亡国之臣”,所以明末将领碰上一个猜忌成性而又能力有限的皇帝,庸碌无为又喜欢搞窝里斗的的内阁辅臣,即使自身能力再强,也难以力挽狂澜,所以说大明注定要亡,不是一两个名将能解决的问题,真正核心的问题是这个国家已经腐烂透顶,无可救药了。


大飞哥爱历史


三位战神我觉得熊承畴是最厉害!如果针对大家已知的历史能看,答案就很简单:

一. 首先将杨嗣昌这狗贼千刀万剮,再五马分尸后挫骨扬灰;因为正是这畜牲害死卢象升和孙传庭;

二. 熊承畴方面只提供军饷和军备,让他自由发挥;估计以他的往绩,东北战况就算未有起色也不致恶化;

三. 自从周遇吉战败被杀后各个关口相继不战而降,就知道朱由检这皇帝离心离德不得人心;如果想大明能够起死回生的话,朱由检退位是唯一选择并可以挽回朱家声望。


FattyRabbit


你太高估一个人的力量了。你信不信把东条英机和蒋介石换个位置还是日本入侵中国?你信不信把皇太极和朱由检换一个位置明朝还是照样完蛋?

明朝会闹辽事和农民起义的原因还是在于明朝自己内部的问题,核心在于明朝的土地问题让明朝根本没有办法兼顾外患和内忧。如果是一个土地问题矛盾相对较轻的明朝,面对外患问题也先当时那么强都打不进来,更何况一个女真?拿弘治时期来说,当时的建州女真闹得也很凶啊,但被明朝是给按着摩擦的。

如果把明朝的藩王土地问题比做是病菌的话,卢象升孙承宗根本就不是抗体,应该叫做兴奋剂,因为他们顶多只能在局部延缓一下明朝的寿命,然而所做所为根本没有去除明朝根本的土地兼并问题。

对于一个国家而言,在贫富差距过大,地方豪强实力庞大导致中央势力无法有效管控地方的时候,这个国家只有两个出路,第一个叫做外患压力让这个国家变得相对团结,至少不会分裂的原因,就像是明朝为什么崇祯时期还没有分裂,但是一但煤山上吊自杀之后,一下子就弄出来四个小朝廷勾心斗角。另一个情况就是内卷,例如农民起义的形式让这个国家土地进行再分配。然而明朝很悲哀,就算是让孙承宗卢象升给重用,他们也没有进行自上而下的改革让这个国家根本上解决问题。


偃修


还会灭亡,卢象升抗清战死(1639)那年,明朝已跨过二百七十高龄,中国一统封建王朝长寿的朝代也就汉、唐、明、清,这样的高寿任何人都是无力回天的,但明被清取代纯属偶然,因灭明的李自成建立的大顺朝,在至为关键的笼络明降将吴三桂问题上犯了历史错误,把吴推向了异族侵略者滿清一边,如果反过来李吴联合共御外侮,则清朝是不能入主中原的,因为在明末,不论满清多么猖獗,多少次自缺口入塞,也就是在关内祸害百姓,大肆掳掠,因有明将把守山海关,最终还得退出塞外,并不能占据关内尺寸之地。守卫山海关的吴三桂助顺则顺昌,助清则清旺,至关重要。吴本是汉人,与李自成结盟,则李自成的大顺朝会统一关内(张献忠与南明都不是李自成对手),满清进不来,大顺朝也灭不了满清,会长期出现大顺与满清以长城为界的对峙现象,正常的历史轨迹本来是这个样子的,李自成没有善待吴三桂,坑了他自己,也坑了汉民族,成了异族砧板上的肉,遭受凌辱近三百年。


汉宣清乾丽水


我来回答一下 历史有偶然也有必然 换个能力强点的皇帝明朝估计会多走几十年甚至更久 也怪李自成 不堕落不烧杀抢掠 跟吴三桂合兵 满清怎么入关 区区二十万人口 如果合兵的话 吴的眼界大于李的 说不定天下都是他的了


36259600


这个问题,哎!

说白了,其实也不用换!洪承畴也是被圣旨催的才导致失败的,卢象升就不用说了。

崇祯,刚愎自用,自作聪明,自以为是,典型的无能之辈,如果不是他扯淡,明朝不至于那样。

翻翻他上台之后的政策和措施就知道了,他不亡国才怪!

别再说他非亡国之君了。


止水山水


国穷官富,天灾人祸,流民四起,军级腐败,君臣离心,这不是几个将军坐镇边疆就能拯救。李自成北上攻城拔寨,就遇到一个周遇吉在抵抗,其他的要么一触即溃,要么未战先降。

士绅不纳税,调兵无粮饷,袁崇焕经略辽东崇祯催催催,洪承畴锦州之战还是催催催,为什么?因为没钱呀!记得大明劫里孙传庭剿匪找当地士绅筹募军饷,但是大家都只是象征性捐一点,孙传庭大怒道:“我究竟救的是谁的国!?”对于那些人来说,只要不触碰他们的既得利益,无论谁当皇帝都一样。


乱拳打死喷子狗


卢象升应该没洪承畴厉害,关键是要崇祯守得住,若皇帝守不住,皇帝一道傻逼诏令一切都付诸东流,若没有皇帝傻逼诏令,或许卢象升孙传廷洪承畴都不会失关身丧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