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來無事給自己起了個齋號,附庸一下風雅,順便說說齋號的故事

8月5日星期天休息,閒來無事。在家中考慮如何遮住房子裡醜陋的電錶盒,某寶搜看裝飾畫都不滿意。突然想到,何不做一匾?既特別又文藝。

大家都知道,中國有文化及風雅之士都有齋號,而且齋號常常也成為書齋主人的代稱。齋號名的形式,幾乎全是偏正式結構,後半部分表示建築式樣,通常是一個字如齋、亭、軒、居、山房之類,前半部分內容,與文人自取別號相似。一般情況下以居室書齋所處自然環境或人文景觀為題示,標榜主人的志趣。一些治學大家的齋號,往往也是後人識別其本人的別稱。例如:陸游的老學庵、劉禹錫的陋室、紀曉嵐的閱微草堂、齊白石的寄萍堂、蒲松齡的聊齋、董其昌的畫禪室、啟功的堅淨居等等。

閒來無事給自己起了個齋號,附庸一下風雅,順便說說齋號的故事

這些文化名人的齋號都有故事,像啟功先生的堅淨居,先生藏有一方康熙硯,上面有銘曰:“一拳之石取其堅,一勺之水取其淨”(該句出自漢代張芝《秋涼帖》)。故名其齋曰:堅淨居。

小弟我喜歡書法多年,但沒什麼文化。思前想後,缺啥補啥。兩個比較喜歡的成語映入眼前,“翰逸神飛,文以載道”取兩個成語的第一個字“翰文”為齋號以表達自己對做一個有文化的寫字人的追求,還是不錯的。

“翰逸神飛”語出唐代書法家孫過庭《書譜序》,“心不厭精,手不忘熟。若運用盡於精熟,規矩諳於胸襟,自然容於徘徊,意先筆後,瀟灑流落,翰意神飛。”

翰:原指羽毛,後來借指毛筆、文字、書信等。這裡指文字,書法。

“文以載道”語出宋朝周敦頤《通書·文辭》中“文所以載道也。輪轅飾而人弗庸,徒飾也,況虛車乎。”

古人說‘文以載道’,用現在的話說,寫文章就是表達思想。

最後在“軒”、“齋”、“堂”、“居”中選擇一個建築樣式?

“軒”是指古代一種有圍棚或帷幕的車或者是有窗的長廊或小屋,有朦朧感。

“齋”指屋子,常用於書房、商店的名稱,叫的太多。

“堂”指正房,高大的房子,舊時官吏審案辦事的地方也被稱作堂。不是土豪買不起,而且審案辦事寓意不好。

“居”指住的地方,住所。太普通。

最終還是選擇“軒”,比較有文藝範。而且軒的最後一筆是豎畫,前面翰文正好都是收斂的。這樣寫出來應該比較協調。

想出這兩個字來以後,用“度娘”搜了一下,相關結果有118000多條,最著名的是一個北京的畫廊叫“翰文軒”。不管了,就他了。取來筆墨紙硯,寫了兩遍,都不是特別滿意,稍微思考了一下,第三遍終於過了自己這一關。董義 dongyishufa 你懂得

閒來無事給自己起了個齋號,附庸一下風雅,順便說說齋號的故事

還是要去我們無所不能的某寶,找到刻匾的賣家,溝通討論如何刻。賣家提供了好多樣式,有傳統的黑底金字,紅底綠字,最終選擇了一個比較現代的樣式來搭配家裡的裝修風格。

閒來無事給自己起了個齋號,附庸一下風雅,順便說說齋號的故事

最終出來,效果還不錯吧!!!實物效果更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