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O livehouse李大龍:藝術與商業從不衝突

MAO livehouse李大龍:藝術與商業從不衝突

走進李大龍的辦公室,他正擺弄著一個小型調音臺,環繞式的音響傳出節奏感十足的電子音樂。辦公桌對面擺放著一張古樸的藏式櫥櫃,櫥櫃上放著一個90年代的金屬材質收音機和老式檯扇,與時尚潮流的電音有一種年代衝擊感。

留著與痛仰主唱同款丸子頭的李大龍,是上海MAO livehouse負責人,他說電音是他最近學習的音樂形式,而收集老物件是他閒暇時的興趣愛好,兩者並無衝突。

MAO livehouse李大龍:藝術與商業從不衝突

近十年間,國內Livehouse文化伴隨著獨立音樂潮流而興起,與普通酒吧不同,Livehouse有頂級音樂器材和音響設備,適合近距離欣賞現場音樂,在Livehouse中的演出氣氛遠勝於大型體育館的效果。上海MAO livehouse自2009年創辦以來,每年舉辦樂隊演出不低於200場,涵蓋搖滾、民謠、嘻哈、後搖金屬等多種音樂風格,到2018年,上海MAO livehouse已經演變成集樂隊演出,藝術展覽,格鬥表演等體現新一代年輕人娛樂方式的潮流聚集地。

談及創辦上海MAO livehouse的初衷,李大龍說“從一開始踏進音樂這個圈子,就沒有想過要離開。當時在上海,音樂人缺這麼一個場子。”

跟音樂“死磕”

90年代初,改革開放的春風帶來巨大紅利的同時,思想、文化、藝術、音樂也迎來了復興。劉德華,陳小春等為代表的古惑仔風港臺電影受到主流電影市場的推崇;以王朔為首的作家用犀利的筆觸和超前的思想,為國內的作家“鬆了綁”;那還是一個將“魔巖三傑”奉為神邸的搖滾年代,他們張揚叛逆不妥協的歌曲影響了不只一代人。

大龍便是當時深受影響的第一代“憤青”,“那個時候不像現在這麼開放,資訊很不發達,但不發達的時候對一些東西就會更加珍惜。”大龍說,當時陪伴他的是一臺索尼Walkman隨身聽,和無數搖滾樂磁帶和打口帶。電臺和雜誌也成了他接受這種“先進文化”的重要來源。因為還只是在小範圍內流行,搖滾樂電臺節目往往被排到夜晚,每天晚上大龍都會守在收音機前,把節目從頭到尾翻錄下來。

痴迷於搖滾音樂之後,大龍很快找到了同類的“狐朋狗友”。當時還在大學裡念室內設計的他大多數時間就是跟朋友們在一起聽搖滾,彈吉他,聊音樂,分享手裡的打口帶。“那個時候覺得太酷了,有一種文化自豪感,我們已經不是歌迷的身份,想如果以後能從事這樣的行業,那得多自豪呀。”

94年畢業之後,大龍進入一家設計所做設計,但他和幾個哥們心裡還是對於做音樂這件事情耿耿於懷,一直在等待契機。直到一年後一家酒吧招英文駐唱樂隊,沒有風格框架。大龍和哥幾個紛紛辭職集結到一起,過上了職業樂手的生活。他回想起那段時光,流露出驕傲的神態。就像在大學宿舍,樂隊成員一起租房,吃、住都生活在一起。“我們有了第一份進入音樂行業的門檻。我們靠音樂就能養活我們自己,活的開心又自由自在的。”這樣的生活一過就是三年。

1998年,“水晶蝶”樂隊成立,大龍從貝斯手變成了樂隊主唱,正式走向原創搖滾樂隊之路。同年參加由雅馬哈和MTV主辦的第一屆“樂壇驚雷”樂隊比賽並一舉獲得上海區冠軍。

MAO livehouse李大龍:藝術與商業從不衝突

正當樂隊蒸蒸日上之時,他們毅然決定北上,當時的北京可是無數“滾青”夢想的朝聖之地。北京唱片業尚未土崩瓦解,簽約唱片公司幾乎是一個樂隊的必然選擇。2000年,水晶蝶樂隊正式簽約新蜂音樂。大龍他們以為會按照合約上進行樂隊巡演,然後出專輯。

不過事與願違,2003年,非典疫情突如其來,這使得專輯的後期工作無法正常進行,樂隊因而開始了為期近一年的休假。儘管隨後5年裡,水晶蝶出版了頗受樂迷好評的《神秘旅行》和《夢幻森林》兩張專輯,但在當時低迷的音樂環境下沒有激起多少浪花。

情懷只是“入口”

2005年,大龍回到了上海。“我當時的思維和能力都只在音樂板塊,從踏入這個行業開始,就壓根沒有想過離開。那個時候上海還沒有唱片公司,我就想,乾脆我們自己成立一個唱片公司,自己做歌、做專輯。”於是和合作夥伴一起做起了音樂公司“索瑪文化”。

“論專輯的音樂品質,我敢說當時我們做的專輯拿到今天質量也是相當不錯的。”大龍自信的說。

那時中國的音樂產業系統還處於一種極不完善的狀態,許多事物都是從無到有,包括對於搖滾樂聽眾的培養,還處於一個漸進的過程之中。面對整個音樂環境,大龍形容那種感覺“特別孤獨”。“那個時代,音樂行業靠什麼賺錢?彩鈴。沒有智能手機,網站推廣都很少,唱片行業一直處於低迷。”

做Livehouse的想法已經由來已久了,水晶蝶多年在地下livehouse演出經驗能明顯感覺到國內的Livehouse受江湖文化的影響,普遍存在運作不規範、樂迷體驗差等問題,管理者通常都是作為自己“會客的場所”,情懷的入口,沒有推向制度化管理。

對大龍有啟發性的是在一家位於東京澀谷的Livehouse演出,細緻到燈光頻閃和舞臺噴煙問題都有專業的工作人員核對,大大小小的事項都採用表格化管理,人員精簡但分工明確,規則嚴謹的管理制度讓演出井然有序,樂隊和觀眾都有相當舒服又完美的體驗。

MAO livehouse李大龍:藝術與商業從不衝突

水晶蝶樂隊在東京澀谷Livehouse演出

所以2009年,當日本音樂廠牌BadNews找到“索瑪文化”想合作成立上海MAO livehouse的時候,李大龍答應了,“做音樂,情懷是入口,但入門後是需要職業化的,各個崗位嚴謹的工作才能造就一場成功的演出。”

“MAO--M代表Musician音樂人,A代表Audience觀眾,O代表Organizer主辦方,寓意MAO的理念:“一流的樂隊能培養一流的觀眾。一流的觀眾能培養一流的樂隊。一流的工作人員也能培養一流的樂隊和一流的觀眾。”

MAO livehouse李大龍:藝術與商業從不衝突

“什麼樣的才能稱之為“一流”呢?”我問大龍。

“一流的樂隊,其實就是樂隊的質量,一線的樂隊想要來上海巡演,第一個想到的是MAO,那我們就成功了。培養一流的觀眾其實是培養審美能力,如果觀眾認同樂隊的音樂,應該自願為其買單。國內一直以來為知識、音樂、藝術買單的意識太薄弱了,好的音樂是應該受到支持的,這樣才會更有多有夢想的人加入這個行業。一流的工作人員就是我一直在跟工作人員強調的專業程度了,我們也經過多年的摸索建立起了自己的一套專業服務體系和標準,包括前期和藝術家的溝通、和媒體的溝通、還有我們內部的溝通流程,都是嚴謹的流程化工作。”有趣的是,上海MAO livehouse正式員工只有七八個,更多是兼職,而且“來頭都不小”。給你檢票的可能是研究院的博士,在吧檯的可能是某行業的高管,為觀眾寄包的可能是平面設計師,他們的共同點就是“熱愛音樂現場”。

“這個行業太需要人才了,”李大龍說,“那些熱愛音樂的年輕人會投入到這份事業裡,MAO要做的就是給他們一個平臺,一個專業的理念,讓他們都有一份結結實實的工作手冊,然後在相互學習之中不斷完善彼此,進而對整個產業產生積極影響。”

藝術與商業不衝突

為實現的規模化運作,上海MAO livehouse在2015年世紀樂夢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北京Mao livehouse)完成了併購工作。“這個更多的是出於產業考慮。”大龍說,他希望將MAO Livehouse的職業化運作擴散到越來越多的城市,現在,昆明、重慶、杭州、廣州、廈門、義烏 Livehouse也已經通過全資和合資的模式相繼開業。大龍任職Mao livehouse的全國運營總監。

之所以這樣做,正是因為大龍始終相信,“一個好的商業運營,他最終肯定是會推動藝術、文化發展的。”

MAO livehouse李大龍:藝術與商業從不衝突

上海MAO livehouse八週年

以往國內livehouse多是地方分散的,這其實對樂隊巡演是很不方便。樂隊每去一座城市演出就要聯繫當地的livehouse,行程都要自己安排,有時候livehouse宣傳不夠,觀眾寥寥無幾,門票錢都抵不過路費。“MAO在全國各地連鎖的優勢就在於我們可以一站式解決樂隊巡演的問題,我們可以定製他們的行程,統一做宣傳,統一賣票,這樣的方式對樂隊和我們來說是雙贏。”李大龍介紹,“連鎖的價值就在這裡,每一個連鎖店的數據就是我們的大數據,我們做的每一個決定背後都是有數據支撐的。”

去年11月份,MAOLivehouse完成數千萬元Pre-A輪融資,世紀樂夢董事長任志強接受採訪時講:“在未來,MAO Livehouse將形成一個遍佈全國的現場音樂網絡,是海內外音樂人進入中國市場的首選舞臺,將會成為中國音樂愛好者的又一消費新熱點。”任志強對媒體說計劃三年內再開20家,構建現場音樂演出一站式網絡。

對此,有人會擔心做大之後會造成Livehouse商業氣息過重、不接地氣。李大龍覺得並不衝突,“這要看對於商業和文化的界定,我覺得好的商業是能推動文化、甚至是能推動音樂人作品進步的。藝術家和商業的關係其實就是大家各自關注的領域不一樣,livehouse如同一個盆栽,藝術家是種子,商業是陽光雨露,我們則是土壤,而我們努力使這塊土壤變的肥沃。藝術也分純藝術和商業藝術,音樂人和明星也是不同的概念,所以我們需要更細分這樣的區別,自己是經營者,但同時我也是觀眾的一分子,我們最怕的其實是濫商業化,濫雖然火,但不酷。”

提及2018年的計劃,大龍指了指他辦公桌上的調音臺,“就是我最近在學習的玩意兒。”

MAO livehouse李大龍:藝術與商業從不衝突

李大龍在MAO八週年演出中擔任DJ

李大龍介紹,MAO在2018年會啟動全新電子廠牌,“M.E”,它是MAO Electronic的縮寫,隨著音樂的發展,電子樂被越來越多音樂家們運用,作為音樂展現和表達手段,它相對傳統樂隊文化來說更為抽象,觀眾的欣賞習慣和需求也越來不同,因為在以往的livehouse運營中,除了大量的樂隊演出,大空間場地只能承辦一些大型的電音類活動,往往來的都是些“大牌”DJ,但是每一種音樂類型的發展我們不能去只瞄準大牌,livehouse在音樂領域裡的起到的作用應該是常態化的孵化功能,也就是說這裡需要孵化藝人,孵化觀眾,孵化商業模式,所以我們在18年正式啟動M.E廠牌項目,它不僅有專業的電子樂空間,滿足廣大電音一族的體驗習慣,M.E也會參與到內容端口,把國際上更多的好音樂帶入中國分享給大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