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房養老不靠譜,那應該怎樣養老?

以房養老不靠譜,那應該怎樣養老?

前言:中國是世界上進入老齡化最快的國家,第一源於我們的人口基數,第二源於我們之前的計劃生育政策,而現在我國老年人面對最大的問題就是如何如何老有所依?

看一組數據,讓大夥兒對未來養老的嚴峻性有個清醒認識:

——根據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的結果,中國的70後大約為2.15億,80後的人口大約是2.28億,90後的人口大約1.75億,00後的人口大概是1.46億。

看到沒,80後這個中流砥柱老去後,剩下的90後和00後數量就是垮塌式下跌。再看出生數據:

——國家統計局公佈的數據顯示,2016年全年出生人口1786,2017年全年出生人口1723萬人,人口出生率為12.43‰。其中二孩佔50%以上,比2016年提高了10個百分點。

注意喲,17年出生總人口比16年少了63萬,而二孩提高了10%,那說明17年更多的女性是選擇一胎都不生。

少子化+老齡化已經是必然的趨勢,意味著未來3箇中國人中就有一個是老人,同時,當前主流家庭4+2+1的結構,根本經不起折騰:

以房養老不靠譜,那應該怎樣養老?

網上瘋傳的扎心圖片

過去養兒防老的觀念應對未來恐怕靠不住了,“以房養老”重新成為近期熱門話題,在試行了四年之後,銀保監會近日發佈通知:決定自7月31日起,將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養老保險擴大到全國範圍。

PS:吃瓜群眾可能還不太明白什麼是以房養老,

先科普一下:將房子以現價抵扣給保險公司,保險公司按照房子折扣比例,按月發放一定額度的養老金,直到老人死去為止,死後,房子歸保險公司所有。同時,在世期間房子使用權歸老人,可自住可租。

本來這項制度就是為了應對空巢老人或者子女過世較早的老人準備的,然而政策推出四年以來,市場反饋並不積極,只有一家保險公司開展了該項業務,目前試點區僅有98戶家庭139位老人完成了承保手續。Why?

從老人角度上講,一個原因是傳統文化,覺得沒東西留給後人,這輩子都在為房子打拼,最後房子還抵押出去,這輩子白活了。

以房養老不靠譜,那應該怎樣養老?

其次就是房價的因素,目前來看,很多人還是覺得房價會漲,因此抵押出去總覺得虧。畢竟抵押的時候是按照當前市價,甚至低於市價操作的,和保險公司侃價

是需要點實力的……

目前辦理了以房養老業務的反饋,對於子女、孫輩完全沒有幸福感最高

老人不想做虧本生意,保險公司又何嘗不是?反向抵押產品現時沒有保費流入,而是持續的現金支出。而且,保險公司還要面對的是房價的不確定性和預期壽命的整體延長。怪不得目前只有一家公司願意入局。

既然兩邊都不討好,為何還要推廣呢?開始魚叔也是百思不得其姐,後來總算悟出點門道:

1、 上頭不想看到房價下跌,保險公司入局就等於是未來的接盤俠,他們手頭房產多,真出了事也好控制。

2、 養老金現在是虧空嚴重,不用這招來縫縫補補,還真怕撐不住。試想一下:如果大夥兒都樂意這麼玩,幫誰省了錢?

既然以房養老是在幫國家減負,估計沒多少人願意幹,那面對養老難題,有什麼可行的破解之道嗎?

1、 抱團養老:

以房養老不靠譜,那應該怎樣養老?

浙江杭州郊區13位老人住一棟別墅“抱團養老”。一年前,杭州餘杭79歲的朱榮林和74歲的老伴王桂芬招募志同道合者到他餘杭自家的別墅抱團養老。

別墅中,7戶13人分佈在1到3樓,每戶人家都有自己的衛生間。

所以年輕時候要廣集人脈,老來才有大樹可以抱團。至於能夠去旅遊和休閒的,都是有錢階級的養老方式,大多數人恐怕面臨的都是“生果金”的待遇,那麼:

2、 做個一技之長

日本和臺灣不少老人出來開出租車,因為年輕時候交的養老金,抵不上通脹速度和虧空速度,不少有一技之長的老人還在辦小區培訓班,幫人帶孩子,餐廳做服務等工作。

補貼家用的同時也讓老年生活沒那麼孤獨,所以年輕時候最好是會點什麼,或者身體比較健康,還能生活自理,否則真是有晚景淒涼的擔心。

3、 學會投資之道

巴菲特、索羅斯等金融大鱷,到老70~80歲都還可以活躍在資本市場上,這個領域和老中醫一樣,經驗越老越吃香,這也算是少數可以幹到老的職業,年輕時候就要多多學習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